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朝堂议政论江东
“主公,探子来报,江东方面…”侍卫欲言又止,神色凝重。
王厚回过身,“说。”
“孙权在柴桑大殿召开了朝堂会议……”侍卫将打探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禀告。
王厚眉头微挑,手指轻轻敲打着城墙垛口,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江东的动静,他不能不关注。
几日后,柴桑大殿。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沉重得令人窒息。
雕梁画栋也掩盖不住这肃杀的气氛,阳光透过镂空的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这大殿内的阴霾。
孙权端坐在主位之上,面沉似水,一袭紫袍更衬得他威严逼人。
他环视四周,目光如炬,似乎要穿透每个人的心思。
文臣武将分列两侧,一个个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出。
“诸位,”孙权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所为何事,想必各位心中有数。”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了张昭身上,“子布,你先说说。”
张昭起身,躬身一礼,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主公,臣以为,江东连年征战,百姓疲敝,田地荒芜,仓库空虚,实乃民生凋敝之象。当务之急,应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与民更始,方能固本培元,重振江东。”
张昭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众人的心头。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关切,对江东未来的担忧。
张纮紧随其后,拱手道:“主公,子布所言极是。江东水军虽强,但连番大战,损耗严重。军械不足,粮草告急,若再启战端,恐难以为继。不如暂缓兵戈,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虞翻、顾雍等人也纷纷出列,附议张昭、张纮的观点。
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休养生息的重要性。
“赤壁一战,我军虽胜,但曹军主力尚存。荆州新定,人心未附。此时用兵,实乃不智之举。”虞翻捋着胡须,缓缓说道,他抬眼看向孙权,目光中带着一丝担忧。
“主公,三思啊!”顾雍的声音略显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江东的百姓,已经承受不起更多的战乱了。”
大殿内的气氛愈发沉重,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文臣们的话语,如同巨石般压在孙权的心头,让他感到一阵阵的烦闷。
孙权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座椅的扶手,那冰凉的触感,让他稍微冷静了一些。
他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子布...";孙权突然开口。
孙权目光灼灼,落在张昭身上,“子布,你的意思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但仍不足以轻视?”
张昭感受到那份如芒在背的注视,不敢有丝毫怠慢,再次躬身,沉声道:“主公明鉴。曹操雄踞北方多年,麾下精兵强将无数,纵然在赤壁折戟,也伤不了他的根本。我军仓促进攻,胜算渺茫不说,一旦失利,恐引火烧身,江东危矣。”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沉稳,“为今之计,当务之急是稳固江防,加固城池,以应对曹操可能的反扑。同时,吸纳荆州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桑,建立完善的粮草补给体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江东的现状分析得淋漓尽致。
其他文臣听罢,纷纷点头称是,大殿内的气氛也略微缓和了一些。
孙权眉头微蹙,似乎对张昭的观点有所认同,但内心深处,却又隐隐感到一丝不甘。
他渴望建功立业,开疆拓土,而不是龟缩在江东一隅,休养生息。
然而,还未等他开口,一声洪亮的声音便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
“主公!臣不同意!”周瑜大步出列,盔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面色刚毅,目光如炬,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曹操虽强,但经赤壁一战,已是强弩之末!我军士气正盛,粮草充足,此时不乘胜追击,更待何时?”
程普紧随其后,瓮声瓮气地说道:“公瑾所言极是!曹操在荆州损兵折将,士气低迷,正是我们一举攻灭他的绝佳时机!若是给他喘息之机,日后必成大患!”
甘宁更是按捺不住,跨步而出,抱拳道:“主公!末将愿为先锋,率领水军直捣许昌,取曹操首级,献于主公!”他声如洪钟,震得大殿嗡嗡作响,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武将们的请战声,如同滚滚惊雷,在大殿内回荡不绝,与文臣们的休养生息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时间,大殿内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仿佛一根紧绷的弓弦,随时都有可能断裂。
孙权脸色阴晴不定,目光在文臣武将之间来回扫视,内心陷入了剧烈的挣扎。
他既想听从文臣的建议,稳扎稳打,保住江东的基业,又渴望采纳武将的提议,乘胜追击,扩大江东的版图。
究竟该如何抉择?
