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姜宁压根儿不知道金教授叫她所为何事。
金教授神色颇为复杂地凝视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学生。
自从姜宁被大领导接见之后,学校领导班子的反对声便销声匿迹了,教授们之间也渐渐都知晓了这件事。
因而,今天金教授把姜宁叫到跟前,心里满是纠结矛盾。
他打从心底里想要好好指点一下这个颇具天赋的学生,可又担心人家刚见过大领导,压根儿就听不进自己的建议。
思来想去,最后金教授还是把心里的想法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姜宁同学,你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你有没有仔细琢磨过,凡事都得把握好一个度。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大家引入歧途。”
金教授不辞辛劳、苦口婆心地讲出了自己的看法,可对姜宁而言,这无疑就像当头挨了一棒。
实际上,金教授一开始也并不赞同那个菜园计划。
只是看到那些同学的处境着实艰难,所以他便选择了保持中立的态度。
然而现在,姜宁居然又捣鼓出一个酱菜生意,这简直是在学校里明目张胆地做起买卖来了 。
姜宁听了金教授的话微微一怔,她心里先是有些委屈,以为金教授跟那些顽固的反对者是一样的。
可在听了金教授后面的话后,她才恍然大悟。
这个时候的学生心志还没有那么坚定,要是让他们现在体会到了金钱的魅力,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了。
姜宁诚恳地对金教授说道:“教授,您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之前只想着帮同学们改善生活,却忽略了可能对大家学习心态产生的影响。”
金教授见姜宁态度谦逊,心里的担忧也放下了些,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是一番好意,而且这个计划从长远看或许有它的价值。但在目前这个阶段,学生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咱们大学是培养国家栋梁的地方,不能因为一些眼前的利益,影响了大家的成长和未来。”
姜宁认真地点头,把金教授的话牢记在心,“教授,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姜宁回去以后,跟胡梅几个骨干开了一个小会,她并没有将金教授的话说出来。
只是告诉大家,他们的学业繁重,以后还是将做出来的蘑菇酱和咸菜全部交给学校食堂来处理。
他们只换取饭票和粮票就可以了。
胡梅等人虽有些疑惑,但见姜宁态度坚决,也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毕竟在她们心里,姜宁一直以来都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想法,跟着她准没错。
此后,菜园的运作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精心打理着土地,蔬菜的长势越发喜人。
食堂也按照约定,定期给参与菜园计划的同学预支饭票和粮票,大家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批蔬菜迎来了大丰收。
望着那一堆堆新鲜的蔬菜,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姜宁组织大家将蔬菜进行分类整理,除了一部分留作食堂日常供应,其余的则在全部交给食堂,尝试对外售卖。
经过这一次,大家将下半年的饭票也都赚到了,可以没有心理负担的投入学习了。
看到大家满脸的喜悦,姜宁当初的菜园子计划也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想到当初大领导对她说的那番话,姜宁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她决定要向报社投稿,她打算就以京市大学的菜园计划,分析一下当前的经济形势。
姜宁将自己的计划告诉陆征的时候,陆征皱眉劝她一定要考虑清楚。
“宁宁,这件事你可要考虑好。全国人民刚经历过动荡的十年,现在还处于十分敏感的时候。你贸然发表这个文章,会不会被大家针对啊?”陆征主要是替姜宁担心。
姜宁心中明白陆征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全国上下刚刚历经十年动荡,社会正处于转型与恢复的关键时期,每一个举动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将京市大学菜园计划背后的意义和对经济形势的思考分享出去,这或许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陆征,我理解你的担心,但我认为这个时机是恰当的。大领导都认可我们的尝试,说明国家鼓励创新与探索。而且,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引发积极的讨论,推动大家共同思考经济发展的方向。”姜宁目光坚定地看着陆征,试图让他放心。
陆征见姜宁主意已定,便不再劝阻,只是说道:“那你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文章内容务必斟酌仔细,千万不能出现任何敏感问题。如果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姜宁感激地点点头,随后便一头扎进资料整理和文章撰写中。
她结合自己两辈子的知识储备,详细阐述了菜园计划在解决学生生活困难方面的成效,以及从这个微观案例中所反映出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与机遇。
经过数天的努力,文章终于完成。
姜宁反复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将稿件投递给了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报社。
在等待回复的日子里,她表面上保持着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内心却难免有些忐忑。
姜宁并不知道的事,她的这篇文章的威力无异于向平静的湖面投了一颗炸弹。
她的文章被收到稿件的编辑交到了领导那里审批,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拍板决定发表。
这篇稿件在报社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编辑们反复研读,既惊叹于文章新颖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又担忧在当前敏感时期发表这样一篇文章可能带来的风险。
毕竟,经济转型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敏感的话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各种争议。
报社领导权衡再三,决定将这篇稿件呈递给更高层的相关部门,希望得到明确的指示。
一时间,姜宁的文章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层层审批的流程中激起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