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看着主动的皇后,反而有些担心,提醒道:“琏儿,很危险,使不得。”
他又不是精虫上脑,非得这样。
皇后肚子里有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大意呢?
每个孕妇的体质不一样,有的人从怀孕开始,没有任何孕吐的情况,连生孩子都不费劲,滋溜一下就出来。
有的人没胃口,吐得昏天暗地,走几步路就感觉小腹下坠,生个孩子像是世界末日。
皇后看到赵桓担心的样子,心中也欢喜。可是这回怀孕,不知怎么的,心中竟有些躁动,不像平常。
她挽着赵桓的手,柔声道:“陛下放心,妾身没事儿的。”
架不住皇后的主动,赵桓选择坐以待逼的配合方式,被动的任由皇后折腾。
最后,一番口头交流,以双方都满意结束。
翌日,清晨。
赵桓起床没吵醒皇后,在仁明殿外晨练。
刚刚晨练结束,一阵急促的小跑声从殿外传来,更有太监的喊声响起:“太子殿下,您慢点,慢一点。”
话音落下,太子飞一般跑了进来,看到赵桓神色激动,行礼道:“儿臣见过父皇。”
赵桓一把抱起太子,感觉又重了些,笑问道:“想父皇没?”
“想!”
太子连忙点头。
他一张稚嫩的脸上满是认真,迅速道:“等儿臣长大,一定要帮父皇打金人,不让父皇奔波劳累。”
赵桓夸奖几句话,问道:“见了你皇祖父没?”
太子摇头道:“皇祖父回了东京城,没召见儿臣。”
赵桓说道:“我们吃了早饭,一起去见你皇祖父,可好?”
太子说道:“儿臣听父皇的。”
父子聊着天,没过多久,皇后红光满面的起床,一家三口吃了早饭,皇后留在仁明殿,赵桓带着太子去龙德宫。
赵佶夺权失败,龙德宫的宫女和太监全部裁撤。
赵佶失去权力,有些蔫蔫的,不过他看到赵桓来了,脸上堆起笑容,柔声道:“桓儿,你来了。”
赵桓问道:“父皇在龙德宫,住得习惯吗?”
“习惯,习惯!”
赵佶的态度非常好,丝毫看不出父子的矛盾。
他已经想好了,先和皇帝搞好关系,等皇帝放松警惕,他才有机会再翻身。
太子主动道:“孙儿赵谌,拜见皇祖父。”
赵佶笑道:“一晃谌儿都这么大,是个小大人了。”
赵桓说道:“朕册立谌儿为太子,李纲担任太子太傅,杨时担任太子少傅,两人都说谌儿不错,是好太子。朕更打算,让太子早早参与国事。”
赵佶面颊抽了抽。
赵桓是嫡长子,一直没有被册立为太子。等到赵桓十五岁,才被册立为太子。可是一年到头,赵桓都见不到赵佶几次,别说参与政务。
赵佶为了打压身为太子的赵桓,一味的宠赵楷,连皇城司都交给赵楷掌控。
皇帝是故意讽刺他。
赵佶心中不舒服,忍着不愉快,说道:“谌儿是好太子,大宋后继有人。”
话锋一转,赵佶问道:“你们父子一起来,有什么事吗?”
赵桓回答道:“朕要献俘太庙,父皇一起去参加,随朕告祭列祖列宗。”
赵佶脸色更是尴尬。
金人南下,他匆匆逃了,皇帝却击败了金人。如今,皇帝让他参加献俘,更是故意针对他。
赵佶神情苦涩,有心想拒绝,可是现在要搞好关系,咬牙道:“朕听皇帝的。”
赵桓道:“那就好。”
话锋一转,赵桓嘱咐道:“太子,和皇祖父告别,我们回宫了。”
“皇祖父,孙儿告退。”
太子行了一礼,和赵桓离开。
赵佶望着赵桓父子离去的背影,拳头握紧后又松开,旋即又握紧松开,接连几次反复,才转身回去了。
赵桓回宫后,太子去东宫读书,赵桓刚坐下处理政务,王宗濋来了,行礼道:“陛下,白时中和蔡攸的案子,已经查抄完。”
赵桓问道:“情况怎么样?”
王宗濋叹息道:“蔡攸没什么钱,搜出的家产物资,折合就三十万两银子。之前蔡京倒台,蔡攸跟着太上皇跑路,用了很多钱。”
赵桓继续问道:“白时中呢?”
王宗濋道:“白家更有钱,以目前的市价,白家的地契、住宅和商铺等全部家产,折合有两百五十万两银子。”
赵桓惊讶道:“还有这么多?”
上一次白时中走郑太后的路子,被赵桓‘借’了十万两黄金和八十万两白银。
如今,还有这么多钱。
真有钱啊!
越是国家危难,朝廷艰难,百姓困苦的时候,这些当官的越来越富。
王宗濋届时道:“主要是东京城的住宅昂贵,白家有几处住宅。等住宅和地契等物资全部处理后,臣把所有的钱送入内帑。”
赵桓点头道:“尽快安排。”
王宗濋离开了,到了巳时三刻,李纲来到垂拱殿,行礼道:“陛下,献俘太庙的事情已经安排好。”
“走吧!”
赵桓更换衣袍,换上冕服冕冠,又带上太子和太上皇,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太庙。
三牲祭礼,早就准备好。
赵桓站在最前方,太子和赵佶在身后,随后是文武百官,最外面是完颜昌和郭药师等金国的俘虏。
所有的俘虏,都以白色绶带系脖颈上,称为白练系颈。
赵桓看着殿内的一座座神主牌位,高声道:“维靖康二年十二月,皇帝赵桓敢昭告于列祖列宗:
今赖列圣威灵,将士用命,荡平金蛮,生擒贼首完颜昌,献俘庙社。伏惟列圣在天,垂鉴赤忱,永佑大宋社稷。”
“谨以制帛牲醴,祗荐馨香。尚飨!”
皇帝的话落下,承祭官再引导行礼,文武百官向太庙内的神主牌位行礼。
完颜昌和郭药师等俘虏,则是三跪九叩行礼。
赵佶站在殿内,总觉得格格不入,似乎列祖列宗看着他,说你怎么这么废物?
赵桓转身面对着文武百官,沉声道:“和金国的大战取得胜利,彰显了大宋击败金国的能力。”
“煌煌大宋,不需要再绥靖妥协。靖康这个年号,已经不合适,朕决定改元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