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抗战之不该遗忘的地方 > 第119章 既定任务基本完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总司令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语气坚定地说道:“既然战术有待提高,那就必须加强训练!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弹药消耗过大的问题,我目前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参谋长回应道:“那么,总司令,这份战后报告是否应该上报总部呢?这样一来,总部那边也能了解到我们的战况,总部肯定会非常高兴的。”

总司令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要上报!不仅如此,还要将这次会战的总结一同发送给总部。”

参谋长立刻表示同意:“好的,总司令。”

当这些报告传递到延州总部后,二统领看着报告,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笑着说道:“要是我们早些年有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那些不可一世的鬼子还能如此嚣张吗?”

大统领对二统领的话深表赞同,他点头说道:“的确如此,不过现在也不算晚,我们依然可以让小鬼子好好感受一下来自我们的强大军事压力。”

然而,三统领却显得有些忧虑,他皱起眉头说道:“你们看看这次会战消耗了多少弹药!如果以后每次打仗都像这样消耗巨大,我们可承担不起!”

二统领不以为然地反驳道:“现在我们有了这些强大的武器,总不能把它们闲置不用,再回到过去那种用战士生命去猛冲的作战方式吧!”

三统领连忙解释道:“我绝对不是这个意思啊,你们看看这一个月的会战,竟然就把咱们一年的炮弹产量都给消耗掉了,尤其是坦克炮弹和重炮的炮弹,这消耗可太大了!”

二统领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道:“实在不行的话,我再去一趟奉天城,跟张凤祥那小子化点缘,看看能不能多弄点炮弹过来。”

大统领皱起眉头,沉凝片刻后说道:“现在炮弹短缺的事情固然重要,但我更担心的是,这次咱们的部队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恐怕会让某些人又开始睡不着觉了。”

三统领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附和道:“大统领说得对,这两个问题都很关键,咱们得赶紧想个办法解决才行!”

二统领想了想,提议道:“我觉得炮弹的事情可以这样办,让薄书丛、陈廖云还有黄文华这三个人为主,组成一个代表团,前往奉天城,跟吴国伟、张凤祥他们好好谈一谈,看看能不能争取到更多的炮弹支援。”

大统领接过话头,说道:“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过这次咱们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让远东兵团免费援助了!”

三统领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可是大统领,咱们的票据远东兵团根本就不认,这可怎么办呢?”

大统领面色凝重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用矿产、粮食来进行交换吧。如果实在不行,银元或者黄金也是可以考虑的。”

二统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附和道:“我看这样安排确实不错,毕竟远东兵团得到这些物资或者金银后,肯定会继续加大在远东地区的各项投资。这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来说,无疑是一种实力的扩展。”

然而,三统领却忧心忡忡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那炮弹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但是国府那边的猜忌该如何应对呢?一旦事情失控,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对鬼子的优势,恐怕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大统领和二统领听到三统领的担忧,不禁同时皱起了眉头,感到一阵头疼。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统领也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直到抽完了第五根烟卷,他才缓缓抬起头,看着三统领说道:“这件事情恐怕还得由你出面去处理。”

三统领面露疑惑之色,不解地问道:“我去跟国府那位解释?让我如何周旋地解释呢?”

大统领语气坚定地回答道:“没错,就是要你去跟他解释。不过,你传达的总体意思就是要让蒋某人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整个民族的利益为重。”

三统领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好吧,也只能这样了。”

大统领紧接着说道:“好,就这么定了!不过,在薄书丛他们动身前往奉天城之前,一定要让他们先来我这里一趟。我得好好嘱咐他们一番,确保万无一失。”

二统领和三统领异口同声地回应道:“没问题!”

与此同时,延州方面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这不,国府的蒋瑞元再次召集高层到统帅府召开座谈会。而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正是此次华中会战中八路军的出色表现。

尤其是在会战中,八路军所展现出的强大重炮部队以及坦克装甲部队,更是让国府的一众高层们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就在这时,负责情报工作的戴春风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呈递给这些高层,并详细地向他们讲述了一番。听完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心中的不安情绪愈发严重。

这时,陈辞修忍不住发问:“那八路军如此众多的坦克和重炮,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的呢?”

他的这一问,无疑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共同疑问。戴春风稍作停顿,然后回答道:“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看,八路军的坦克型号似乎是北苏的 26 型。重炮与北苏 105 毫米榴弹炮的相似度极高。”

这样的回答让陈辞修心生疑虑,他不禁发问:“难道这些重武器都是北苏支援的?”然而,戴春风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消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八路军与北苏并不直接接壤,而且如此大量的重型装备要从北苏运抵华北地区,不可能完全不引起任何风声。”

正当众人对这些重武器的来源苦思不得其解时,宋梓文突然插话道:“难道你们就只关注到了八路军的重型装备吗?别忘了刚才的情报还显示,如今的八路军已经掌握了四百多万的部队啊!”

