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争雄 > 第334章 权臣祸国(二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船上躺着没事的时候,陈吉发就琢磨该强化个什么比较好。

思来想去,觉得目前手下的这些人里面,除了徐成洛和赵坤兴之外,还真没有其他合适的。苏云生本人虽然可信,但苏家湾目前在合作社里的势力太大,南京这件事之后,他不敢赌。

徐成洛有很重要的任务,不能总是待在陈吉发身边,目前看来,只有赵坤兴比较合适。这样,就要把苏云生调到河北来,负责这边的工作,然后让赵坤兴同自己呆在一起才行。

陈吉发在路上筹谋自己的事情,与此同时,中原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李自成连续被洪承畴和孙传庭击败,躲回了商洛山中不敢出来。

在战斗中,四部闯将之一的“闯塌天”刘国能被李自成卖给官军后,丧失了大部分兵马,只能南下投奔张献忠。

而张献忠也不是什么好鸟,明面上热情接待,实际上暗中安排人手准备吞并刘国能剩余的老营兵马。

被两大头领背弃的刘国能心寒,干脆转而投奔了老朋友邢红娘。

在她的斡旋下,六月中旬,刘国能接受招安,本部三千人马,被安排在了天堂镇驻扎屯垦。

其次,在刘国能招安后,剩余的大小流寇头领纷纷向熊文灿投诚,使得官军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几支比较大的流寇。

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三部在庐州城外被左良玉、刘良佐和牟文绶三位总兵夹击,大败而逃,罗汝才本想进入大别山区,被潘龙英阻挡,无奈北上,走泗州突围,仅剩二百余骑,返回陕西投奔李自成。

张献忠、老回回部从商城、光州返回南阳、襄阳附近活动,官兵乘胜追击,张献忠见大势不妙,连忙通过游方和尚贿赂梁朝钟,祈求招安。

熊文灿非常高兴,派人同张献忠商谈招安条件,后者要求以谷城作为安置地,同时不解散他的人马。

双方讨价还价,最终同意张献忠的绝大部分条件,只在人马上稍作限制,除老营兵马不解散外,其余丁壮分散驻屯在谷城附近。

熊文灿拿着谈判结果,派人进京请示崇祯皇帝。

奏章先送到了兵部尚书杨嗣昌这里。

他先看了招安条件,觉得让张献忠保留老营,太危险了,于是押了一阵子,给熊文灿写信。后者立刻回信,辩解说,他在做福建巡抚的时候,就是这样同郑芝龙谈判的,郑家同样保留了船队和武装力量,而且在其后剿灭海盗的过程中屡屡立功。杨嗣昌见他坚持如此,虽然心中不快,但还是将折子递了上去。

此时,崇祯皇帝连续接到中原流寇逐渐平息的好消息,认为是祖宗显灵,庇佑他中兴大明。

对于熊文灿奏报招降的事情,他认为仅以谷城一地,少量钱粮就能免除祸患,减少大军开支,非常高兴。

而且,原本的剿饷就是征收一年,如今已经到了七月份,流寇若能就此彻底剿灭,那么明年就不必再征收剿饷,让中原大地休养生息。

这时候,钱谦益的案子已经查清楚了,是温体仁构陷所致,所以,温体仁下台,内阁由薛国观暂时代管。薛国观是个弄臣,惯会顺着崇祯皇帝的心意,他揣摩出崇祯的想法,于是在票拟意见的时候,便提出由熊文灿全权负责。

崇祯皇帝同意了这个意见,让熊文灿对招抚负责,确保张献忠为朝廷所用。

熊文灿接到这个命令后,对张献忠格外优容,允许他继续操练兵马,准备入商洛剿灭仍在抵抗的李自成、老回回、罗汝才等部。

张献忠与熊文灿约定一年后出兵,熊文灿答应了,将左良玉留在襄阳防范张献忠,其余各镇兵马都返回了驻地。

战事稍歇,崇祯心情舒畅,总算有闲工夫抽出手来,解决朝堂上的问题,清算温体仁的党羽,同时换上一些他认为忠君体国的人才,再安排一批太监去四方巡视监军。

陈吉发目前还操心不到朝堂上的事情,等他到了大名府,发现原本的院子里多了个孩子,就很惊讶。

“行啊,动作够快呀。”陈吉发调侃赵坤兴,“我这才走了不到一年吧?你们两个孩子都有了。”

“不是,你能不能别这么损?看不出多大吗?”赵坤兴很无语。刘氏低着头不做声。

“啊!原来我走之前你们就好上了?行啊!我得回去告诉嫂子。”

“别!千万别!我跟你保证,我和她绝对清白。不信你问星儿!”

