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潜身入敌营,密信传军情
蒋琬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慌乱,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方言回道:“军爷,我们是附近的渔民,出来打些鱼,换点粮食糊口。”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而自然,仿佛真的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渔民。
那曹军将领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蒋琬,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他的目光如刀般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
蒋琬只觉得如芒在背,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打鱼?”曹军将领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怀疑,“现在这兵荒马乱的,谁还有心思吃鱼?我怎么看着你们鬼鬼祟祟的,不像什么好人?”
蒋琬心中一凛,知道对方已经起了疑心。
他连忙从船舱里摸出几条活蹦乱跳的鱼,双手捧着递了过去,赔笑道:“军爷您真是明察秋毫!这年头,谁家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我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冒着风险出来碰碰运气。这些鱼孝敬给军爷,您就当行行好,放我们过去吧!”
那曹军将领看了看那些鲜活的鱼,又看了看蒋琬那张堆满谄媚笑容的脸,脸色稍缓。
他挥了挥手,示意手下收下鱼,然后用一种警告的口吻说道:“算你们识相!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要是让我发现你们有什么不轨的企图,可别怪我不客气!”
蒋琬连连点头哈腰,保证道:“军爷放心,我们绝对是良民!我们这就走,这就走!”
说完,他连忙指挥水手们划动船桨,加快了速度,生怕曹军将领反悔。
渔船重新驶入茫茫的夜色之中。
蒋琬回头望了一眼那艘渐渐远去的曹军巡逻船,心中长出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
一路上,蒋琬更加小心谨慎。
他让水手们熄灭了船上的灯火,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新野方向靠近。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他的耳朵像兔子一样灵敏,仔细分辨着空气中传来的每一丝声响。
他的手始终没有离开过怀中的那封书信。
他知道,这封书信关系着荆州的安危,关系着无数百姓的命运。
他必须将它安全地送到王厚的手中。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
蒋琬脸色一变,连忙让水手们将船划到一处芦苇丛中隐藏起来。
他屏住呼吸,透过芦苇的缝隙,紧张地注视着江面上的一切。
只见一队曹军骑兵沿着江边飞驰而过,他们手中的火把将夜空照亮,仿佛一条火龙在蜿蜒游动。
蒋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一动也不敢动,生怕被曹军发现。
直到那队骑兵消失在远方,蒋琬才敢从芦苇丛中出来。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心中暗道侥幸。
“大人,我们现在怎么办?”一个水手低声问道,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是被刚才的情景吓坏了。
蒋琬沉吟片刻,说道:“不能再走水路了,风险太大了。我们弃船登岸,走陆路去新野。”
说完,他带头跳下船,向岸边走去。
他的目光坚定,步伐沉稳,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蒋琬踏上坚实的土地,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感受着夜晚的凉风拂过脸庞,疲惫的身躯似乎也轻盈了几分。
远处的城墙轮廓在星光下隐隐可见,新野,他终于到了。
他长舒一口气,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手心里早已满是汗水。
突然,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蒋琬猛地转身,右手本能地摸向腰间的匕首。
借着微弱的星光,他看到一个黑影从树林中走出。
那人身形矫健,步履轻盈,一看便知是练家子。
“来者何人?”蒋琬压低声音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警惕。
那人并没有回答,而是从怀中掏出一块刻着特殊标记的木牌。
蒋琬认出那是王厚的暗记,心中顿时一松。
“公琰先生,主公已等候多时。”那人低声说道,声音沙哑而低沉,让人难以分辨其年龄和身份。
蒋琬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默默地跟在那人身后。
两人一前一后,沿着一条隐蔽的小路,朝着新野城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两人都保持着沉默,只有脚下踩着落叶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蒋琬感觉到周围的空气越发紧张
那人带着蒋琬绕过城门,来到一处偏僻的城墙脚下。
他从腰间取出一根绳索,熟练地抛向城头,然后顺着绳索攀爬而上。
蒋琬见状,也紧随其后,身手敏捷地爬上了城墙。
进入城内,那人带着蒋琬穿过几条幽暗的小巷,最后来到一处不起眼的民宅前。
他轻轻叩响了房门,三长两短,节奏分明。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精瘦的汉子探出头来,警惕地打量着蒋琬。
那人将木牌递给汉子,汉子看了一眼,立刻换上一副恭敬的神情,侧身让两人进入。
屋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蒋琬环顾四周,发现屋内陈设简单,但却干净整洁,显然是经过精心布置的。
“先生请稍候,主公马上就到。”汉子说完,便退出了房间,留下蒋琬独自一人在屋内等待。
蒋琬的心跳开始加快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越来越近……
“公琰先生,一路辛苦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屋内光线昏暗,几盏油灯摇曳,将墙壁上的影子拉得忽明忽暗。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味,那是常年征战沙场留下的痕迹。
“公琰先生,一路辛苦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关切,打破了这片刻的寂静。
蒋琬闻声抬头,只见王厚身着一身便服,剑眉星目,神采奕奕,正快步走来。
他连忙起身,拱手施礼:“主公,琬不辱使命,幸不辱命!”