陈祖寿眉头紧皱,忧虑地说:“事已至此,各位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应对这个局面呢?”张岳军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道:“目前来看,我们似乎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就在众人陷入沉默之际,陈辞修忽然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诸位,既然八路军已经发展到如此强大的地步,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多找几个盟友呢?也许这样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何敬之毫不示弱地反驳道:“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能找谁呢?戴英和美丽卡正忙于与鬼子、汉斯国交战,根本无暇顾及我们。而东北的吴国伟、张凤祥等人却与延州方面暗通款曲,关系暧昧不清。如此一来,我们还能去哪里寻找盟友呢?总不能去和鬼子结盟吧!那岂不是自寻死路,嫌国府的命太长了吗?”

李德邻紧接着发言道:“我认为在鬼子尚未彻底被击败之前,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抓紧时间发展国府的军事力量,这才是当前的上策。”

陈祖寿也表示赞同:“德邻所言极是,目前我们还能够从戴英、美丽卡等国购买到先进的武器装备。只要诸位同仁能够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未来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陈辞修也附和道:“没错,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尝试与远东兵团进行接触。毕竟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远东兵团仍然隶属于国府的战斗序列。”

然而,蒋瑞元却阴沉着脸,对这些得力助手们讨论出来的结果并不满意。他紧皱眉头,面露不悦之色,冷哼一声道:“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陈辞修恭敬地回答道:“统帅,我深知您的想法,但目前延州方面的势力已经发展的确实非常强大起来。我们现在需要保持低调,暂时忍耐,以免因小失大!”

蒋瑞元听完这番话,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说道:“好吧,今天就先到这里吧!明天上午我们再继续讨论。”

说完,蒋瑞元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他微微佝偻着身子,缓缓地朝着自己的书房走去。其他人见状,也都默默地离开了统帅府,各自返回家中。

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国府的一众高层们再次聚集在统帅府。蒋瑞元的双眼布满血丝,看上去十分疲惫,他环视了一下众人,然后开口问道:“诸位,昨晚你们都思考得怎么样了?”

然而,面对蒋瑞元的询问,所有人都低着头,沉默不语。

这一刻,蒋瑞元终于意识到,国府现在的局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内部已经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

他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略显疲惫地说道:“梓文,你和美丽卡政府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就由你来跟美丽卡方面沟通一下采购武器装备的事宜吧。”

说完之后,蒋瑞元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转头看向孔之迈,语气坚定地说道:“之迈,戴英方面就交给你了!”蒋瑞元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孔之迈,似乎在传递着一种信任和期望。

然而,还没等孔之迈来得及回应,蒋瑞元便迅速将目光转向了陈辞修和何敬之,继续说道:“辞修、敬之,你们二人与远东兵团方面有过接触,对他们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远东兵团那边就交给你们了。如果遇到困难,实在不行的话,可以请基善老将军出面协助。”

紧接着,蒋瑞元的视线落在了戴春风身上,神情严肃地嘱咐道:“关于八路军的情报工作,一定要盯紧,不能有丝毫松懈。”他深知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最后,蒋瑞元面向众人,郑重地说道:“诸位,在我国府如此危机的时刻,希望大家能够放下成见,齐心协力,一心为国。”蒋瑞元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一众高层纷纷回应道:“明白,统帅!”他们的回答整齐而响亮,显示出对蒋瑞元的尊重和服从。

然而,众人注意到蒋瑞元的精神状态似乎并不是很好,蒋瑞元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也显得有些疲惫。于是,大家纷纷起身告辞,离开了统帅府,让蒋瑞元能够稍作休息。

至于那些被分配了任务的人,他们也都不敢怠慢,迅速行动起来。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来到了十一月三日这一天。在远东兵团总部,张凤祥正紧张地盯着手中的电报,这是袁大牛和杜光庭联名发来的捷报。

等看完这份捷报之后张凤祥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张凤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全身的重担都在这一刻被卸下。他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今年的作战计划已经基本实现了!”

正当张凤祥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吴国伟突然找上门来。吴国伟一脸焦急地对张凤祥说:“凤祥,国府和延州方面的代表几乎同时要到奉天来,你看这该怎么接待才好呢?”

张凤祥看着吴国伟,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说道:“二舅,我看你是担心这两方代表碰在一起会有些尴尬吧?”

吴国伟被张凤祥一语道破心思,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你这孩子,明知故问!快别打趣我了,你就赶紧告诉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吧!”

张凤祥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二舅,你别急嘛。刚刚袁大牛和杜国庭给我发来了好消息,他们已经成功占领了密支那和曼德勒,这意味着咱们年初制定的所有计划都已经基本完成啦!我也正好可以清闲几天,好好休息一下。”

吴国伟听了张凤祥的话,脸上的忧虑顿时消散了不少,他笑着说:“既然如此,那不如就由你来负责接待其中一方的代表吧?”

张凤祥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好,没问题!”

吴国伟点了点头,正准备转身离开,忽然想起刚才张凤祥说的话,于是又回过头来问道:“凤祥,你刚才说今年的作战计划已经基本完成,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得开始谋划下一年的计划了呢?”