“星儿不知道,星儿每日读书,母亲同赵叔做了啥真不知道。”

赵坤兴气的七窍生烟,这孩子鬼怪精灵的,总想着撮合他与刘氏。陈吉发哈哈大笑起来。

“行了,添丁加口,总归是好事情。刘夫人也不容易,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原本给你二两月银,再涨一两吧,往后每月三两。多出的钱,给你攒起来教他读书用。”

刘氏听陈吉发这么说,只觉得遇了活菩萨,连忙拉着星儿跪下。

“谢谢官爷,草民一家做牛做马报答您!”

“不用如此,起来起来!”陈吉发将母子扶起来,“让百姓受苦,是世道的艰辛,也是当官的没有做好。我给你照顾,是出自于改善这个世道,尽读书人的本分。你好好将孩子养大,让他只恩义,懂辛苦,做个对百姓有用的读书人,这便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刘氏抹着泪应了,紧紧将孩子搂住,心想,自己原先担忧的事情,竟被官爷一句话解决了,往后,但愿能苦尽甘来,两个儿子能平安顺遂。

“小家伙叫什么?”

“刘忆君。”刘氏答道,“他爹不知名姓,是个孤儿,船帮的人将他捡来养大,平日里就唤作二狗子。死的时候也就是个半大小子。奴不该如何给他的孩子取名,赵爷说,若是忘不掉,就叫他忆君吧,也有个念想。于是,便得了这个名字。”

“嗯,挺好的。不过长情归长情,人生也应该向前看。你才二十多岁,未来的路还长。慢慢来吧,总会遇到对你好的人。你先去忙,我有些事同坤兴讲。”

刘氏带着儿子走了,陈吉发将赵坤兴带到书房,扔给他一块腰牌。

“哇哦,锦衣卫小旗?!真的假的?”

陈吉发将文书也扔了出来,赵坤兴拿过去一看,咋舌不已。

“是真的呀?!这玩意可难弄。”

“用很多银子换的。”

陈吉发倒是没说假话,王朴的账款,新交代的晋商的赃款,海量的银子。

“好吧,有钱能使鬼推磨。有这玩意,找个道府一级的官员打招呼轻轻松松。”

“是。有了这个东西,往后我们在京畿活动就方便多了。往后,北面的情报线,尤其是蒙古、满清方面的情报线,就都交给你来负责了。”

“这工作量可太大了。”

“所以外面那十个近卫都拨给你。另外……”陈吉发抽出当初给郑红绫的那本军体拳教材,扔给赵坤兴,忽悠道:“给你一本武功秘籍,每日坚持练,三年能大成。到时候可以和红绫掰掰腕子。”

“这么牛?”

“弟弟骗过你吗?”

“哈哈,明白了。”赵坤兴很高兴,把书卷了,收起来,“对了,看样子得长期在这边待着了,我想把糖糖接过来,行吗?”

“别吧,说不定哪天我就调离了,而且你跟着我东奔西跑的,她一个人守在这里,万一出什么差错咋办?”

“可这都快一年没见到她了。”

“我已经准备让苏云生过来负责这边的合作社了,今年过年你可以回去。”

赵坤兴有些闷闷不乐,陈吉发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知道你想嫂子,但你要知道,如今是乱世。看看身边那些苦命人,若是没有相应的地位,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如何保得住她?”

“行吧……”赵坤兴咬咬牙,“今年过年不能再拖了,不然回去她得打死我。”

“行,我保证。”

陈吉发将赵坤兴安抚住,立刻给他交代任务。

“之前青县之战的时候,池玉成给我报了个怀疑同东虏有关系的人员名单,那时候没条件查,现在,咱们先从这里着手开始调查。”

赵坤兴从陈吉发手中接过名单,看了一眼,发现有好几个正是大名府的商人。

“这两个还加入了合作社商会呢。”

“这边商会没啥秘密,无所谓。先查,如果查实了,就从锦衣卫的渠道上报。”

“咱们不直接动手吗?”

“不,我们只做情报。重要的是把这块地盘弄干净,然后再发展咱们自己的势力。”

“好。那……跟咱们唱反调的士绅?”

“先查案,报上去,他们动手的时候跟着浑水摸鱼。或者,等战乱再起的时候动手。”

赵坤兴充分领悟到这个“浑水摸鱼”的精神,实际上,捕快们为了捞钱捞好处,也经常这么干。

上面来了个案子,比方说张三杀人案,那就必须把张三的七大姑八大姨,但凡扯得上关系的,都要理一理,其中配不配合,给不给银子,就决定了你和张三的这桩案子有没有关系了。

落实到这件事,也是一样的。

本乡本土的,总会牵连的上的,对于那些不听话,不老实的,只要上面立案,下面完全可以借机敲打。

这便是陈吉发送给季闻道这么多好处的真实用意,借力打力,隔山打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