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美国与伊朗关于合作及联盟的商讨
>>>
“我们美国政府十分有意向伊朗提供海军支持。”
英国石油公司(bp)所拥有的石油开采权,伊朗政府随时都能将其国有化并据为己有,所以维持良好关系是明智之举。
然而,伊朗领事馆官员却疑惑地歪着头。
“您说的军事支持,是指海军方面吗?”
“确切地说,我们正在探讨从海军、陆军到空军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支持方案。”
“但通常这类事务不是由陆军部、海军部和国务院来处理吗?” 伊朗领事馆官员的疑问合情合理。
的确,如果杜鲁门不是这次伊朗大油田项目的负责人,情况或许不同。
但既然杜鲁门掌控局面,一切事务都将在他的主导下进行。
“我们美国财政部比较特殊。更确切地说,是我的职位比较特殊。”
“请别误会,杜鲁门先生,目前在我们看来,美国财政部和白宫的地位差不多。”
“您这个评价很恰当。” 杜鲁门表示认同。
“因为我是受白宫全权委托才坐在这里的。”
“啊。”
“而且财政部的情报局是与中央情报局(cIA)分开独立运营的。实际上,cIA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义务与财政部情报局合作。”
“美国财政部到底……”
“您不必惊讶。” 美国财政部权力看似很大,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实际上,在美国联邦政府中,最具权势的中央部门是商务部。
他们只要罗斯福一句话,就能让企业陷入绝境。
此外,司法部与cIA作为监管机构,权力也很强大,在司法领域正处于鼎盛时期。
cIA就更不用说了,各中央部门的情报局整合在一起,构建了与财政部情报局截然不同的外交信息、情报渠道和通用信息网络。
“噢……”
杜鲁门解释完这些,伊朗领事馆官员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罗斯福政府对各中央部门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在相关领域几乎赋予了全权。
虽然不能否认财政部的权力尤为突出,但其他行政部门也不弱。
“嗯,虽然我们财政部确实是最有权力的。”
“您是受委托全权负责伊朗大油田相关事务吗?”
“不是。” 杜鲁门摇了摇头。
怎么可能仅仅因为伊朗大油田这样的事,就从白宫获得全权委托呢。
伊朗领事馆官员又疑惑地歪了歪头。
“那么……”
“我受全权委托的准确事务是确保中东地区的联盟关系。”
联盟。伊朗领事馆官员惊讶得眼睛几乎要瞪出来。
“联盟”这个词在美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伊朗领事馆官员也深知这一点。
“联盟……!”
“是的。石油业务只是构建联盟关系的手段之一。”
这是基于对罗斯福的推断。
美国向来不轻易结盟,不轻易踏出自身经济势力范围,坚定地维持中立国地位。
“不,不,请稍等一下。” 伊朗领事馆官员被这突如其来的重磅消息弄得有些混乱。
从常理来看,这确实是个难以理解的提议。
这不仅意味着美国要放弃中立国地位,同时也相当于宣布要将伊朗作为首个盟友。
“没错,是会感到困惑。” 与罗斯福交谈结束后,杜鲁门稍微提了一下波斯湾可能有多个大型油田,总统就本能地提出了联盟的想法。
—— 该死,未来可是石油的时代!梦寐以求的美国霸权就在眼前!去他的中立国地位!
这可不是杜鲁门先提出来的,是罗斯福先想到的。
“罗斯福这家伙,作为霸权主义者,在这种事上还真是热情高涨。” 但也没办法,那里有石油。
中东油田大多集中在波斯湾,而波斯湾几乎就在伊朗家门口。
所以,当然要结盟。
“我们美国对这次联盟提议是认真的。” 杜鲁门再次强调。
说实话,要掌控中东地区的石油,结盟是最好的办法。
反正结盟也不会大肆宣扬。
“而且自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美国想要继续维持中立国地位也越来越难了。”
反正中立国的招牌也快保不住了,美国霸权也差不多要实现了。
杜鲁门和罗斯福都打算借此机会摆脱中立国地位,将中东地区完全纳入美国经济势力范围。
“伊朗将成为我们的首个盟友。”
“请稍等,杜鲁门。为什么美国对伊朗如此上心呢?美国为何对中东地区如此执着,又为何对伊朗这么好?” 伊朗领事馆官员转动着眼珠问道。
“因为伊朗的地缘政治位置。” 当然得准备好托词,杜鲁门可不是那种头脑简单的人。
“地缘政治位置……?”
