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谋士安民展良图
夜已深,议事厅内灯火通明。
王厚的话语掷地有声,在贾诩和徐庶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坚定。
“主公所言极是,安民方能定国。”贾诩捋了捋胡须,深邃的目光仿佛能穿透黑夜,“如今荆州初定,民心不稳,若不能尽快安抚,恐成大患。”
徐庶亦点头赞同,他忧虑地说道:“曹操虽退,但其威胁仍在。若百姓离心离德,即便有坚城利兵,也难以抵挡敌军铁蹄。”
气氛一时变得有些压抑,三人皆明白,稳定民心绝非易事。
百姓经历战乱,对当权者早已失去信任,想要重新赢得他们的支持,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事不宜迟,我们必须尽快行动。”王厚打破沉默,他站起身,眼神锐利,“两位先生可有良策?”
贾诩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如今之计,莫过于安民告示。将主公的仁义之举广而告之,让百姓知道,王厚将军是真心为他们着想。”
徐庶补充道:“不仅要安抚,更要让他们看到希望。我们可以组织百姓参与战备工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增强对荆州的归属感。”
王厚闻言,他深知,要让百姓真正信服,光靠嘴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拿出实际行动。
“好,就依两位先生所言。”王厚当即拍板,“明日一早,便由两位先生亲自带人,张贴安民告示,务必让每个人都知晓!”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荆州城。
贾诩和徐庶带领一队士兵,走上街头。
他们手持告示,神情肃穆。
“乡亲们,都来看看啊!王厚将军体恤百姓,张贴安民告示啦!”士兵们高声呼喊,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贾诩和徐庶走到人群中央,展开手中的告示。
白纸黑字,写满了王厚对百姓的承诺:减免赋税、恢复生产、保境安民。
然而,百姓们却显得有些麻木,脸上充满了怀疑。
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和欺骗,早已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人。
“哼,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冷哼一声,转身欲走。
“就是,以前的官老爷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呢?还不是搜刮民脂民膏!”另一个人附和道。
面对百姓的质疑,贾诩和徐庶并没有动怒。
他们知道,要赢得百姓的信任,需要时间和耐心。
“各位乡亲,我知道你们心中有疑虑。”徐庶缓缓说道,他的声音温和而真诚,“但请你们相信,王厚将军与那些贪官污吏不一样。他是真心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贾诩也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地说道:“如今曹操虎视眈眈,荆州危在旦夕。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共同抵御外敌。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保住我们的家园!”
百姓们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些当官的话,也不知道该不该为荆州而战。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汉子站了出来。
他看着贾诩和徐庶,眼中闪烁着一丝希望的光芒。
“两位大人,我们该怎么做?”
贾诩捋须一笑,目光深邃:“各位父老乡亲,欲保家卫国,还需……”贾诩捋须,一双狡黠的眼睛在百姓中来回扫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支持者。
他走到年轻汉子身旁,拍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而温暖:“各位父老乡亲,欲保家卫国,还需集全城之力。我们将组织年轻力壮的汉子们协助守城,你们,便是荆州的中流砥柱。”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议论纷纷,原本犹豫不决的百姓,有些人开始动摇,他们交头接耳,眼中多了几分坚毅。
街道上的光影随着午后的阳光流转,田地间的草动,仿佛也在默契中回应着这一呼唤。
徐庶上前,声音高亢而激扬:“你们的力量不仅能保护家园,也能为后代树立榜样。谁愿意与我等共赴这场荣辱,便在此刻响应内心的召唤!”
片刻的沉寂后,一个个健壮的汉子走了出来,他们衣服上沾着泥土,却掩盖不住眼中的斗志。
汉子们纷纷响应,仿佛找到了生命中的使命感,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阳光照在他们期待却又坚定的脸庞上,汗水在他们的额头上莹莹闪光。
贾诩环视四周,似乎读懂了这些人的心思,他扬声说道:“所有愿意参与守城的汉子,请到这边集合,我们将分配任务和物资。搬运粮草、协助巡逻,这一切都离不开你们!”
