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 > 第186章 林同志啊,要飞走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6章 林同志啊,要飞走了

要说周彩莲心眼有多好,或者说有多善,还真就不一定能达到平均线。

不过那中年女人讨饭赶巧了,周彩莲正盯着锅寻思事呢。

说白了类似于你晚上躺床上,放下手机准备睡觉前那一会,决定明天要努力。

反正就是,短暂的心理活动,一时心软罢了。

那女人一听周彩莲还有孩子,顿时讪讪的笑了,从埋了巴汰的破棉袄里摸出来个小玩意,和碗一块,塞周彩莲的手里了。

“大妹子,这东西你收着,算是我给孩子的。”

说完,那女人压低了狗皮帽子,转身就走。

周彩莲看清楚手心里的东西时,下意识捂住嘴。

袁大头?!

周彩莲也认不准,究竟是不是传说中的袁大头,等她想喊住那女人的时候,人家已经走远了。

端着锅和碗,周彩莲赶紧回屋,紧紧锁上了门。

……

林彩英这段日子,是插队这几年来,过的最轻松最舒坦的日子。

和周红婷一块,天天去张红旗家给大丫儿补课,捎带着,跟二丫儿和张再庆讲外头的事情。

讲的最多的,自然是杭城。

从小出生在东北这片大地上,最远只去过县城,别说二丫儿张芳芳和小弟张再庆了,就是大丫儿也会听的怔怔出神。

哪怕放在后世,江南水乡也堪称北方人诱捕器,更别提眼下了。

林彩英觉着,想出这个主意的张红旗,很有见识,或者远见。

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林彩英也猜不出来,但让弟弟妹妹们增长见识,哪怕只是听自己和周红婷讲最普通的景色呢,都是一种眼界上的开阔。

文艺点的说法,给他们种下了出去看看的种子。

就连秀芝婶子,不忙的时候也会坐在一旁,静静听自己和红婷给孩子们讲外面的东西。

反正,自己两个外地来的知青,和这一大家子处的很融洽。

倒是自打那一回,自己主动询问,张红旗表明害怕耽误自己回城,所以不敢有什么奢望之后,感觉他一直躲着自己。

这样也好,省得两个人见面尴尬。

至于说张红旗有多喜欢自己,林彩英觉着可能没那么热烈。

毕竟自己现在的样貌实在是太过普通了,正经的,如果说张红旗喜欢的是周红婷,反而更符合常理。

如果仅仅是不太热烈的感情,不见面的话,说不定过段时间,就会淡了。

大丫儿张兰兰正在做题,周红婷抽空也在复习。

不过明显的,周红婷心不在焉。

昨天郑宏从团部帮大家拿信件,同时带回来一个消息。

上级有意向扩大回城的规模,放宽审核的标准。

知青点的所有人,都心动了。

包括周红婷他们好几个之前嚷嚷着要考上大学的人。

想要参加高考,考上大学,最大的原因不就是离开插队的乡下吗?

如果能直接回城的话,那为什么要放过这个机会呢?

真想上大学,回城之后也可以参加高考啊。

林彩英也想回杭城,也想考进大学,可……

现实并不会以个人的意志发生转变,还是等待彻底放开之后再想法子回去吧。

特殊的经历让林彩英要比同龄人更加成熟一些,看待问题,更加保守和谨慎。

更何况,林家人目前散落各地,即便她自己能返回杭城,孤零零一个,如何落脚都是大问题。

就在靠山屯的知青们为了扩大回城规模的消息意乱神迷的时候,另一件和他们有关的事情正在悄然发生。

“取消知青点?啥前儿的事啊?怎么没提前通知俺们屯子?”

乡里派来的干事带来了一份文件,老支书四爷爷一脸惊愕。

“四爷爷,团部那边准备在咱北林乡再筹建一个林场。

到时候周边的几个知青点的知青,就全调到新林场了,是好事,说是能领工资呢!”

干事也是一知半解的,但确实是好事。

老支书四爷爷一拍大腿:“要真是那样式儿的,这帮外地来的孩子们也算是熬出头了!”

可不是熬出头了吗?

眼下不是早年间,想要去建设兵团插队,几乎没有名额。

如果能够从靠山屯插队的普通知青,变成建设兵团的林场职工,那好处可就大了去了!

但是,干事带来的文件上只写了要取消靠山屯知青点,让知青点的知青们去县里报到。

“不是,这上头也没写让他们去新林场啊?”

“四爷爷,这是我听旁人说的,但估摸着错不了!”

“那成,咱这就去知青点。”

如果只是简单的活动,报信儿的人自然不用专门跑一趟大队部。

可这又是文件又是要取消知青点的,没大队配合,明显不行。

接到消息的知青们瞬间愣住了。

这两天究竟是啥日子啊,咋好事一件接一件的啊!

于是,能不能提前回城的讨论里,又加了一项,如果成为了正式的林场职工,那么,还回城吗?

如今,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好多人即便回去了,也安排不了工作,只能成为家人的负担。

大部分人都陷入了纠结当中。

知青点要取消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靠山屯。

正抱着狗剩,他一口狗剩一口嗑瓜子听人唠闲嗑的赵铁柱一听说这消息,猛拍大腿!

“红旗,这回你算是完犊子了,林同志啊,要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