“你还没说到底是谁!”张居正坚持问道。
“小徐相公,徐渭徐文长,我当初在江南治河的时候与他打过交道,是个极为精明能干的人物,兰芳社在江南的势力都听命于他,这次你要动讲谈社,估计是惹到他头上了!”
“笑话,本官奉天子之命,来查办江南科场弊案,怎么就惹到他头上了?难道这江南就不是大明一片土了?”
“张大人,天子让你查办江南科场弊案,可没让你让衙役驱散士子百姓吧?”海瑞反驳道:“你觉得这件事情闹到上头去,是非曲直到底在谁一边?”
张居正冷哼了一声,半响之后问道:“那我若是要缉拿那躲在幕后的徐文长呢?”
“张大人最好还是莫要莽撞!”海瑞沉声道:“当初胡汝贞为闽浙总督时得罪了兰芳社,结果其船队冲入大江,截断漕运,炮击下关,朝廷震动,你现在毫无凭据,就要缉拿徐文长,有没有想过后果如何?”
张居正没有说话,从外表很难看出此时他内心在想些什么。但海瑞并不是那种在意别人心里想什么的人,他径直说了下去:“你要查办江南科场弊案,可何者为弊?何者为不弊?你心里当真清楚了吗?讲谈社的确今科有三十九人中举,可这又不是曲中求得,为何你要一定要将其功名废去?”
“刚峰兄!”张居正终于开口了:“你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知之。但与为政之道,却是不明,更不要说见微知着,治乱于未乱了。这讲谈社那三十九名中举之士子确实学问精熟,但若朝廷坐视下去,用不了几年南直隶之士林只怕皆出自这讲谈社一家,你觉得这对于大明是好事吗?”
“太岳兄此言差矣,讲谈社的士子之所以多有中举,无非是用心二字罢了,他们能够这般,江南其他士子也可以仿效,反而可以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这岂不是一桩美事?”
张居正脸上露出了鄙夷的神色:“刚峰兄,你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你以为这讲谈社的办法除了他们家别人就这么容易仿效的吗?首先其社中的师范皆为江南科场中的名家,对于时文十分精通,像这样的名家光是一年的薪俸就有三百两银子,而像这样的师范在讲谈社便有二十余人,他们除却为社中讲解之外,平日里还会揣度朝中时政,分析历年来的题目,让社中士子可以有的放矢,至于笔墨纸砚,住宿衣食的耗费就更不用说了。你觉得像这样的花费要什么样的家世才可以负担?”
“三百两?”海瑞闻言吓了一跳:“这么贵?”
“要不然你以为那些时文名家来去讲谈社?”张居正笑了笑:“你知道吗?只要你能够通过讲谈社的初试,便无需缴纳学费。一年算下来这讲谈社的花费就不下万两,你觉得寻常人家的士子就算再怎么努力,能比得过这讲谈社?”
“寻常人家固然不及,但江南缙绅人家总是比得过的吧?”海瑞问道。
“难!”张居正叹道:“江南本就是殷富之地,缙绅家的子弟本就自小锦衣玉食,享受惯了的,即便家学中能够请来名师传授的,也少有能够像讲谈社那样从早到晚,通宵达旦的苦读。就算有一二勤勉子弟,毕竟是一族之才,岂能如讲谈社一样不拘一格,只要你才思敏捷,又肯吃苦,便收入社中,即便有一二才俊,也无法与其相比!”
海瑞听到这里,才渐渐明白张居正为何如此担忧。由于有兰芳社在背后的经济支持,讲谈社无需考虑受教育者家庭的经济能力,因此其选材范围自然远远大于缙绅家庭,又有第一流的师资,激烈的竞争之下学生的学习强度和意愿又远远胜过缙绅子弟。如此一来,在科举考试这一战场上自然是摧枯拉朽。由于大多数进入讲谈社的士子是出身小地主、小市民、以及与兰芳社有密切关系的商人,这无疑触犯了传统上已经垄断了大部分科举渠道的缙绅阶层的利益,而这种冲突反而又加强了那些出身讲谈社士子的向心力。于是乎在科举制度中第一次出现了一种现象——士子们效忠的不再是给予其功名的皇权,而是帮助其在科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支持者——讲谈社。
“原来如此!”海瑞点了点头:“难怪太岳兄一定要废除其功名,不过事情已经闹到这种地步,反倒是不好措手了!”
“有什么不好措手的!”张居正冷笑道:“我等奉天子之命,查办今秋南直隶科考之事,本就可以便宜行事。那些士子闹得满城风雨,正好授人以柄!我待会就去学政,以其聚众闹事,品行不端为由,将这三十九名士子的功名尽数革除,然后再来找讲谈社算账!”
张居正的果决行动就好像一滴凉水落进滚烫的油锅中,顿时在留都士林中激起了一番巨大波澜,一口气以品行不端为由革除今科三十九名举人的功名,这在大明已经是百余年未有的事情了,一时间留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件事情上了。
“张大人,海大人!”一名书吏急匆匆的进了书房,从袖中取出几张揭帖来:“事情不好了!”
“几张揭帖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张居正冷哼了一声,随手从书吏手中接过一张揭帖,刚刚看了两行,一张白皙的脸便涨红了起来:“胡说八道,满口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