张凤祥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上个月就已经让参谋部着手规划相关事宜了,等规划完成后,我自然会跟你详细说明。”吴国伟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回应道:“好的!那我先去给延州和国府回复消息,告知他们目前的进展情况。”张凤祥微笑着说:“二舅,您先去忙吧。”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十一月十日。这一天,延州方面的代表们率先抵达奉天城。张凤祥亲自陪同吴国伟,一同设宴款待了薄书丛、陈廖云、黄文华等延州代表。宴会上,大家相互寒暄,气氛融洽。

宴会结束后,吴国伟便与延州代表们开始了紧张的协商谈判。双方就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各抒己见,力求达成共识。

又过了两天,国府方面的会谈团也抵达了奉天城。这次,国府派出了以陈辞修和何敬之为代表的代表团。张凤祥亲自前往迎接,并将国府代表团直接迎接到城外的远东兵团总司令部内。

当陈辞修和何敬之看到前来迎接他们的竟然是远东兵团司令张凤祥时,心中不禁一喜。而且,张凤祥还直接将他们接到了总司令部,这让他们对此次东北之行充满了期待,觉得应该会有不错的收获。

当张凤祥在指挥部内热情地宴请了国府代表之后,便开始着手安排陈辞修、何敬之等人的休息事宜。待国府代表们入住远东兵团司令部招待所后,陈辞修等人便马不停蹄地将今日的所有情况通过电报发送给了国府统帅。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张凤祥原本计划带着陈辞修、何敬之等国府代表一同游览奉天城的建筑以及城外的工厂,让他们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工业发展的蓬勃生机。然而,当张凤祥向陈辞修提出这个建议时,却得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回应。

陈辞修面带微笑,语气委婉地表示,虽然他对奉天城的游览充满期待,但目前有更为重要的事情需要优先处理。他感谢张凤祥的好意,并表示希望能够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工作上。

面对陈辞修的拒绝,张凤祥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不悦。他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和优先事项,所以他欣然接受了陈辞修的决定。于是,张凤祥改变了计划,带领国府代表们来到了远东兵团总司令部的会议室。

当双方都在会议室里就座后,气氛显得有些凝重。张凤祥首先开口,与陈辞修等人寒暄了几句,缓解了一下略显紧张的氛围。随后,陈辞修直截了当地向张凤祥发问:“张司令,贵部第三集团军今年在战场上的表现可谓是光彩照人!仅仅凭借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就能够将鬼子驻华中方面军搅得天翻地覆,真是大快人心,壮我民族血性!不过,我很好奇,贵部的第三集团军接下来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呢?”

张凤祥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缓声道:“首先,我要衷心感谢陈长官对我远东兵团第三集团军这几个月作战的高度认可。”张凤祥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沉稳与自信。

稍作停顿后,张凤祥继续说道:“其次,我远东兵团第三集团军南下抗击鬼子,实乃应国府之邀。因此,关于后续我第三集团军的行动,自然也需与国府的整体战略紧密配合。”

张凤祥的话语刚落,整个国府代表团的成员们脸上都浮现出欣喜之色。毕竟,通过张凤祥的这番回答,他们可以明确感受到,远东兵团依然承认国府在抗击鬼子侵略者行动中的主导地位。

就在这时,何敬之插话道:“张司令,自去年以来,我们民族的抗日形势可谓一片大好啊!尤其是前几个月,各地纷纷对鬼子发起大反攻,并且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在此,我想请教张司令,您对目前的局势有何更好的建议呢?”

张凤祥略作思考,然后郑重地回答道:“鬼子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关键在于我们究竟是要让鬼子小败还是要让鬼子大败而已了!”

何敬之闻言,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张司令,您这话是什么意思?还望您能详细解释一下。”

张凤祥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缓声道:“所谓小败,便是倾全国之力,将那些小鬼子侵略者驱逐出我们的国土。而后,再与其他各国通力协作,以雷霆之势,将鬼子彻底击溃。”

张凤祥顿了一顿,接着说道:“然而,这大败嘛,可就不是简单的将鬼子赶出国门那么简单了。我们不仅要持续不断地给鬼子放血,让鬼子的兵员不断消耗,同时还要给他们留下一线生机,让小鬼子们心存侥幸。如此一来,鬼子便会在绝望与希望的交织中不断的送人头来苦苦挣扎,直至小鬼子国内再无可用之兵。”

张凤祥的话音落下,整个房间都陷入了一片死寂。国府代表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张凤祥的目标竟然是要让鬼子近乎灭种。

这时,陈辞修终于按捺不住,急忙插话道:“张司令,这样做是否过于残忍了些?毕竟,让一个国家亡国灭种,这种事情实在是有悖于天理。”

张凤祥的脸色骤然一沉,他眉头紧皱,面露不悦之色,厉声道:“自从甲午海战以来,鬼子便无时无刻不在密谋着将我们的民族赶尽杀绝。尤其是自 37 年以来,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犯下了多少惨绝人寰的暴行?我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难道你们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