涌出的人流中,年轻汉子自告奋勇地举起了手,率先领头走向集合点。
其他人受到他的鼓舞,也一个接一个地加入队伍。
空气中弥漫着土腥味,却也夹杂了某种铿锵有力的气息。
他们被这种气息感染,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在互相激荡。
贾诩和徐庶对视一眼,心中感到一分欣慰。
这个时刻,他们成功点燃了这座城的希望之火。
此时,贾诩忽然转身对徐庶轻声道:“接下来,妇女和儿童……”
他的声音未落,然而语意却领人心潮澎湃,因为每个人都明白,接下来的目标已近在眼前,辉煌成就即将展开。
贾诩凝望着那群自发聚集的百姓,心中积压的重担似乎轻了几分。
此时,他转身朝着人群中尚未行动的妇女与儿童走去,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在微风中传开:“各位乡亲,男人们已开始动身守城,而你们也有自己的重要任务。”
人群中的妇女们虽面带几分不安,但没有逃避的意思。
她们中有人紧紧抱着怀中的幼儿,低语着安慰的话语;也有人目光坚毅,仿佛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贾诩走近一个年长的妇女,与她平视:“请将家中可以制作食物的材料带来,我们需要储备充足的粮食。还需一部分妇女照顾我们的伤员,提供他们所需的照料。”
妇女们相视点头,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有人轻声说道:“我们会做好自己的,不能让男人们分心。”
在她们的眼中,闪烁着为家园做出贡献的坚定。
贾诩微微俯身,语声中带上一丝柔情:“有你们,我们便有更多的安全感。”
与此同时,那些已经开始忙碌的年轻男子们,个个面色如铁,他们挽起袖子,双手粗糙的触感与箱子土瓷的冷硬摩擦在一起,但没有一个人畏惧退缩。
他们在太阳的照耀下有条不紊地搬运着物资,步履稳健,汗水悄然滑过紧绷的脸颊,却无人叫苦。
一声声号子口令响彻,为他们的行动增添一抹壮烈之感。
贾诩伫立在此,眉梢紧锁,却从这井然有序的忙碌中感受到了一股坚不可摧的奋发之力。
他转头望向身边的徐庶,两人无言的默契在眼神交汇间传递。
此刻,阳光正好,风轻抚过衣袂,似乎在为这座城承载的希望而祝福。
正准备发布下一步指令,贾诩压低声音对徐庶说道:“尽力协助还是当务之急,让我们时刻保持如这般紧密。”
徐庶点了点头,他们的心中都明白,这股力量将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好万全准备。
贾诩的言语未尽,但已在空气中静静酝酿,为后续的行动留下一方含蓄却绵长的伏笔。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荆州城的城墙上,将将士们的身影拉得老长。
协助巡逻的男子们,身着粗布衣衫,手持长矛或木棍,眼神却锐利如鹰隼,警惕地扫视着城墙下的每一寸土地。
“那边!注意城墙根的阴影!”一个年长的汉子,经验老道地提醒着身边的年轻后生。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
年轻后生不敢怠慢,立刻握紧手中的长矛,屏住呼吸,仔细观察着阴影中的动静。
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他才长舒一口气,发现只是虚惊一场。
“记住,任何细微的异常都不能放过。曹操的奸细无孔不入,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老汉语重心长地教导着,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皱纹都仿佛诉说着曾经的战火纷飞。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每一个巡逻的男子都绷紧了神经,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整个荆州城的安危。
脚步声在城墙上回荡,如同战鼓般敲击着众人的心房,提醒着他们时刻保持警惕。
与此同时,城内的气氛却截然不同。
妇女们在厨房里忙碌着,灶台上热气腾腾,各种食材的香气混合在一起,令人食指大动。
孩子们则围在桌旁,帮着择菜、洗米,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娘,这些肉包子是给守城的叔叔们吃的吗?”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好奇地问道。
“是啊,他们为了保护我们,辛辛苦苦地守在城墙上,我们也要让他们吃饱喝足,才有力气打败坏人。”孩子的母亲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头,
妇女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准备着食物。
