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 > 第81章 人物列传,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1章 人物列传,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我个人觉得《传记》要比《编年体》真实多了,至于墓志铭那就难说了。”

“纪传体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它的逻辑更加的通顺,做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写出来,要符合人物性格。”

“纪传体类似于小说,每一个传记人物代表的不同的主角。”

“这就要求作者站在主角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更加的客观同时对一件事情有更多的看法。”

叶枫继续道:“同学们,你们看史书看完某一个人的人物列传,里面说他爱民如子,能不能表示他爱民如子。”

李诗雅回答道:“不能,单单从他一个人的角度来说他爱民如子不可取,应该寻找更多的证据。”

叶枫满意颔首,道:“史书可以改,如果有人改了他的史书,让他变成了爱民如子,这就很容易误导人了。”

“所以,我们要从其他人的列传里面了解他,从他从事的地方百姓态度之中了解他,从他做的其他事情上来了解他。”

“最后,可能得到正确答案。”

“不错,这才是多读史书的意义,不要被单一的信息误导,从其他史书里面提取信息,而从得到答案。”

李世民点头,读史书也是有门道在身,苦读史书顶多是了解。

从不同史书中提取信息,才是会读了史书。

能从史书之中学习,并且提升自己,才读懂了史书。

“传记就如同我们写小说视角一定是放在主角身上,主角做的这些事情必须要符合正常逻辑。”

“我们读史书的人也要带入主角,去思考主角这样做合理吗?”

“就拿《荆轲刺秦王》来举例子,司马迁要去写这个事实,先要客观的描述一下事情,让读者有所了解。”

“之后在荆轲列传里面,站在荆轲的角度去思考。”

“荆轲为什么要去刺杀秦王,从准备刺杀秦王到刺杀失败这段时间,荆轲所做的事情要符合正常逻辑。”

“前因后果要讲明白。”

“在荆轲列传里面,荆轲毫无疑问是正义的主角,秦始皇嬴政毫无疑问是邪恶的反派。”

“正义的主角要去打倒邪恶的反派非常合理,反派做了什么事情导致主角要去刺杀秦王。”

“这就要去批判秦始皇,比如灭了韩国,准备灭燕国,是入侵别人国家的反派。”

“荆轲为了燕国百姓,为了太子殿下,自身有侠士气概,为了天下百姓,打算去刺杀秦始皇。”

“避免两国交战,导致的生灵涂炭。”

“到这里要去刺杀秦王理由有了,逻辑也通顺了,荆轲的所作所为也能理解。”

“总不能说,荆轲非常的仰慕情秦始皇,觉得秦始皇非常的伟大,觉得秦始皇千古一帝,然后去刺杀秦始皇。”

“这就是逻辑不通,完全不符合荆轲这个人的行为。”

“这也是我们读史书的关键,那就是符不符合逻辑,人物做的事情符不符合他的性格,有没有动机去做这件事情。”

一下子,部分观众感觉似乎有些道理,不少古人也开始审视荆轲刺秦王了,如果带入不同角色似乎能看到更多的东西,也能感受千年之前的人物如何思考。

这就是读史书吗?

“一样的道理,在写秦始皇的时候面对这件事情,作者本人也会站在秦始皇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这里角色就改变,秦始皇是正义的主角,荆轲是那个卑鄙邪恶的反派。”

“从秦始皇的角度出发,灭六国,统一天下非常合理。”

“弱化别人的想法,就考虑秦始皇本人的想法,不要去管荆轲,燕国,百姓的想法。”

“荆轲本人是燕国奉献地图和人头的使者,是燕国打算送礼物给秦国来让燕国获得利益。”

“用秦始皇的想法就是,我在朝廷当中接待燕国使者,各方的礼节都没有亏待使者。”

“结果到头了,荆轲居然刺杀我,不仅刺杀还侮辱我,你们燕国居然动用这种卑鄙的手段。”

“立刻发兵,灭燕国,将那些凶手全部给我弄死!”

“这样逻辑就清晰,秦始皇的那些行为也能理解。”

“总不能是说,秦始皇知道两国交战会导致生灵涂炭,攻打其他人的国家是不好的行为,对于荆轲这样的侠士心中佩服。”

“然后就把荆轲乱刀砍死,然后去灭燕国,李信也把太子丹的人头送给了秦始皇当礼物。”

“这不可能。”

秦始皇顿时感觉写出荆轲刺秦王的那些作者挺有本事,居然能如此看待事情,甚至能揣摩不同人物的性格,从而去写出最符合事实的史书。

这人大才啊!

叶枫:“《荆轲刺秦王》不仅仅有荆轲的角度,秦始皇的角度,还有燕国太子丹的角度以及那些知道或者见证《荆轲刺秦王》人的角度。”

“更有甚的还有后人对《荆轲刺秦王》的角度。”

“我们通过不同的人物列传,不同人物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

“《荆轲刺秦王》是一件大事情。”

“越大的事情参与的人越多,视角就越多所能提供的信息就越多。”

“对于这件事情的了解就越多,也就可以了解事情最为真实的一面。”

“就好比剧本杀一样,每个人手中的剧本完全不一样,但都是游戏的参与者,是推动游戏角色。”

“里面包括主角和配角,主角的视角很重要,配角的视角依然很重要。”

“只有将所有的剧本全部了解之后才能知道最为真实的故事。”

“这需要写史书的那位作者本身要有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人物本人的揣摩也要精通”

“他的性格要做什么事,总不能一个内向的孩子忽然有一天变得外向了,这个转变必然是有原因。”

“作者得把原因讲出来,要不然你就是在瞎扯淡。”

“我们写小说也一样,小说主角原本不好色,上一章对女人一点兴趣没有,下一章突然就变成色狼了。”

“这种就很扯淡,人的性格不可能一瞬间转变这么快。”

“所以通过人物的性格去推测这件事情的可能,这也是作者需要考虑的一件事情。”

“这也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去判断这个史书写的东西到底符不符合,逻辑,动机等等一系列东西。”

“要是不符合,那么就去找他的前因,以及周围的视角,来验证这件事情能不能发生。”

“万一他是被迫,万一他经历了折磨,万一他的性格改变了,这些都是要我们自己去判断。”

“当然,这些是历史专家要去研究的玩意,我们普通人没有那时间,也没有那个能力。”

“打开华夏知网,去找那些历史教授对于这个人物的评价和讲解等等。”

“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再去判断他到底对还是错。”

“学习历史这么难吗?”叶诗琪感觉脑子要爆炸了,还好自己学的不是历史,还好自己来这里只是当一下丑角。

李诗雅认为很正常,很多历史专家可能研究某段时期的历史,可能要花十几年的功夫,就是去验证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