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曾管家被用刑
太傅府在朝廷的势力可以说是只手遮天,就连京兆尹也有太傅府的人,这点京兆尹自己心里门清。
平时要是审什么大案他用的都是自个的心腹,可是这次审曾管家,京兆尹找了好几个他怀疑的对象来审曾管家,目的就是要把曾管家被用刑的消息传到太傅耳中,他跟太子都想试试太傅的底线在哪里。
若是说他舍弃了曾管家,那对他们也没什么损失,反而会让太傅手底下的人寒心,这对他们反而是一件好事。
但他若是出面保曾管家,到时他们就可以提条件,就要看看杨太傅怎么选择了。
毕竟曾晚娘犯的事是事实,各种证据都有,而你要说曾晚娘一个姑娘,光凭她自己就能玩这么大,怕是谁都不会信。
曾管家被用刑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杨太傅耳中,杨太傅也不得不让人保下曾管家,毕竟曾管家替他干了不少的脏活累活。
他相信,曾管家的妻儿都在府上,他就算死也不会说些什么,但他若真的不管的话,这会让底下的人寒心,这对于他来说得不偿失。
第二天一早,杨昌就去了京兆府,也不知道跟京兆尹是怎么说的,反正他回来的时候身后跟着的马车里,拉着已经去了半条命的曾管家。
至于说曾晚娘,直接就判了个斩刑,三日后问斩。
曾管家被带回府上,由两个家丁用木板抬着来到太傅面前,两个家丁便退出了屋子。
躺在木板上的曾管家本想起身行礼,只是他这一动全身疼的厉害,实在是没力气起身。
“罢了,既然受了伤就躺着吧,说说,你那蠢货女儿做的事先前你到底知不知道?”
“老太爷,奴才是真的不知啊,要是奴才知道的话,早就替她把尾巴清理干净了,哪还会变成如今这副局面。”
“哼!量你也没这胆子,下去吧,好好养伤。”
“是,多谢老太爷。”
之后,曾管家便被两名家丁抬回了自个儿的院子。
等曾管家一走,杨昌就喊道:“父亲,这次咱们可亏大了,为了一个曾管家,有两处要职都让给了太子那边的人。”
“哼!先让他们得意几天。”
杨昌一想,顿时就笑了。
“父亲说的是,太子还是嫩了些,跟父亲您比起来,他再怎么蹦达,也逃不出父亲您的手掌心。”
“行了,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候,曾管家不得用,把下面的人往上提一提,有些事情你盯着点别出差错。”
杨太傅今年都快七十了,他的时日已然不多,他就算顶了天能活到八十岁,也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他有意想把大儿子培养出来,所以近两年来不少事都是交给大儿子去干,除非解决不了,他才会亲自出手。
“儿子知道。”
“对了,你让人去查查吴维这人。”
“父亲,可是此人有什么不妥?”
杨太傅坐在椅子,右手无意识的转着左手大拇指上戴的玉扳指。
“我总觉得这小子有点针对咱们,小心无大错,你让人查查他,顺便让人盯着,万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直接让人把人做了,不用知会我。”
杨昌一惊。
“可是父亲,吴维是画之一道的大家,身后有大家楼做靠山,就这次的事情,大家楼还给官府施了压,咱们真要这么做了被大家楼的人查出来,到时候怕是不好善后。”
杨太傅在心里叹了口气,他这儿子哪哪都好,可就是这心不够狠,现在一比,这股狠劲连曾晚娘一个女子都不如。
“照我说的做就是。”
眼看父亲有要发火的迹象,杨昌也不敢多言,应了声事后便退出了书房。
出了书房,杨昌正打算回院子,却在花园里遇到了正在跟一群丫鬟嬉笑打骂的儿子。
“哈哈,来抓我呀,抓我呀。”
杨迪双眼蒙着一层红纱,几个丫鬟围在他周围嬉笑跑闹,反正杨迪一个都没抓着。
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杨迪一个转身快速抱住跟前之人。
“哈哈,抓到你了。”
说罢一只手就朝抱着的人胸口袭去。
“咦!怎么是平的?”
周围的嬉笑声也没了,杨迪好奇拉开蒙眼的面纱,他爹那张老脸就在他眼前放大。
杨迪吓了一跳,立马跳了开来。
“爹,你知不知道人吓人是会吓死人的。”
此时的杨昌早已气的不行。
“混账!你都多大岁数了,还跟府上的丫鬟混日子,照这样下去你以后还能有什么出息。”
杨迪一脸无所谓的模样。
“有你跟祖父呢,我急个什么劲。”
兴许是缺德事做多了的缘故,杨太傅底下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到了杨昌这才是儿子,杨老夫人生杨昌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这年纪在古代算得上是高龄产妇。
所以杨太傅今年快七十了,杨昌也才三十多岁,但是好在他的夫人第一胎就生了杨迪。
杨家得了这么一个宝贝孙子,自然是人人宠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摔了,这就造就了杨迪浑不吝的性子。
等到杨迪十几岁的时候,家里人想把他纠正过来才发现纠正不过来了。
杨太傅倒是有心亲自教导,不过那些年他正是最忙的时候,实在是没功夫教导。
杨迪平时在家里人面前都没个正形,只有在他祖父杨太傅面前才有个人样,这会儿被他爹骂是一点都不怕。
杨昌被气得呼呼直喘,杨迪看他爹这模样,也怕他把自己气出个好歹来祖父那边不好交差。
“爹,我今天有看书的,这不是看书累了出来活动活动,正巧就被你给遇上了,不信你问梧桐这小子。”
说着,杨迪在一旁的梧桐屁股上踢了一脚。梧桐被踢的往前一个人踉跄,不过很快就稳住了身子。
“是的,大老爷,公子今天一直有在看书,小的一直都盯着呢。”
杨昌又怎么会不知道主仆俩的眉眼官司,想到这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不过那背影看上去有点落寞。
看来这大儿子是不成了,不过幸好还有小儿子,想到这,杨昌心里欣慰不少,小儿子不像大儿子整天就招猫遛狗,身上颇有他爹当年的风范,虽然年岁还小,不过假以时日,以后必定能撑起他们杨家的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