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线战局:德国与俄国的较量
“德国第8集团军正在重新防御北方西线军队,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德国北部防线稳固未被突破。”
德国第8集团军,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正咬紧牙关抵御着推进的俄罗斯军队。
只有德国第8集团军在普鲁士王国周边成功防御,德国第9集团军才能放心进攻阿塞拜疆。
在拿下阿塞拜疆之前,必须先占领顿巴斯煤炭产区。
“已成功推进至乌克兰最东部的顿巴斯煤炭产区。”
最终,德国军队投入资源,将战线推进到了乌克兰东部。
尽管俄罗斯军队集中了大量人力,但德国军队像锐利的矛头一样,集中兵力突破防线。
德国第8集团军此刻如同剑尖,正准备直插阿塞拜疆。
“不过,克里米亚半岛的要塞化进程超出预期,导致占领行动延迟。俄罗斯军队为守住克里米亚半岛,部署了各种武器。”
“要塞化并不意外。”
对于长期浇筑混凝土、构筑阵地,且已进行了两年多堑壕战的德国军队来说,普通要塞已不足为惧。
然而,简单却坚固的混凝土要塞已然变成了难以攻克的堡垒,坚决不让德国染指克里米亚半岛。
“泽克特,克里米亚半岛的交通状况如何?”
“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之间已搭建桥梁,据目测,铁路具备通车条件。”
“目测?”
“这是对要塞化后方观察得出的结果。不过,要实现火车运营,估计还需不少时间。”
克里米亚半岛,自克里米亚战争后重新被俄罗斯军队夺回,他们拼死也不愿再次失去。
但如今局势对他们不利,俄罗斯军队若无法守住克里米亚半岛,宁愿将其变为堡垒,于是大量埋设地雷、浇筑混凝土,打造出难以攻克的防线,预示着一场艰难的战争即将到来。
“不过,东部战线整体形势较为乐观。我们已占领乌克兰东部地区,前线部队报告称已占领顿巴斯煤炭产区,并接收了煤炭产量。”
“煤炭短缺问题解决了。”
顿巴斯煤炭产区,全球着名的煤炭产区,对于因法国空军夺走供应权而实际上失去莱茵兰工业区的德国军队而言,顿巴斯煤炭产区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解决了德国暂时的煤炭短缺问题。
“但还不能高兴得太早。”
泽克特提醒着马肯森的乐观情绪。
虽然德国军队目前形势有利,但未来前景并不明朗,俄罗斯军队的人海战术令人胆寒。
“俄罗斯军队的兵力损失极为惨重,平均累计兵力损失是我们德国军队的4到5倍。”
“这不是好消息吗?”
“但他们的兵力数量并未改变。”
“……???”
马肯森疑惑地歪着头,感觉自己听错了,晃了晃脑袋后再次看向泽克特。
“等等,等等。我好像听错了……”
“抱歉,司令官,您听得很准确。实际在前线作战的俄罗斯军队兵力并无变化。”
“真的吗?”
“是的,千真万确。”
在此次俄德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的伤亡已突破200万人,与德国军队以1:5左右的交换比持续消耗。
“最前线的兵力甚至还有小幅增加。”
然而,俄罗斯的人海战术超乎想象。
在东部战线最前线,死10人就补充20人,死20人第二天就补充40人。
“俄罗斯军队的装备情况如何?”
“很抱歉说这话,但俄罗斯军队的装备状况正日益改善。”
“美国工业带通过大规模生产,大量低价工业产品正源源不断涌入俄罗斯。”
“……天哪。”
终究,总体战就是总体战。
德国军队虽投入了产业力量和人力资源,但俄罗斯军队的人力资源强大到无法相比,德国军队将领们的战术技巧在人海浪潮中被冲得七零八落。
“这情况……目前进攻速度逐渐放缓,克里米亚半岛未能占领,而俄罗斯军队却在不断增强兵力。”
“是的,战争持续越久,对我们越不利。必须速战速决,占领阿塞拜疆后,包围圣彼得堡或莫斯科,迫使俄罗斯投降。”
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只有扩充石油资源后,才有办法真正击退俄罗斯军队。
德国军队占领乌克兰地区后,粮食可从黑土地带获取,煤炭可从顿巴斯煤炭产区获取,如今只能全力推进。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柏林参谋部肯定也头疼。”
两线作战,德国因战争长期化,随着时间推移,正逐渐远离胜利。
毕竟普鲁士军队本就是擅长速战速决、短期决战的军队。
>>> 德国经济:战时财政的困境与隐患
“德国中央银行,即德国银行,在此次德国国债发行市场中,购入了大部分德国国债。通过购买国债,大量马克流入政府,政府正在扩充财政。”
柏林参谋部,随着全面总体战的推进,德国国务会议也在柏林参谋部的掌控下进行。
德国已成为只为战争存在的国家,德国军队实行军国主义的战时经济。
马克斯·德国财政部长推了推眼镜。
“德国财政目前依然稳固。德国银行有足够余力消化德国国债,并且通过实施物价上限制度,将通货膨胀控制在最低限度。”
马克在同盟国内部形成了经济 bloc,因此对马克的需求持续存在。
“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目前处于接受德国支援的状态。”
德国国债发行量屡创新高。
德国政府作为最大需求者进入德国经济领域,通过财政政策对战争经济所需的设备投资和战争产业进行了大规模投入。
德国国内公共企业大量供应物资,德国军队则以大规模需求消化供应。
通过战争经济,德国国内市场得以活跃运转。
“这是好事吗?”
