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席上有一位观众,道:“老师,这是特殊情况只能采用这种办法,战争就是如此残酷没有办法。”
“只能说孙子兵法出来之后,战争就变了一个性质。”
“春秋打仗才有道德有礼法,不像后面的战争各种肮脏手段尽出。”
闻言,叶枫笑了笑,道:“孙子兵法不是无中生有,人家就是了解春秋时期的战争之后才创作出来,人无法想象出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
“你太小瞧春秋时期的战争了,西周一开始分了一百多个国家,到了战国的时候主要就七个国家了,还有一些小国。”
“那些国家难不成是自愿消失吗?”
“你以为西周那些人打仗讲究道德礼法,看史书里面的描写认为怎么会有这种白痴打法。”
“对吧?”
听见叶枫的问题,观众回想起那些春秋时期的打法,敌方将领见了诸侯王之后还要行礼,等到对方离开之后才进攻。
这难道不白痴吗?
点头,道:“不是吗?”
叶枫摇头:“人与人的思考逻辑不一样。”
“不要用你的思考逻辑去理解西周的那些诸侯王的逻辑,他们也是人,只要是人那么道德方面也一样。”
“很多人都说人心不古了,想想西周的时候多么有道德,实际上西周也没有什么道德。”
“像楚国想要打一个小国,单纯就是看小国碍眼就打了。”
“道德需要丰富的生产资料来维护,人都吃不饱还谈什么道德。”
“西周的道德来源于实力和身份,很多看似很有礼貌的行为实则就是西周的统治手段。”
“西周也有一个很有特色的统治手段,宗法制通过血脉来维护统治权力。”
“当时秦始皇要灭六国武力具备了灭六国的条件,但是如何发挥秦国力量不受其他六国血脉的影响,这就要看嬴政的手段了。”
“这些问题等到秦始皇的时候一一说明,现在说回刘邦。”
不少古人疑惑看着史书上有关西周的描写,一切都是那么好。
但认真一想一百多个国家到来变成了十几个国家,最后被秦国变成一个国家。
从周朝到秦朝八百年,一百多个国家变成一个国家平均六年灭一个国家。
特别是春秋时期好像国家的灭亡速度要比战国还要快。
刘邦一下子就看出那些周朝诸侯王的想法,多亏自己不在西周,要不然自己恐怕一辈子就是平民了。
“华夏人最看重孝顺,孝文化尤为突出特别是古代的华夏,一个人孝不孝顺那是可以决定未来成就。”
“我们回顾历史去看待刘邦孝顺这个问题,不少人会认为刘邦是一个冷酷无情没有孝心的帝王。”
“这也是许多批评刘邦的人主要攻击的地方之一。”
“那么刘邦真的不孝吗?”
不少看重孝道的古人纷纷发言,“难道不对吗?刘邦这个家伙不仅将自己的孩子推下马车想要独自逃跑。”
“面对自己父亲要被项羽煮熟,却丝毫不顾孝道之心想要分一碗肉汤。”
“这种人难道还有孝心,令人不齿。”
“恶心。”
刘邦感觉自己对老爹挺不错啊!当时那种情况自己能怎么办,还真的要投降啊!难不成还要当着两军的面哭出来。
祈求项羽不要煮自己老爹,甚至跪下来。
到时候自己要怎么领兵打仗。
“稍微了解楚汉相争的人都知道一个历史知识,那就是项羽绑架了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威胁刘邦让他投降。
“而刘邦说出那句着名的话,我和你是结拜兄弟,他是我爹,也是你爹。”
“如果你把你爹杀了炖成肉汤分给我一碗。”
“此话一出,古代无数自以为是孝子的人开始批评刘邦了,我虽然不怎么滴,但我也知道孝敬父母。”
“不像刘邦这个丝毫没有孝心的家伙。
“加上之前刘邦为了逃跑,将自己的孩子丢下马车的举动更是说明了刘邦不仅仅不孝顺。”
“还丧心病狂牺牲自己的孩子来逃跑。”
“虎毒还不食子,刘邦简直不是一个东西。”
吕雉在一边看着平静如水刘邦,淡淡道:“骂的真好。”
不同于其他人,吕雉当时也在项羽的手中,面对刘邦这样的举动心里虽然知道不投降最好。
如果项羽真的煮了刘太公再来煮自己来威胁刘邦,自己有苦也说不出。
毕竟自己之前也差一点被煮了。
刘邦也知理亏,面对吕雉的嘲讽也不在意,老夫老妻了。
刘邦叹了一口气,道:“对不住了。”
吕雉见到刘邦这副样子冷哼一声,也没有继续嘲讽刘邦,难得这个家伙会向自己道歉。
叶枫:“我刚刚说的那些刘邦确实看起来非常的不孝,不是一个东西。”
“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看别人说什么,说没有用要做了才有用。”
“当时刘邦和项羽两军交战之际,刘邦已经处于上风,项羽节节败退的情况之下。”
“ 此战之后没有过多久,项羽就乌江自刎了。”
“项羽为了逼迫刘邦退兵或者投降,才去军中把刘邦老爹绑到两军交战的前面来要挟刘邦。”
“这个道德难题是项羽抛出让刘邦选择。”
“好比那个着名的问题,你女朋友问你:我和你妈掉进河里了,你先救谁一样。”
这还要想吗?古人一脸疑惑,这种问题还能选什么答案,不就是先救老妈。
极端一点哪天老妈饿了都可以杀妻子来养活老妈,说不一定官府还会奖赏。
不少古人只听到杀妻来招待客人,谁敢去杀自己老妈来招待客人。
“制造出这个问题的人更加令人讨厌。”
“如果你是刘邦,此时项羽把你老爹绑在两军之中,威胁你赶紧投降,要不我就把你老爹炖了。”
“你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