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263章 二战风云-【德国-库尔斯克战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3章 二战风云-【德国-库尔斯克战役】

宋朝

赵匡胤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赵德昭,缓缓开口说道:“厉害啊!不过这般能力出众的将领,终究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听到这话,赵德昭满脸疑惑,眉头微皱,不解地问道:“儿臣愚钝,不知父皇此言何意?”

赵匡胤接着解释道:“像这样出类拔萃的将领,朕当然期望越多越好。然而,如果遇到那些平庸无奇的帝王来统领他们,那局面可就难以预料了。”

赵德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表示认同父亲的看法,并补充道:“父皇所言极是,确实需要考量这类将领的心性如何。毋庸置疑,像曼施坦因和岳飞这样的将领都是忠诚的。”

赵匡胤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同时感慨道:“没错,但身为一国之君,朕还是不太喜欢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

赵德昭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地回应道:“父皇,依儿臣之见,这天幕其存在本身便是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啊。”

赵匡胤闻言不禁长叹一声。

【自哈尔科夫战役结束之后,双方的战线稳定了一段时间,那接下来怎么办呢】

【对此,曼施坦因精心策划出了一个大胆的反手一击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巧妙迂回到亚速海附近的罗斯托夫地区,实现对苏军部队的包围】

【但xtL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由于之前德军所发起的反攻作战,战场上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

【面对这样的局面,xtL旨在彻底粉碎驻守于库尔斯克的苏军力量,期望能够拉平此突出部】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有可能是出于强迫症,也有可能是像砍人一样,突出的地方往往伤害更大】

秦朝

扶苏一脸凝重地说道:“没想到这德军竟然还有进攻的实力!”

秦始皇微微颔首,目光深邃,缓缓回应道:“确实如此,这要换成朕统一六国前的大秦,经历一次这样的失败,恐怕就一蹶不振了。”

扶苏不禁感叹道:“尽管心中早已知晓此时天幕下的国家体量,但现在看来,仍然感到无比震撼。”

秦始皇双手背后,沉声道:“且看着吧,虽说从理论上看此举或许可行,但朕的直觉却隐隐告诉朕,这并非明智之选。”

扶苏闻言,面露惊愕之色。

【尽管曼施坦因对xtL的抉择持有保留意见,但作为将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命令】

【不过,在此前提下,他仍然积极地提出了两种应对建议】

【其一便是趁着苏军尚未站稳脚跟之际,率先发动一场猛烈的进攻战役,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其二则是采取相对稳健的策略,耐心等待苏军首先发起攻击,待到他们在激战中疲惫不堪且资源消耗巨大之时,德军再适时展开反攻,并瞅准时机抄袭苏军的后路,给予致命一击】

三国

曹操微微颔首,面露赞赏之色,朗声道:“不错,此条理清晰!孤是越来越喜欢这个曼施坦因了。”

站于下方的许褚,微笑着说道:“丞相,依属下之见,似乎只要是名将猛将,您皆心生喜爱啊。”

曹操哈哈一笑,应道:“正是如此,知孤者,仲康也。”

许褚接着又道:“丞相,就连那天幕好像也说了。您的喜好嘛,一是钟情于猛将,二则……”

此话一出,曹操的脸色沉了下来。

【而喜欢掌握自己命运的xtL自然是选择了第一个方案,但由于需要等待新型坦克的交付以及受天气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这一计划不得不一再向后延迟】

【而在苏军方面,面对突出部,出于军事常识,肯定会加强防线部署】

【在后来,苏军得到了情报,由于xtL一再推迟,这也给了苏军时间在德军计划的进攻路线上构筑防御工事】

【尽管德军有所察觉,但xtL出于对“闪电战”的自信,代号“堡垒”的作战行动最终还是被敲定在7月5日正式发起】

唐朝

李世民眉头紧蹙,满脸疑惑地说道:“为何会如此行事?这操作让朕看不懂!明明知晓对方已有防备,却仍执意发起进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朕都认为此番行动已然失败了一半。”

房玄龄拱手作揖,小心翼翼地回应道:“陛下,不知您可曾留意到一点?”

李世民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房玄龄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闪电战,似乎德军在初期就是靠这个横扫了欧罗巴洲。”

李世民抬起手来,指向天幕道:“即便如此,朕依然觉得与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度打消耗战绝非明智之举。”

房玄龄附和着点了点头,深表赞同地说道:“陛下,确实如此。而且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无疑相当于巧妙地规避了曼施坦因所提出的两条建议。”

李世民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后说道:“朕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曼施坦因负责南钳部分,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众所周知的】

【德军被苏军阻滞后被击溃】

【德军损失了50万人、1500辆坦克】

【苏军损失了80万人、6000辆坦克】

【此后,苏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行动】

【而德军经此一役后元气大伤,从此彻底失去了在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不得不从原本积极主动的战略进攻态势转变为消极被动的战略防御状态】

唐朝

李世民眉头紧皱,缓缓说道:“果不其然!只是这伤亡之惨重,恐怕会令所有界面震惊。”

下方的房玄龄苦笑着应道:“陛下所言极是。依微臣看,自秦朝至清朝,无论哪个朝代面对这样的伤亡,也都会伤筋动骨。”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接着感慨地说:“的确如此,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场战斗。”

房玄龄连忙拱手道:“陛下圣明,这一段所蕴含的信息量着实巨大。”

李世民眼神专注,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分析道:“首先,从双方伤亡对比来看,德军的伤亡明显少于苏军,但后续却显得力不从心。由此可见,单纯比拼资源绝非明智之举。”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头道:“朕方才便已有所察觉。”

房玄龄紧接着说道:“其次便是坦克这种武器装备的演变历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作为震慑敌方的利器,到如今已成为陆地战场上的主力,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李世民不禁感叹道:“朕不得不承认,这发展确实极为迅速。除此之外,可还有其他发现?”

房玄龄摇了摇头,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微臣目前所能想到的便是这些了。”

李世民听完后郑重其事地开口道:“朕只想说,面对如此劣势,德军若仅依靠将领的才能来扭转乾坤,恐怕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