王厚哈哈一笑,一把扶住蒋琬,上下打量着他,快快落座,不必多礼。
”
他拉着蒋琬的手,走到桌旁坐下,亲自为他倒了一杯热茶:“此番公琰先生孤身犯险,深入敌营,真乃我荆州之栋梁!待到事成之日,定当重重嘉奖!”
蒋琬双手接过茶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他感受到王厚真诚的关怀,心中充满了感激。
但他深知此行任务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
“主公谬赞了,琬不敢居功。如今曹操大军压境,荆州危在旦夕,琬此行所为,不过是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蒋琬放下茶杯,神情肃穆,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此番琬前来,乃是奉周瑜都督之命,向主公转达江东的意图。”
王厚闻言,收起笑容,正襟危坐,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周瑜都督有何见教?”
蒋琬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都督认为,曹操虽然兵多将广,但长途跋涉,粮草供应困难,士卒疲惫不堪,实乃强弩之末。江东愿与荆州结盟,共同对抗曹操,一举将其击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都督还分析了曹军的弱点,认为曹军不善水战,后方空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会,出奇制胜,定能重创曹军,扭转乾坤!”
蒋琬的声音铿锵有力,字字珠玑,将周瑜的意图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知道,此刻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关系着荆州的未来,关系着无数百姓的生死。
王厚听得格外认真,他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显然是在仔细思考周瑜的建议。
屋内一片寂静,只有油灯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主公,都督还准备了一份详细的作战方案,以及一封亲笔书信,琬这就呈上!”
蒋琬说着,缓缓从怀中掏出一个用丝绸包裹的物件,神情庄重而郑重。
那物件四四方方,入手温润,似乎是一封书信。
他双手捧着,缓缓递向王厚……
蒋琬神色庄重,双手将那用丝绸包裹的物件,缓缓递向王厚。
指尖触碰时,能感受到丝绸的细腻和信件的厚重,仿佛捧着荆州的未来。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那是周瑜运筹帷幄的证明。
王厚肃然起身,双手接过信件,仿佛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他感受到信封上细腻的纹路,以及那份来自江东的坚定。
展开信封,映入眼帘的是周瑜遒劲有力的字迹,笔锋犀利,如刀剑般锋芒毕露,仿佛能感受到周瑜那股指点江山的豪情。
昏黄的灯光下,王厚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着。
信中,周瑜对曹操的兵力部署、粮草供应,乃至将领的性格都做了精辟的分析,如同庖丁解牛般,将曹军的弱点暴露无遗。
特别是那份详细的作战方案,更是让王厚眼前一亮。
周瑜计划水陆并进,江东水军从水路正面牵制曹军,荆州军则从陆路迂回包抄,形成夹击之势。
信中甚至详细规划了每一步的行军路线、兵力部署,以及各个将领的任务,可谓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王厚越看越兴奋,忍不住在心中赞叹周瑜的用兵如神。
这份计划不仅可行性极高,而且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力,堪称完美。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曹军被水陆两军夹击,溃不成军的景象。
读罢全信,王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蒋琬,语气中充满了赞赏:“公瑾先生真乃当世奇才!此番计划,环环相扣,攻守兼备,实乃击败曹操之良策!”
他缓缓放下信件,信纸与桌面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却仿佛敲击在蒋琬的心头。
他知道,王厚已经被周瑜的计划所打动,荆州与江东的联盟,已是指日可待。
“公琰先生,你速速回禀周瑜都督,就说我王厚,愿与江东共抗曹操,匡扶汉室!”王厚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仿佛在向整个天下宣告他的决心。
“琬,遵命!”蒋琬激动地抱拳领命,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厚走到书案前,提笔蘸墨,略作思索,便在竹简上奋笔疾书。
笔尖在竹简上滑动,发出沙沙的声响,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未来的期许。
写完之后,他小心翼翼地将竹简卷起,用丝绸包裹好,递给蒋琬。
“公琰先生,事不宜迟,你即刻启程返回江东,将此信亲手交给周瑜都督。”王厚目光深邃,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记住,一切小心。”
蒋琬接过竹简,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王厚深深一拜:“主公放心,琬定不辱使命!”
说完,他转身离去,身形矫健,步伐坚定,消失在夜幕之中。
王厚望着蒋琬离去的背影,眼神逐渐变得深邃。
他拿起桌上的那封周瑜的亲笔信,再次仔细阅读起来。
烛光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突然,屋外传来一阵细微的声响,仿佛是夜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王厚猛然抬起头,眼神锐利如鹰隼,他对着黑暗中说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