就在孙权犹豫不决之际,周瑜突然向前一步,压低声音道:“主公,切莫忘了那王厚……”
武将们的情绪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炽热而汹涌。
程普粗犷的嗓音在大殿内回荡:“主公,曹操在荆州吃了大亏,如今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时机!末将愿率军杀入荆州,夺取襄阳!”他用力挥舞着手臂,仿佛已经握住了敌人的咽喉。
魏延更是豪迈地大笑起来:“哈哈哈,曹操老儿也有今天!主公,末将愿做先锋,踏平许昌,生擒曹操!”他身上的盔甲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为他的豪言壮语伴奏。
周瑜眼中闪烁着精光,他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地说道:“主公,臣以为,此时正是江东一战定中原的良机!曹操在荆州损兵折将,士气低迷,而我军士气正盛,兵精粮足。与此同时,那王厚忙于平定荆州叛乱,无暇顾及我江东,蜀汉江夏兵力空虚,防守疲态尽显,正是我们出兵的最佳时机!”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周瑜环视四周,目光如炬,继续说道:“主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是错过此良机,一旦曹操缓过气来,卷土重来,我江东将面临更大的危险!”他眉头紧锁,语气凝重,“到那时,我们再想抵挡曹操的进攻,可就难上加难了!”
周瑜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大殿内炸响,武将们纷纷点头称是,而文臣们则一个个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
孙权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的内心如同翻江倒海一般,难以平静。
他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而周瑜的话语,无疑点燃了他心中的雄心壮志。
“公瑾……”孙权的声音有些颤抖,他紧紧地盯着周瑜,仿佛要从他的眼中找到答案,“你真的有把握击败曹操吗?”
周瑜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主公,臣有十成把握!”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只要主公一声令下,臣愿率领江东儿郎,踏平中原,成就霸业!”
大殿内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文臣武将们屏住呼吸,等待着孙权的最终决断。
“报——”
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跑进大殿,跪倒在地,高声喊道:“主公,甘将军求见!”
殿外一阵喧哗,未等孙权应允,甘宁已大步流星地踏入大殿,盔甲铿锵作响,如同战鼓擂动。
他抱拳行礼,语气却带着一丝急切:“主公!末将有要事禀报!”
孙权微微皱眉,目光落在甘宁身上,沉声道:“兴霸,有何事?”
甘宁抬头,目光炯炯,语气坚定:“主公,末将听闻荆州王厚已返回,正积极备战,意图独揽抗曹大任!”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我江东男儿,岂能落于人后?”
张昭眉头紧锁,上前一步,沉声道:“兴霸将军,休得胡言!荆州之事,自有荆州处置,我江东只需稳固自身,便可高枕无忧。”
“稳固自身?”甘宁冷笑一声,目光如炬,直视张昭,“子布先生,莫非忘了曹操兵临城下的滋味?若非赤壁之战,我江东早已沦陷!如今曹操虽败,但实力犹存,若让他缓过气来,卷土重来,我江东危矣!”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洪亮:“我江东男儿,皆是百战精兵,岂能贪图安逸,坐以待毙?王厚能做的,我江东也能做!我江东水军,天下无敌,为何不能北上中原,与曹操决一死战?”
甘宁慷慨激昂的言辞,如同一道惊雷,在大殿内炸响,武将们纷纷点头称是,眼中燃起了熊熊战火。
而文臣们则一个个脸色铁青,心中充满了担忧。
“兴霸将军此言差矣!”虞翻站了出来,反驳道,“我江东如今百废待兴,民生凋敝,岂能轻启战端?若是再起战火,百姓将苦不堪言!”
“百姓?哼!”甘宁不屑地冷哼一声,“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才是真正的害民之举!唯有奋勇向前,开疆拓土,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大殿内的气氛剑拔弩张,文臣武将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孙权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晴不定,内心如同翻江倒海一般,难以平静。
他深知,江东的未来,就在他的一念之间。
究竟是选择休养生息,还是选择北伐中原?
孙权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了周瑜身上。
“公瑾……”
还未等孙权说完,殿外再次传来侍卫的声音:“报!荆州急报!”
侍卫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在大殿内炸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名侍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