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送走了孙坚,陈星宇自己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忙,那就是要向甄宓提亲了。两人这快一年的交往,甄宓的知性,善解人意等等陈星宇也看在眼里。

加上甄宓虚岁已经到了十八,自己穿越这具身躯也过了二十,不知不觉都在汉朝生活了三年多了。

所以陈星宇决定给甄宓一个交代,也给跟着自己努力的兄弟们一个交代。这是汉末,主公有无子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一边委托德高望重的人向甄家提亲,陈星宇自己则在冥思苦想,给甄宓一点点有创意的结婚过程。

腊月,夷洲城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都带着喜气,今年的淡水城又是丰收的一年,加上陈司马大喜,可谓是双喜临门。

腊月三十,天还没亮,老渔夫郑三就划着小船往码头赶。船头竹篓里装着今早新捕的海鱼,鳞片还沾着晨露。自从夷洲政务院颁下\"婚庆期间免收市税\"的告示,这七日卖鱼的收入,竟抵得上往日整月所得。

\"郑老哥,今日也这么早?\"码头管事的张胥史提着灯笼走来,身后跟着两个抬木箱的差役。箱盖一掀,竟是满满的新铸铜钱:\"司马有令,今日大婚,凡在集市交易者,每人补贴六文喜钱。\"

郑三颤巍巍接过还带炉温的铜币,突然想起三年前初到夷洲时,一家人连吃饱肚子都困难。如今不但有了自己的小渔船,小孙子还能在新建的书院里念书。

他抹了把眼角,将最肥美的两条海鱼塞给差役:\"给主公添道鲜鱼脍,算老汉的心意。\"

此刻陈星宇别墅后厨早已忙得热火朝天。二十口陶灶同时炖着豚骨汤,戴蓝头巾的厨娘们正把粟米揉成团子。这是陈星宇特意交代的\"喜团\",每个裹着两个五铢钱,要分发给观礼的百姓。

\"都仔细着!\"主厨赵大娘看了边上监督的吴夫人一眼,敲着铜勺喊:\"团子里的糯米要用纸包严实,莫要烫着娃娃们。\"

政务院门口的广场,更是来了许多给陈星宇道喜的百姓,热闹不已。穿红袄的稚童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忽然被个跛脚老汉揪住:\"二娃,你爹呢?\"

\"在船坞赶工哩!\"孩子举起竹牌晃了晃:\"现在不是咋夷洲要造新式大海船吗,爹说做完这单,咱家就能凑够钱买耕牛了!所以我爹就让我来了。\"

广场东头搭着草棚,几个书生正在给百姓念新政告示:\"...凡刚到夷洲者分配差事,提供食宿,按户籍簿到官衙报道...\"

婚礼吉时定在黄昏,下午时分陈星宇就带着迎亲队伍出发了。他特意安排了一支由百名少年组成的鼓乐队,演奏着他亲自白嫖谱写的《凤求凰》。

\"公子,雁笼备好了。\"亲卫捧着鎏金竹笼进来,里头的鸿雁刚用香汤沐浴过,朱红丝带系在修长的脖颈上。按《仪礼·士昏》记载,新郎当执雁为贽,陈星宇特意遣船队北上长江,在河畔捕来这对候鸟。

甄宓坐在闺房中,听着远处传来的乐声,心跳如鼓。她知道,为了此时此景,自己已经等待了许久。感情付出有了回报,甄宓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小姐,\"侍女捧着婚服进来,\"该更衣了。\"

甄宓站起身,任由侍女为她穿上那件绣着百鸟朝凤的嫁衣。这是陈星宇特意请来江南最好的绣娘绣制的。

迎亲队伍来到甄府门前,陈星宇翻身下马,向甄家管家微微行礼:\"小婿特来迎娶甄家千金。\"因为甄宓父亲兄长已经亡故,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管家算是甄家的长辈了。至于甄宓母亲,此时还在无极县老家赶不过来。

甄家老管家点点头,示意开门。陈星宇按剑下马。门楣上悬着的五色缯早已换成九子蒲桃纹锦,他深吸口气迈过朱漆门槛,却见中庭设着青玉案,甄逸正襟危坐,面前摆着刻有甄氏家纹的青铜匜。

陈星宇走进庭院,只见甄宓已经盖着红盖头站在堂前。他上前牵起她的手,感受到她微微的颤抖。

\"宓儿,\"他轻声说,\"我来了。\"

甄宓轻轻\"嗯\"了一声,任由他牵着自己走出甄府。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他们欢呼着,向这对新人抛洒花瓣。

鼓乐声再次热闹的响起。道路两侧早已挤满观礼的百姓,几个总角小儿攀在榕树枝桠上,争看几名壮汉缓缓压下的鎏金檐子。

\"快看新妇的翟车!\"人群中爆出惊叹。八匹骏马牵引的安车缓缓驶来,车厢四角悬着和田玉铃,茜纱帷帐随风轻扬,陈星宇小心搀扶窈窕身影登上翟车。车架两侧各有四名梳着凌云髻的侍女,手提鎏金朱雀灯,灯芯是用鲸脂炼制的长明烛。

