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荆州有难谋应对
襄阳城内,气氛肃穆。
王厚端坐于幕府正中,面色沉静如水,却难掩眉宇间那一抹凝重。
自宛城脱险后,他深知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只是未曾料到,曹军竟来得如此之快。
“诸位,曹操来势汹汹,已兵发南郡,直指江陵!”王厚的声音不高,却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堂下众人,皆是王厚麾下肱骨之臣。
贾诩手捋长须,眼神深邃;徐庶眉头紧锁,似在思索破敌之策;马良手持羽扇,神情谨慎;而黄忠、魏延两位猛将,则是目光如炬,战意昂扬。
一阵沉默后,庞统摇着羽扇,率先打破了沉寂:“主公,曹操虽强,然长途奔袭,必是疲惫之师。依我之见,当以守为攻,诱敌深入!”
他踱步向前,指着沙盘上的地形,侃侃而谈:“南郡地势复杂,多有山林沼泽,正可设下埋伏。待曹军深入我境,粮草不济,士气低落之时,再聚而歼之,必能一战而胜!”
庞统此言一出,众人皆是眼前一亮。
贾诩亦是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士元之计甚妙。曹操用兵谨慎,若我军主动出击,恐难寻其破绽。不如示敌以弱,使其轻敌冒进,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王厚听罢,他深知庞统和贾诩都是智谋之士,两人的建议,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好!就依士元和文和之计!”王厚当即拍板,目光转向黄忠和魏延,“黄将军,魏将军,你二人各领一军,于当阳道、长坂坡一带设下埋伏,务必迟滞曹军,使其不得快速推进!”
黄忠、魏延抱拳领命,声音洪亮:“末将遵命!”
王厚点了点头,又看向马良、蒋琬等人,继续安排守城事宜。
一时间,幕府之内,军令如山,有条不紊。
待众人散去,王厚独自留下贾诩和庞统。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心中却并未完全放下担忧。
“文和,士元,曹操老谋深算,此战绝不可掉以轻心。”王厚缓缓说道,“我总觉得,此战背后,还有更大的变数。”
庞统闻言,收起笑容,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主公所言极是。曹操虽强,但荆州亦非不堪一击。除非……”
“除非什么?”王厚转过身,目光紧紧盯着庞统。
庞统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摇了摇头,说道:“此事尚需从长计议。”
贾诩眼神闪烁,似乎想到了什么,却又未说出口。
他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王厚一眼,轻声道:“主公,眼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应对曹操的进攻。”
王厚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疑虑暂时压下。
他知道,现在不是深究这些的时候。
当务之急,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曹操的入侵。
“文和,你觉得,我们是否应该……”王厚顿了顿,声音低沉而缓慢。
贾诩抬眼,看到王厚眼中的一丝犹豫和挣扎。
他知道王厚想说什么,也明白其中的利弊。
只是,那一步真的要迈出去吗?
一旦迈出,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主公,此事关系重大,还需慎重考虑。”贾诩缓缓说道。
王厚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窗外。
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苍凉。
一阵风吹过,吹动了窗边的竹帘,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烛光摇曳,映照着王厚紧锁的眉头。
贾诩上前一步,语气诚恳:“主公,诩有一计,或可解荆州之危。”
王厚抬眼,示意贾诩继续说下去。
贾诩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如今曹操势大,我军独力难支。然则,唇亡齿寒,江东孙权、益州刘备皆与曹操有隙。何不抛弃前嫌,与之结盟,共抗曹贼?”
贾诩的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在静谧的房间里回荡。
王厚沉默不语,他知道贾诩所言并非空穴来风。
荆州北临曹操,东接孙权,西连刘备,三国鼎立之势已初具雏形。
若能联吴抗曹,或许真有一线生机。
“主公,曹操此番来势汹汹,若无外援,荆州危矣。”贾诩见王厚犹豫,继续劝道,“与孙刘结盟,并非长久之计,但可解燃眉之急。待击退曹军,再徐图良策,亦未尝不可。”
贾诩顿了顿,又道:“昔日孙刘联盟,大破曹操于赤壁,此例可鉴。如今我军与孙刘合作,亦可效仿当年之计,重创曹军,保荆州无虞。”他语气诚恳,句句发自肺腑,只为荆州安危着想。
王厚听着贾诩的分析,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与孙刘结盟并非易事,毕竟彼此之间曾有过摩擦。
但如今形势危急,若不联合抗曹,荆州恐怕真的难以保全。
窗外,夜风呼啸,竹影婆娑,仿佛在催促他尽快做出决断。
王厚深吸一口气,目光逐渐坚定起来。
“文和之言,甚合我意!”他语气果决,斩钉截铁,“即刻修书一封,遣使前往江东,联络孙权,共商抗曹大计!”
他又转头看向庞统,语气中带着一丝期许:“士元,你速去益州,说服刘备出兵,共击曹贼!”
庞统领命,拱手离去。
王厚望着庞统远去的背影,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任凭冷风吹拂脸庞。
远处的山峦,在夜幕下显得更加巍峨,仿佛也在默默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王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荆州的未来。
他低声自语道:“曹操,我王厚岂会轻易认输?” 他猛地转身,对贾诩说道:“文和……”
夜幕低垂,襄阳城内却灯火通明,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
王厚站在府衙大堂中央,身披甲胄,腰悬宝剑,威风凛凛。
他目光如炬,扫视着面前的黄忠和魏延,声音洪亮而威严:“黄老将军,文长,如今曹贼大军压境,荆州安危系于你二人之手!”
黄忠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他手按佩刀,慨然应道:“主公放心,有老夫在,定叫曹贼有来无回!”魏延则年轻气盛,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他抱拳道:“末将愿为主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厚微微颔首,对二人信任有加。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着荆州东门等几处要隘,沉声道:“这些地方,乃是荆州门户,绝不容有失!你二人各领精兵,分头驻守,务必严防死守,不得有丝毫懈怠!”
他语气一顿,加重了声音:“曹操用兵诡谲,最擅长出其不意。你二人不仅要重兵布防,还要设立多重警戒哨探,日夜巡逻,绝不能给曹军任何可乘之机!”
黄忠、魏延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他们深知此战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马虎。
两人再次抱拳领命,声音铿锵有力:“末将遵命!”
王厚看着二人,心中稍安。
他知道黄忠老成持重,魏延勇猛善战,有他们二人镇守,荆州防线当可固若金汤。
他再次环视四周,目光落在那些忙碌的身影上。
士兵们搬运着军械,传递着军令,脚步匆匆,神情严肃。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仿佛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城墙上,火把熊熊燃烧,照亮了夜空。
士兵们手持长矛,严阵以待。
他们的目光坚定而锐利,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王厚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股紧张而肃杀的气氛。
他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而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他紧紧握住腰间的佩剑,心中默默祈祷着胜利。
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系到荆州的存亡,更关系到他自己的命运。
夜色渐深,襄阳城内的灯火却依旧明亮。
王厚站在城墙上,眺望着远方,心中思绪万千。
突然,他转过身,对身旁的亲卫低声吩咐了几句。
亲卫领命而去,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王厚望着亲卫离去的方向,眼神深邃,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轻轻地抚摸着腰间的佩剑,低声自语道:“仅仅这样,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