“是的,施里芬参谋总长。目前德国政府要维持战争经济,只有两种办法。大幅扩大出口,或者发展国内市场。”
“战争物资出口有同盟国支持,国内市场则由德国政府通过大规模财政支出来拉动,你是这个意思吧。”
“是的!完全正确。”
施里芬大致理解了当前状况。
简而言之,就是大量发行国债,人为拉动德国国内市场。
但施里芬是军方人士,他的理解仅止于此。
“那没有其他问题吗?”
“问题很多。目前德国政府正以国债形式大量制造其无法承担的债务,德国政府需偿还的利息不断增加。”
德国国债并非万能。
尽管德国银行持续降低利率,但国债发行越多,德国政府需持续支付的利息就不断累积,日益增多。
以当前国债生产速度,战后德国政府仅偿还利息就可能破产。
“也就是说,这是将当前战争风险推向未来的财政政策。未来德国经济会像炸药一样瞬间爆发。”
由于大量发行德国国债,在国债到期前都需持续支付利息。
马克斯财政部长发出警告。
“这就像是在长长的炸药导火索上点了火,经济灾难已在预警。”
但德国政府也并非完全悲观。
“所幸大部分是马克国债,而且大部分国债由中央银行德国银行持有。也就是说,一旦开动印钞机,短期内的问题可以解决。”
“……那不是没问题了吗?”
“不,疯狂开动印钞机怎么会没问题?”
马克斯财政部长表情严肃起来。
“如此一来,大量马克将涌入市场。虽然目前通过物价上限制度抑制通货膨胀,但这最多只是三年的短期政策。”
“三年之后……”
“三年都算长的了。只需一年,德国内物价就可能崩溃,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汇率和物价可能大幅飙升。”
恶性通货膨胀,照此发展,战后马克将沦为废纸。
通货膨胀并非能通过控制物价解决,它是伴随经济紧缩或危机之后才可能缓解的最糟糕金融事件。
“……这样啊。”
柏林参谋部安静下来。
德国政府的部长们大致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表情变得凝重。
但军方人士对此感受略有不同,施里芬参谋总长和部分参谋虽大概了解,但并未完全意识到问题的严峻程度。
马克斯财政部长感受到了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认知差距,最关键的是没人理解问题所在。
这时,有个神奇的词能说明情况。
“简单说,这场战争结束后,马克将沦为连厕所都用不上的废纸,德国将在经济危机中挣扎。”
“不对啊,财政部长,多要点战争赔款不就行了吗?”
一名参谋上尉提出疑问。
但德国已进入总体战状态,仅靠战争赔款恢复经济,路途太过遥远。
“高额的战争赔款确实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他表示肯定。
获取大量战争赔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经济稳定。
但存在根本且致命的问题。
“战后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从战争归来的男性将使需求大幅爆发,通货膨胀必然加速。”
没错,通货膨胀是个大问题。
“生产战争物资的工厂转为普通工厂大约需要两年时间,在此期间,普通物资供应将受阻。”
“供应减少,需求却大量爆发?”
“是的。”
这就是通货膨胀。
但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不止于此。
“战后供需的连锁反应下,马克也会暴跌,剧烈的通货膨胀冲击将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创。”
砰,这就像是同归于尽。
“我们经济学家将此称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无论德国最终是否战胜,都将面临一个难以承受的地狱之门。
参加国务会议的柏林参谋上尉们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
“速战速决。”
施里芬用厚实的指甲敲了敲桌子。
“答案就是速战速决。”
“完全正确。”
速战速决,这是自普鲁士王国时期传承下来的悠久战略,也是德国军队的结构特点。
除了速战速决,德国已别无选择。
“若速战速决失败,无论战争胜负,德国都将面临亡国。”
注定的毁灭,紧迫的时间倒计时已然开始。
>>> 美国视角:对德国经济的态度与自身战略
“部长,您如何看待德国经济?”
美国财政部,在因英镑冲击和美元超级强势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德国相关话题时,杜鲁门嘴角微微一笑。
砰!砰!瞬间,周围相机闪光灯闪烁。
“嗯……怎么说呢。”
德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较为灵活,还构建了同盟国经济 bloc,且与英镑完全分离,所以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但他们现在哪有时间考虑经济问题。
“无关紧要的话题就跳过吧。还有其他问题吗?”
如果非要答案的话,“德国”的经济已不在杜鲁门关注范围内。
美军参战和三线作战才是杜鲁门最关心的事,与这些重大问题相比,德国经济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所幸,没有更多问题了。
“没有问题的话,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杜鲁门非常忙碌。
从今天起,美国已为结束这场席卷全球的大战奠定基础。
现在,是挣脱孤立主义枷锁的巨人开始行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