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权臣祸国(九)
晚上,江夏县令汪元兆也到了陈吉发府上,一见面,就先跪下了。
“子安救我!”
“哎呀呀,使不得使不得!汪兄快请起!”
汪元兆是个庸官、贪官,自来了江夏,就没做啥正事,天天由着陈吉发腐蚀败坏。
合作社每年花在他身上的银子,得有三四千两了。
不过,这笔钱是值得的,汪元兆对陈吉发在县里的举动充耳不闻,尤其是在镖会的发展上,甚至还会有意帮他掩饰。
因为两人是同科,汪元兆又如此听话,陈吉发便一直养着他。
邓来鸾虽然觉得汪元兆不咋地,但也没有干涉他的打算。
袁继咸则不同,一朝天子一朝臣,他需要一个立威的契机,而且,他本人清廉,又是从御史台下来的,有道德洁癖,上来第一刀,就想宰了汪元兆。
陈吉发将汪元兆迎到书房,先安顿他安稳坐下。
“汪兄莫要急躁,小弟已经托了关系在疏通。且,如今湖广巡抚空缺,方大人尚未就任,就算袁大人有什么想法,也不会急在此一时。”
陈吉发软言相劝,汪元兆却是惴惴不安。
“子安有没有靠谱的关系?愚兄不求发达,但求无过尔。”
“您且放心回去,小弟这里断不会让汪兄出事。”
汪元兆得了陈吉发的许诺,又再三拜谢,这才离去。
其实,陈吉发对此也没有太多把握,不过,有一点没说错,方孔炤未赴任,江夏县令也就换不得。
方孔炤从桐城出发,前往江夏,最简单就是从安庆顺江而上。
但方大人作为理学大家,与杨嗣昌并不是很来电,对熊文灿更是嗤之以鼻,因此以流寇肆虐为由,久不赴任。
直到三月中旬,熊文灿接到圣旨就任五省总理,方孔炤才从桐城出发。
而这个时候,因为陈吉发的运作,袁继咸已经加湖广左参议,下步即将分巡淮阳道。
袁大人在武昌走马观花,陈吉发很高兴。
通过政治运作,将他不喜欢的官员挪走,这是头一回如此顺畅。
要说,还是沾了谢升的光。
此人虽为温体仁党羽,但见钱眼开,私下里,完全没有节操。
随着杨嗣昌的进京,陈吉发知道,温体仁即将倒台,谢升也没几天可蹦跶了。
不过没关系,能发挥余热的,都是好干部。
方孔炤从桐城出发的时候,为了打通从桐城前往安庆的道路,招募了五千民壮与张献忠作战。
因为孙临的斡旋,邢红娘、谭青云等人的部队也下山帮忙,打了个很漂亮的胜仗。
历史上,方孔炤本身也是如此做的,只是因为张献忠势大,他在小规模胜利后遭遇了反扑,被困在了安庆府城,没能再继续往东。
而在陈吉发干预过的时空,方孔炤到了安庆之后,就不再有流寇挡路,顺利的上了船,于三月底抵达襄阳。
陈吉发在家给小公主陈芝芃过了两周岁生日后,就启程出发,前往襄阳,先看望了晋升守备的姚泽孝,然后去拜访方孔炤。
方以智因为进京赶考,并未随行,这让陈吉发有些小失望。
不过没关系,来日方长。
负责带领民团护送他的孙临骑着高头大马到码头迎接陈吉发,见了面,先笑嘻嘻拱手:
“子安贤弟!别来无恙啊?”
“克咸兄!托您的福,一切安好。听闻你招安邢红娘立了大功,如今没混个军职吗?”
“嗐,泰山老大人和家兄不让。不过愚兄也不是科举的材料,比不得子安,去年乡试又落榜了。就自募民团,随泰山差遣,倒也不错。”
“小弟看克咸兄营地旗号驳杂,这些民团都是帮会人士吗?”
“是极,其中不乏高手侠士。”
“看来克咸兄也是江湖中人。”
“哈哈,不敢当。不过平日里爱交朋友,大家愿意卖孙某面子。等泰山大人这边摆顺了,愚兄就带大家回桐城去了。”
“襄阳如今成了陕寇进出湖广、河南的重要通道,这地方其实很有军功可挣。你不如挑选些忠心精干的人手,不必多,有三五百足矣,就在此常驻。我帮你提供装备,多打几场立功。”
“家兄的意思还是让愚兄在家服侍老人。”
“国家危难之际,大义和孝道,克咸兄还是要辨一辨的。如今,流寇都打到了桐城,你还不从军,等着别人破家灭门吗?而且,你如今有了子嗣,方小姐主内伺候高堂,你当主外,报效国家。”
孙临眼睛亮了起来,觉得陈吉发说的很有道理。本来他就想要出来从军,只是家兄孙晋在边塞任职,一直害怕自己挂了家中无人照应,始终不准孙临从军。
但如今,正如陈吉发所说,人家都打到桐城了,还犹豫个啥?于是他狠狠点头。
“子安一语点醒梦中人,愚兄这就去同家兄写信!”