“首先,伊朗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位置。”
杜鲁门示意詹姆斯,展开世界地图。
他接下来要说服伊朗领事馆官员的话并非毫无根据。
实际上,对美国来说,伊朗目前是重要的地缘政治伙伴。
“我们得看看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包括倭国、菲律宾、中国(清国)、欧洲大陆。”
“是的,倭国和菲律宾已完全纳入美国经济势力范围,中国(清国)虽然是间接的,但也包含在美国经济势力范围内。”
“确实如此。这样就需要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了。”
苏伊士运河,连接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狭窄通道。不过,对此我们也有对策。
“这是我们银行的内部机密,不过我作为银行代表,就公开了吧。”
地中海有两个关键通道,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
但其中直布罗陀海峡暗藏玄机。
“我们银行与英国政府合作,在摩洛哥的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建造了一个综合港口。也就是说,我们持有少量股份的港口控制着直布罗陀海峡。”
“对于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来说,这是不是太薄弱了?”
“但这次由于英国经济危机,我们银行从合作伙伴巴克莱银行手中,以巨额资金收购了直布罗陀海峡的股份。”
“……!!!”
杜鲁门截胡了英国政府的计划。
因为不管英国政府出价多少,杜鲁门都承诺出两倍价格进行私下交易。
反正巴克莱银行一直是我们的合作伙伴银行,而且是亲美银行,所以轻松地把英国政府甩在了一边。
它已经是一家国际银行,就算英国政府抛弃它,美国金融界也会欣然接纳。
毕竟巴克莱银行拥有英国的全球金融网络。
“这是笔不错的交易。”
“但是苏伊士运河……”
“哈哈。”
苏伊士运河的情况出人意料地简单。
这很正常,苏伊士运河并非英国独有。
虽然所有权在英国,但外交方面牵扯众多。
“苏伊士运河的股份大部分由英国直接或间接持有,但也不得不顾及法国的态度。实际上,运河是法国修建的,英国是后来从法国手中抢夺过来的。”
“还有这样的内幕。”
“是的,实际上英国政府在顾及法国态度的同时,还偷偷与埃及进行苏伊士运河股份交易。”
“您是想对法国施压……啊。”
伊朗领事馆官员恍然大悟,双手一拍。
如果是其他强国或许不行,但美国可以借助法国的力量。
“法国结算银行。”
“您知道这家银行?”
“是的,法国政府最终接受了美国的全面援助,所以肯定会站在美国这边,对英国进行强力施压。”
“虽然目前实际股份不多,但完成苏伊士运河建设的法国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名分的。”
“对部长您的智慧深感钦佩。”
伊朗领事馆官员眼中闪烁着光芒。
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这是个好兆头。
“说到苏伊士运河,就不得不提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吗?”
伊朗领事馆官员皱起了眉头。
对伊朗来说,奥斯曼帝国与之相邻,自然对相关事务格外敏感。
但这位伊朗领事馆官员是伊朗的特命全权公使,而杜鲁门也是受白宫全权委托而来。
虽然表面上地位看似普通,但实际上与国家首脑间的会谈并无太大差别。
“杜鲁门先生,我们听说奥斯曼帝国因巴尔干战争陷入混乱,四分五裂。我们伊朗也时刻警惕着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势力渗透。”
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已经濒临崩溃。
我们本应向其提供救助资金,但因塞尔维亚的炮击,一切都化为泡影。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临时统治区的交易已经完成,交易款项归奥斯曼帝国财政部所有。
“听说奥斯曼帝国中央政府为了继续作战,将土地卖给ImF,想用所得款项勉强维持,但内部还是出现了分裂。”
“是的,具体细节国务院可能更清楚,不过我听说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帝国军队已经向那边派兵了。”
“英国插手奥斯曼帝国事务了?”
啊,他不知道这件事吗?
也有可能,毕竟英国政府向奥斯曼帝国派兵的原因,正是英国政府能在当前经济危机下支撑下去的动力。
战争怎么会成为动力呢?
当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其中隐藏的利益。
“对于身为穆斯林的伊朗领事馆官员来说,接下来的话可能会有点敏感。”
“没关系。”
“其实,我不知道能不能私下跟您说……”
杜鲁门瞥了一眼伊朗领事馆官员,他一脸焦急地盯着杜鲁门。
“既然您有意与我们结盟,那我就说说吧。”
“啊,当然!”