婚礼在夷洲城最大的广场举行。陈星宇特意搭建了一座高台,台上摆放着青铜鼎和香案。这是他在现代见过的周礼样式,经过考证后还原出来的。

司仪是政务院的荀攸。他高声宣读着祝词:\"天地交泰,日月合明。今有陈氏子星宇,甄氏女宓,两姓联姻,一堂缔约...\"

陈星宇和甄宓并肩而立,向天地行礼,向父母行礼,最后相对行礼。当两人交杯共饮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请却扇。\"荀攸高唱。由于夷洲一直以来都是初创,找来荀攸证婚已经是最合适的了,此刻荀攸手持《礼记》,悠长的声音在广场回荡。

刺绣丝绸扇面缓缓移开,露出甄宓精心妆点的容颜。眉间贴着翠羽花钿,唇染朱砂,双颊却比胭脂更艳。陈星宇呼吸一滞,恍若初见,往日两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里浮现。她执麈尾指点星河,素衣荆钗,不施粉黛,没想到此时更是美的动人心魄。

酒过三巡,陈星宇击掌示意乐师暂停。他牵着甄宓走上广场前台,下方广场早已聚集数万百姓。夜风掀起新娘的纁色披帛,宛如丹凤展翅。

陈星宇举起酒杯,高声说道:\"今日是我与甄小姐大喜之日,也是夷洲百姓的节日。我宣布,从即日起,夷洲实行'惠民三策'!\"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陈星宇继续说道:\"其一,免除今年赋税;其二,设立'惠民仓',平价供应粮米;其三,扩建学堂,所有适龄孩童皆可免费入学!\"

话音未落,全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百姓们跪地叩首,高呼:\"主公仁德!\"欢呼声如潮水漫过城池。甄宓突然明白陈星宇为何坚持要在除夕成婚——这是要让百姓将每年的团圆节与主公的仁政永远铭记。

夜幕降临,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这是陈星宇特意准备的惊喜,用硝石、硫磺和木炭调配而成的简易烟花。虽然比不上现代的绚丽,但在汉末已经是惊世骇俗的奇观了。

甄宓依偎在陈星宇怀中,望着满天繁星般的烟花,轻声说道:\"星宇,谢谢你。\"

婚礼完毕,新人终于踏入洞房。鎏金合欢帐内燃着十二枝龙涎香烛,青玉案上摆着未启封的合卺葫芦。陈星宇执起匏瓜剖成的两瓣,将琼浆倒入其中:\"按礼该用苦酒,但我换了荔枝蜜。\"

甄宓抿唇一笑,交杯时指尖拂过他腕间旧疤。那是陈星宇在陪甄宓在海边玩耍,甄宓不小心失足就要滑倒,陈星宇眼疾手快扶住,另一只手撑地被尖锐的贝壳划伤,如今已淡成浅痕。

合卺葫芦刚放下,窗外忽然传来羽翼扑棱声——那对鸿雁竟挣脱金笼,在月下翩然北去。

\"吉兆啊。\"甄宓倚在夫君肩头轻叹。陈星宇却想起现代某部电影台词,低头在她耳边呢喃:\"这世上本没有吉兆,信的人多了,便成了天命。\"

远处,郭嘉和荀攸并肩而立站在高处俯瞰淡水城。郭嘉摇着羽扇,笑道:\"主公这一手,不仅抱得美人归,更收服了民心。高明,实在是高明。\"

荀攸角微扬,百姓祝福的这些声音比任何贺礼都珍贵。前日与郭嘉夜谈时说得透彻:\"主公这三道新政,免赋税是止渴,设义仓是蓄水,办学堂才是掘井啊。\"

荀攸点头:\"是啊。不过...\"他望向夜空中的烟花,若有所指:\"这些新奇玩意儿,恐怕又要让那些中原诸侯们睡不着觉了。\"

暮色渐浓时,全城百姓都收到了红纸包的\"婚喜钱\"。不是金银,而是盖着政务院印章的竹筹,可换粮种、农具或诊病。酒肆老板赵五郎将竹筹串成项链挂在胸口,对醉醺醺的客人说:\"这可是主公给咱留的活路,饿不死人的路引!\"

百姓们自发将写有心愿的木牌投入火中:

\"愿主公早生贵子\"

\"盼来年收成翻倍\"

\"求阿母眼疾得治\"

...

子夜时分,陈星宇站在洞房窗前,望着仍未散去的百姓。他们举着松明火把在街上载歌载舞,有个老丈用嘶哑的嗓子唱起《击壤歌》。歌声飘过重楼,惊起一群栖在屋檐下的鸟雀。

\"在看什么?\"甄宓披着纁纱走来,脸上还残留余韵。

\"在看民心。\"他握住妻子微凉的手,\"三年前我还是无家可归一无所有的流民,是这些善良的百姓分了我一口吃的,救我一命。\"

\"所以你要还他们个清平世道?\"

\"不,\"陈星宇指向远处海面隐约的船影:\"我除了要带领大家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我还要带他们去看更大的天地。\"

而此时,在夷洲城的某个角落,几个身着黑衣的人正在低声交谈:\"赶紧写密信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禀报主公,陈星宇大婚,与民同乐,同时宣布了三条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