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志松挂掉电话,心中一片沉重。
然而,他没有时间沉浸在忧虑中。
他决定从村里的学校入手,希望能借助学校的资源开展打猎技能培训。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神农架的山间,那柔和的光线如一层薄纱,轻轻地覆盖着翠绿的山林,偶尔有鸟儿从林间飞过,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微风拂过,带着山林特有的清新气息,轻触着骆志松的脸颊,他大步走向村里的学校。
学校坐落在山脚,几间简陋的教室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宁静。
斑驳的阳光洒在教室的墙壁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交错的图案。
周围的草丛中,虫鸣声隐隐约约,仿佛在为这宁静的清晨演奏着一曲乐章。
骆志松推开校长办公室的门,门轴发出“吱呀”的声响。
李老师正埋头批改作业,笔尖在纸张上划过的沙沙声清晰可闻。
看到他进来,立刻放下手中的笔,热情地迎了上来。
“骆志松,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聊聊呢。”李老师微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李老师,我有个想法。”骆志松开门见山,“我想在学校开展打猎技能培训,培养新一代的打猎人才。”
李老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你的想法很好,打猎是我们村的传统,确实需要传承下去。不过,学校的资源有限,恐怕无法提供太多帮助。”
骆志松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我明白,李老师。我们可以从宣传入手,鼓励学生参与。我会提供一些基础的装备和教材,尽量不增加学校的负担。”
李老师欣慰地点头,“好,我会在学校宣传这件事,尽量鼓励学生们参与。”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村里的读书积极分子小张走了进来。
此时,骆小妹也在旁边,她眼睛紧紧盯着骆志松,脸上满是对打猎技能培训的期待,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其中。
小张显然听到了两人的谈话,脸上带着不以为然的神情。
“骆大哥,我觉得读书才是出路,打猎没有前途。”小张直言不讳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
骆志松没有生气,他知道小张是个有理想的年轻人。
他微微一笑,耐心地说道:“小张,我理解你的想法。读书当然重要,但打猎也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份市场数据,递给小张,“你看,这是我们家族在打猎产业中的发展实例。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打猎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
小张接过数据,仔细地看了看,纸张在他手中发出轻微的摩擦声,脸上的神情逐渐缓和下来。
他抬起头,眼中多了一丝思索,“骆大哥,我明白了。或许打猎真的有它的价值。”
骆志松点点头,继续说道:“我们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发展,读书和打猎并不冲突。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小张被说服了,他不再反对,反而表示愿意参与到打猎技能培训中来。
骆志松心中一松,知道自己迈出了培养人才的第一步。
骆小妹也在一旁积极响应,带头表示要参加打猎技能培训。
她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图景。
骆志松望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希望。
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
他转身走出校长办公室,阳光洒在他的肩头,那温暖的触感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袍。
骆志松的脚步坚定,心中已开始盘算下一步的计划。
虽然前路漫漫,但他从未畏惧,因为他知道,未来属于那些敢于追梦的人。
骆志松走出学校,山风拂过脸庞,带着一丝凉意,也吹散了心头些许阴霾。
那风带着山林的清新,轻吻着他的肌肤,让他的精神为之一振。
小张的转变让他看到了希望,可他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学校的宣传能不能真正吸引年轻人参与,还是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教材、场地、更专业的指导……这些都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面前。
手里紧紧攥着那份市场数据,纸张的粗糙感磨砺着他的掌心,也像是在提醒他肩上的重担。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断了他的思绪。
骆家的小伙子骆二狗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他急促的呼吸声在寂静的山林中格外清晰。
“松哥,不好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我刚听老猎户们说……赵爷他……他不愿意把他的经验教给咱们村的年轻人!” 骆二狗的声音越来越低,像泄了气的皮球。
赵爷,那可是神农架里数一数二的资深老猎户,经验丰富,技艺超群,如果他能指点一二,对年轻人的提升将是巨大的。
骆志松心头一沉,握紧的拳头发出“咯咯”的声响,像积压的火山即将喷发。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波澜,语气低沉而坚定:“我知道了。” 转身,他朝着赵爷居住的深山方向迈开了步伐,身影渐渐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上。
夕阳西下,将他的身影拉得老长,那橙红色的余晖洒在山林间,仿佛预示着前方道路的漫长与艰辛。
空气中,只留下骆二狗忐忑不安的声音:“松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