有人负责揉面,有人负责切菜,还有人负责烧火。
她们的动作娴熟而流畅,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练习。
“慢点,别烫着。”一个年长的妇女,关切地提醒着身边的年轻媳妇。
“婶子,您放心,我小心着呢。”年轻媳妇笑着回应,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
厨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温馨的气氛驱散了战争带来的阴霾。
孩子们一边帮忙,一边唱着歌谣,稚嫩的歌声在屋子里回荡,为这个特殊的时刻增添了一丝温暖。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那是希望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也是荆州城百姓共同守护的味道。
夜幕降临,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被送到了城墙上。
巡逻的男子们接过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真香!还是家里的饭菜好吃!”一个年轻的士兵,满足地叹了口气。
“是啊,有了家人的支持,我们才能更有力气守住荆州城!”另一个士兵也笑着说道。
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即使在享受美味佳肴的时候,他们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哎,李嫂家的儿子上次受了伤,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一个士兵忽然叹了口气,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他的话音未落,便被身边的同伴打断了:“放心吧,听说城里的妇女们正在细心照料伤员,一定会没事的。”
城中的一座简陋的房屋被临时改造成了医护所,屋内灯火摇曳,几名妇女正忙碌其中。
她们一边帮伤员擦拭身体,一边低声说着安慰的话语。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草药味,几名伤员痛苦的呻吟声夹杂着妇女们轻柔的劝慰,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交织而成一种别样的宁静。
一位年长的妇女慢慢将药草熬制而成的药汤送到伤员嘴边,轻声道:“别急,慢慢喝下去,过会儿就会好多了。”她的手沉稳而温暖,那份力量仿佛能将她的安稳心绪传递到对方心里。
“娘,你也歇一歇吧。”一个小女孩拉了拉妇女的衣角,稚嫩的声音中透着心疼。
“没事,小青,娘不累。”妇女笑着抚摸女孩的头,“娘现在可要做你的榜样呢。”
小女孩点点头,帮着母亲一起为伤员递水递药,尽管动作还略显笨拙,却充满了认真与善意。
她们的身影在烛光中来回晃动,仿佛凝结了无数的温暖与希望。
与此同时,城内的气氛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贾诩和徐庶沿街巡视,看到的不再是之前的麻木,而是一片井然有序的繁忙。
街道两旁,人们争相加入各种物资的搬运工作,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期盼。
年轻的汉子们正有条不紊地按照分配好的计划执行任务,他们将一筐筐粮食、一车车木材搬运至指定地点。
汗水透过他们的衣衫,顺着脊梁缓缓流下,但目光中流露的斗志激励着每一个人。
偶有孩童在母亲的带领下跑来,望着这些忙碌的人们,眼中闪烁着钦佩与渴望。
这样的场景,在荆州城内随处可见,每一个人都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特别的力量,齐心协力为保卫家园而努力。
贾诩伫立在街上,感受着城中弥漫的紧迫感,他们心中那份危机的弦被紧绷得愈发震颤,却不得不在这份忙碌中寻一丝踏实之感。
徐庶则目光如炬,在人群中移动,偶尔停下来与百姓低语交谈,仿佛在给他们加油打气。
直到月挂梢头,整个荆州终于在紧张的忙碌中缓缓安定下来。
夜虽深,心却不沉。
贾诩和徐庶对视间,皆从对方眼中看到这份同仇敌忾的凝重,这正是荆州百姓团结一心的最好证据。
“看来,我们的力量,足以让那些虎视眈眈者放慢脚步。”贾诩的声音低沉,但浑厚如钟。
徐庶微微颔首,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微笑:“风已起,愿这焰火,将在黑夜中燃烧。”
他们跃动的神情,在月光的映衬下如雕刻般鲜明,若隐若现的风声仿佛在传递着远方的动静。
贾诩转身,目光投向城墙之外,那深不可测的夜色似在召唤,一切尚未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