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二战风云-【德国-折戟】
明朝
太子微皱着眉头说道:“依此情形来看,苏联已然濒临极限,如果德国此时还能继续进攻,恐怕就能取得胜利了。”
朱棣微微眯起双眼,神色淡然地回应道:“然而,从目前的局势来判断,率先支撑不住倒下的一方恐怕会是德国。”
太子脸上露出惋惜之色,接着问道:“如此说来,实在是令人感到遗憾!那么父皇,您认为德国接下来是否还会选择继续发起进攻呢?”
朱棣略微思索后回答道:“以朕之见,他们应该还是会有所行动的。毕竟德国一贯的作战风格便是如此,若是就此停下脚步,他们定然心有不甘。只不过,若真要继续进攻的话,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连能否顺利撤退都将成为一个难题。”
太子不禁长叹一声:“难啊!”
【但是此时,德军那原本就不稳固的后勤保障体系,在这一刻彻底崩溃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古德里安坐不住了,亲自去会见了博克,两人把问题汇报上去,而最高统帅部给出的解决方法却是拼死一搏】
【在最高统帅部的强烈要求之下,尽管德军上下早已疲惫不堪,但仍然硬着头皮选择继续向前推进】
【11月25日,德军已经逼近卡希拉】
【但是此时此刻,德军疲态尽显】
【拿古德里安的部队来说,在其麾下的12个师中,有8个师被用来维持防线】
【然而,此时距离成功合围莫斯科这个宏伟目标仍有足足150公里之遥,看似触手可及的事情如今却仿佛变成了一个梦】
唐朝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语气沉重地说道:“德军这可真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当初推进得越多,败得也越惨。”
下方的房玄龄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接着话茬道:“陛下所言极是,照目前局势来看,德军怕是要一路溃败至斯摩棱斯克了。”
李世民长叹一声,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呐!倒在了最后一刻,倘若这最后的一击能够成功,苏联恐怕会迫于压力而选择投降,如此一来,整个战局都将被彻底改写。”
房玄龄沉默片刻后,忽然开口问道:“陛下,微臣心中一直存有疑惑,这德国为何不在更早的时候发动对苏战争呢?要知道,从春季泥浆期到六月之间尚有一段时日。”
李世民略作思索,缓缓回答道:“依朕之见,或许还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吧。”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古德里安选择放弃绕后莫斯科,转而巩固防线,占据图拉】
【但是这个看似相对简单的目标,德军也推不动了】
【没过多久,苏联的支援部队也出现了,对此古德里安选择撤退】
【12月5日,苏军决定反攻】
秦朝
扶苏微皱着眉头说道:“父皇,这好像是古德里安第一次要求撤退吧!”
秦始皇一脸凝重地回应道:“能够让像古德里安这样一心执意进攻的将领都主动选择撤退,由此可见德军的局势已经恶劣到何种地步了。”
扶苏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或许德国在经历了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之后,就不该再继续贸然进攻了。”
秦始皇摇了摇头,缓缓开口解释道:“非也,当时那种情形之下,他们是难以按捺住进攻欲望的。毕竟,德军在那场战役中的损失极其轻微,手中仍握有上百万的兵力,而对面的苏军仅仅只有区区十万之众。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德军又怎会不想借此机会一举将敌人彻底击溃,以实现一劳永逸呢?”
扶苏忧心忡忡地点点头,然后不无担忧地说:“可是如今苏联的支援部队已然赶到,那么接下来德军恐怕……”
秦始皇果断地摆了摆手,打断扶苏的话说道:“事已至此,唯有下令撤军才是上策。这种局面往后只怕会愈发频繁出现。对苏军而言,只要能够成功驱逐德军,便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说完这番话,秦始皇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而一旁的扶苏则陷入了沉默之中,不再言语。
【此时的德军早已是强弩之末,他们在漫长而残酷的战争中消耗巨大,兵力、物资都已接近枯竭】
【面对苏军的反击,德军那原本就摇摇欲坠的防线终于不堪重负,开始节节败退】
【12月8日,xtL发布指令要求转攻为守】
【然而,即使有xtL的严令在前,身处前线的德军士兵们却根本无法抵挡攻击,恐惧与绝望笼罩着每一名德军士兵的心,他们纷纷选择了撤退】
【一时间,德军颇有些兵败如山倒的意味】
【尽管对局势心知肚明,但xtL仍然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野心】
【他勉强松了口,允许部队在局部地区进行战略性撤退】
【可让xtL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开闸放水之举竟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德军开始大幅度撤退】
【当xtL惊觉事态失控时,他愤怒不已,立即下达命令,要求所有正在撤退的部队立刻停止行动,就地死守】
【然而此刻的德军已然深陷进退维谷的困境:若是继续大规模撤退,极有可能会演变为一场灾难性的溃退,遥想当年的拿破仑大军也曾遭遇如此惨败;但若不撤退,以当前德军疲惫不堪且兵员不足的状况,与苏军正面硬拼,恐怕胜算渺茫】
汉朝
汉武帝眉头紧蹙,忧心忡忡地说道:“唉!如今这局面可真是让人左右为难啊,大将军,若是换作你来应对,又当如何抉择呢?”
卫青拱手一礼,面色凝重地回答道:“启禀陛下,此事着实棘手!眼前这两条路,无论选哪一条,都几乎等同于踏上了绝路。”
汉武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说道:“如此说来,那xtL倒是果断选择了就地坚守。”
卫青微微摇头,缓声道:“陛下,毕竟有一个失败的例子在前,xtL还是不敢轻易尝试。”
汉武帝凝视着远方,喃喃自语道:“但从后来的形势来看,xtL的这个策略似乎是对的。”
卫青颔首赞同道:“确实如此,陛下。由此观之,苏军恐怕已是强弩之末,现在他们的目标是把德军赶回去。”
汉武帝不禁长叹一声:“实在是令人惋惜啊!”
说到此处,他缓缓摇了摇头,脸上流露出一丝遗憾之色。
【面对这种局面,xtL选择了拼死一搏,但前线的将领却不买账,反而认为最高统帅部根本不了解情况,双方因此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对此,xtL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简单而粗暴——撤职】
【于是,德国迎来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