“这也与苏伊士运河有关。” 杜鲁门清了清嗓子。
与他的淡定不同,从伊朗领事馆官员的反应能感觉到他还有些犹豫。
大概是因为美国结盟的诱惑对他来说仍像未知的世界。
杜鲁门要打破他的犹豫。
“英国打算与犹太复国主义者合作,征服耶路撒冷。”
“……什么?哪里?”
原本对杜鲁门很有好感的伊朗领事馆官员,听到这话,脸色渐渐变得严肃,随后像见了鬼一样,表情扭曲。
“您刚才说哪里?”
>>> 耶路撒冷问题与联盟提议
耶路撒冷,这座承载着众多宗教悲剧历史的城市,是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等亚伯拉罕系宗教的绝对圣地。
这里曾是十字军东征的激战之地,让人想起两大宗教军队激烈交锋的古老战场。
“耶路撒冷?”
但伊朗领事馆官员对耶路撒冷的警惕,更多是出于地缘政治和政治因素,而非单纯的宗教原因。
杜鲁门可不想仅仅靠加息来打压英国,而是要让英国在伊朗这里彻底无计可施。
“您是说,英国现在有将耶路撒冷变成犹太人的天国的目标?”
“目前是这样。”
“该死。” 伊朗领事馆官员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耶路撒冷离伊朗也不算太远。奥斯曼帝国和伊朗接壤。”
“陷入经济危机、战争和内乱的奥斯曼帝国,恐怕难以抵挡英国军队的进攻,至少耶路撒冷会守不住。”
“那投入的兵力肯定不少。”
“是的。” 耶路撒冷对奥斯曼帝国来说也是圣地。
即便帝国内部已经分裂,奥斯曼帝国仍在拼死抵抗,而英国军队则投入了大量兵力。
“目前动员的印度帝国军队大约有50万人。听说最近通过秘密交易,还打算再增加50万人。”
《威斯敏斯特法案》,英国以承认印度帝国自治权为代价,换取了参加世界大战所需的兵力和解决经济危机的资金。
作为回报,这将是一部真正接近独立的法案。
“100万印度帝国军队将踏上耶路撒冷的土地。”
“……”
这就是伊朗领事馆官员担忧的原因,也是杜鲁门一开始提议军事联盟的原因。
他想用军事联盟阻挡的势力,既不是中东势力,也不是其他同盟国势力,正是英国军队。
“一旦伊朗正式宣布发现石油,驻守耶路撒冷的军队肯定会很高兴。没有哪个国家不喜欢石油。”
“……”
“如果是其他国家或许还不确定,但英国肯定会有所行动。”
“……唉。”
100万军队在耶路撒冷?
伊朗方面知道奥斯曼帝国在打仗,但奥斯曼帝国有三股主要势力参与战争。
同盟国从北方持续进攻,协约国从侧面攻击,帝国内部还出现了势力分裂。
奥斯曼帝国的中央政府已经难以掌控如此庞大的领土,实力也很薄弱。
“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局势如此复杂,伊朗可能还没有完全了解驻守耶路撒冷的英国军队的情况。”
杜鲁门担心万一他们不知道,所以提了一下,没想到他们真的不知道。
也许伊朗国内刚刚察觉到,但消息还没传到领事馆。
“现在知道也不算晚。”
“是的,确实如此。”
100万英国军队在自家门口扎营?
对发现油田的伊朗领事馆官员来说,这实在令人担忧。
“真的……真的非常感谢。总是受您关照。”
如果英国政府不顾一切地推进,伊朗怎么应对这100万军队呢?
当然,实际可能不会有100万,但如果有相当规模的大军压境,谁都会害怕。
“嗯,英国只对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地区感兴趣。”
反正以色列建国是必然的,对英国来说,巴勒斯坦地区在各方面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建立以色列,既能得到全球犹太人的支持,又能保护苏伊士运河。”
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
独立的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对英国政府来说,《威斯敏斯特法案》之后,苏伊士运河是他们必须守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啊……。”
伊朗领事馆官员眼前一片灰暗。
他激动地站起来,身体摇晃着,又坐回了原位。
“……天哪。”
“我在此再次提议。” 杜鲁门微笑着向他伸出手,就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dR)访问沙特阿拉伯后,在“皇后号”美国军舰上与沙特国王握手结盟那样。
“我们提供安全保障,伊朗提供石油。”
美国与中东的联盟,在追求美国石油霸权的道路上,杜鲁门向伊朗伸出了结盟之手。
“您愿意结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