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觉醒恋爱系统,我发动世界大战 > 第134章 属于人民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属于人民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

听到回馈圣教的百姓,整个南阳府的百姓都竖起了耳朵,那副模样比任何时候都要认真。

杨奇伟坐在办公桌后,虽看不到各地百姓的模样,却也能想象得到各地的情况。

他坚定道:“我曾经许诺过,圣教要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

“可能至今很多人都不知道,也想不明白,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

“但,没关系。”

“以后,你们将看到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全天下的百姓也将看到什么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

“现在,我宣布圣教的以下新政。”

“废除徭役。”

“自此以后,凡圣教控制疆域,朝廷不可无偿征调民力,使百姓为朝廷修建宫殿,挖掘河道,修整官道~~~”

杨奇伟的声音坚定且诚恳,每一个都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一道束缚百姓的枷锁。

随着杨奇伟的话,整个南阳府,以及山西,陕西各地的义军,百姓,瞬间沸腾起来。

“天啊,我这是做梦了吗?”

“这,应该不是做梦吧。”

“观音菩萨在上,废除徭役,这,这,这是活菩萨下凡啊。”

“呜呜,教主真是活神仙,真是活神仙啊,自古以来,哪里有废除徭役的君王,便是传说中的圣王也做不到啊。”

“可不是吗,徭役猛如虎,不仅要倒贴钱给朝廷干活,还可能要命。从古至今,哪里有免除百姓徭役的君王,教主此举真是功德无量。”

“哎,教主的想法虽好,可若是不让百姓服徭役,将来修理官道,河道的事情,谁来做?”

“你个笨蛋,教主只是说不能无偿,没说不做这些事啊。”

“就是,圣教现在不也是四处招工,修建学校什么的。”

“这倒也是,不过这需要多少钱粮啊。”

“你个蠢货,圣教都不急,你着什么急啊。”

天下百姓或欢呼,或激动,或议论。

杨奇伟讲完了废除的徭役,顿了顿,右手拿起放在一旁的茶杯,喝了口水。

他的食指轻轻磨蹭着茶杯的杯壁,继续道:“自上古至今,天下君王总喜欢提礼仪,君臣之礼,君民之礼。”

“什么是皇帝能享受的东西,什么是官员能享受的东西,什么是他们能享受,百姓不能享受的东西。”

“更是因此划分了士农工商等等户籍。”

“就说这大明朝的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十五年下令,庶民、商贾、技艺人员、步军以及军下余丁、管步军总小旗、官下家人、火者、皂隶、伴当、在外行医、占卜、阴阳之人等,皆不被许可穿靴,只能穿皮扎,违者处以极刑。”

“唯有文武百官以及同籍的父兄、伯叔、弟侄、子婿,还有儒士、生员、吏典、知印、承差、钦天监文生、太医院医生、瑜伽僧人、正一教道士、将军、散骑舍人、带刀之人、正伍马军以及马军总小旗、教读《大诰》的师生等,允许穿靴。”

“这些狗娘养的东西,为了彰显自己的尊贵,连百姓穿什么靴子都要管一管,否则就要砍头。”

“至于其他方面的束缚,衣食住行,就更多了。”

杨奇伟的声音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屑,以及蔑视。

各地百姓同样连连点头。

他们对大明朝的种种等级制度,更是深恶痛绝。

杨奇伟继续道:“自此以后,废除士农工商贱籍等户籍制度。”

“凡我圣教治下的百姓皆为国家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与责任。”

“以前,他们为了束缚农民,要求农民安于农业生产,不得随意离开家乡,还要承担极为繁重的徭役。”

“他们为了打压商人,不允许商人穿丝绸罗缎等高档面料的衣服等等。”

“他们为了限制匠户,更是让匠户世世代代只能按照明朝官府的旨意进行工作,不得脱离匠户行业。”

“他们为了彰显自己的高贵,还特别设立了贱籍。”

“贱籍百姓不得从商,不得科举,不得种田,不得从事一般的手工业,只能从事固定的贱业。”

“自此以后,这些限制全部取消。”

听到这话,百姓们纷纷欢呼。

尤其是各地的商人,匠户,贱籍,更是激动。

他们或是泪流满面,或是痛哭流涕。

“教主天恩,天恩啊。”

“娘,娘,咱们以后不是贱籍了,不是贱籍了。”

“呜呜,教主真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前来救苦救难了啊。”

杨奇伟稍作停顿,翻了翻面前的文档,继续道:“古人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可是,为什么好男不当兵?”

“原因很简单。”

“当战争结束,皇帝收获财富与荣耀,将军收获威名与爵位,那么普通百姓得到了什么?”

“得到的是伤残,是孩子的坟墓,甚至尸骨无存。”

“他们总喜欢歌颂帝王将相,并将帝王将相抢了多少地盘,抢了多少财富,抢了多少奴隶,视之为荣耀,将之供奉在太庙,祠堂,告诉祖先,美曰其名功绩,正义。”

“是啊,他们的正义,他们的荣耀,便是从别人家里抢了多少东西,杀了多少人,至于死了多少百姓,多少士兵,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便说如今大明的士兵,有多少饷银,能到手的又有多少?”

“他们总是如此,轻视百姓,轻视士兵。”

“甚至不将士兵当做一个人。”

“这一切,应该改变了。”

“被歌颂的人,不该是那些自私自利的帝王将相,而是每个英勇的士兵,每个无畏的勇士。”

“圣教将在南阳城修建第一座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圣教攻略南阳战役中牺牲的每一位士兵。”

“他们的名字将被永远铭刻在英雄纪念碑上,供后世瞻仰。”

“同时,他们的遗体将在取得其家属同意后,安葬在南阳城外的英雄陵园。”

“自此以后,享受香火供奉,国家不灭,香火不绝。”

“他们的亲属,父母妻儿,将得到其三年薪酬的抚恤金,以及持续三十年的英雄津贴。英雄津贴不得低于当地官员的平均薪资,以保障其亲属的生活。”

“并且~~~”

杨奇伟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个字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击打在所有将士的心头。

尤其是那些曾经为大明效力的士兵。

他们仰望着喇叭的方向,眼中饱含泪水。

从古至今,只听说歌颂帝王将相的皇朝,只听说祭祀帝王将相的宗祠寺庙,何等听说过要歌颂纪念普通士兵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