能说动这家伙,陈吉发也很欣慰。现在大明帝国内忧外患,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有更多开明士绅站出来,这个国家才能有更多希望。
方孔炤在府院接见了陈吉发,热情客气。
“此前,卢中丞守鄂,陈某为其幕僚,筹措各府县粮草军需。如今,方大人赴任,学生更当尽心尽力,为大军供应物资。大人但有需求,尽管开口。”
“吾儿三番五次提起江夏陈子安才名,来此前,也拜读过数篇大作,的确是耳目一新。老夫知你经营厉害,便不再推辞。不过,你也需小心,如今,关于你的传言越来越多,树大招风呀!”
陈吉发心中很是感动。
其实这个事情他也略有耳闻。
随着他在京城活动频繁,已经有势力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他本着别人不主动招惹就不去找麻烦的原则,能躲就躲,但若是真有人不开眼算计他,以自己现在的实力,也不会惧怕谁。
崇祯十年,农会、商会将以英山为中心发展大别山,以富池镇为据点发展幕阜山,以崇仁县为中心发展井冈山,其目的就是将鄂皖边境的这三大山系作为自己的基本盘,若是真有一天提前同明廷闹翻,他也有退路可以去。
“方大人放心,学生有分寸。行得正,做得直,那些人要耍阴谋诡计,也不怕的。”
“嗯,年轻人敢打敢拼是好事。克咸,你且和子安多多亲近。论起军略,你可是远不如他。”
孙临被拿来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也不恼,笑嘻嘻道:“自然,子安脑子聪明,做啥都好。”
“哪里哪里,不敢不敢!”
三人哄笑,又谈了些别的小事,总之,由于有此前支援桐城和招安邢红娘的情谊在,襄阳之行轻松愉快,方孔炤每年将从陈吉发这里获得三万两银子的物资,作为交换,姚泽孝的这个守备作为精锐兵马直属方孔炤,另外,授予合作社军械生产的权力。
当然,武昌重工涉及到野战炮,这个必须熊文灿批准。
熊大人从广州带了一千名洋人训练的火枪兵随行,由他的幕僚梁朝钟和三个儿子陪同,慢悠悠的往湖广走,三月底才到南京,四月初才到了安庆,听取史可法的汇报,尤其是听闻大别山邢红娘的招安案例之后,大受鼓舞,亲自进山见了邢红娘。
谭青云将这事情报告了陈吉发,后者立刻从江夏动身,与孙临一起赶往安庆,求见熊文灿。
这个时候,熊文灿已经发布了历史上着名的招抚檄文,承诺凡有放下武器接受招安的流寇,官府都将不予追究过往,拨付粮食、农具和种子,帮助他们在湖广、江西开荒种地。
由于熊文灿曾经总督两广,招募过海龙王郑芝龙的缘故,他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做事不差钱,因此当第一批流寇投诚后,他很好的兑现了之前的承诺。
再加上他亲自去温泉城的举动赢得了流寇的信任,很多本就疲累不堪的小股流寇就陆续到安庆来投降。
史可法本不愿意接受这么多流寇。
但现在,熊文灿既然决定了招安策略,那么他只能服从,并把之前陈吉发提出的,利用临山荒地开垦屯田的想法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准许。
等陈吉发赶到安庆的时候,这些政策也已经开始实施了。
而熊文灿本人并未在安庆城等着,他继续往东,先去了庐山,拜访得道高僧道独大师。
此时,由于熊文灿就任五省总理的时间比历史上早了三个多月,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等部还在六安、庐州一带活动,因此安庆到桐城这段,官军云集,有许多旗号都是明清交替之际大名鼎鼎的武将。
比如说左良玉、刘良佐等人,还有个虽然名气不大,但也是战功赫赫的总兵牟文绶驻守桐城。
此外,陈吉发还在安庆看到了那一千广州火枪兵,里面不乏昆仑奴和番鬼,还有两个传教士。
他们与其他驻军格格不入,听说熊文灿有意将他们送回广州去。
陈吉发看着眼馋,却没有办法。
毕竟自己现在不过七品推官,离能够指挥军队的程度还远得很。
由于文武殊途,结交武将是大忌,陈吉发只是远距离观看了这些部队的旗号营地,至于其他,自有情报系统去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