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5 章 肃权太子谋反
两人静静地坐在树枝上端,望着远处烟雾缭绕的山顶,戴星予率先打破了此刻的沉寂:“有什么计划吗?是直接攻打城门,还是另有办法?”
“年前景和、靖川已先带两队人马先行进城潜伏,通判是我们的人,我们打算里应外合,将伤亡降到最低。” 师凌裕简要地提及战事安排,说起这事,只是为了告知戴星予,近期他暂时无法按时进入灵境了:“星予,可能接下来一段时间,我都没法依时到灵境中来了。要是我能进来,会让果宝给你留口信的。”
“好,我明白,你安心去收拾那班贼子吧,不用挂心家里。对了,建华水稻的种植已经安排下去了。许权跟广南的监司们也说了这事,开春后,广南各州会陆续播种新水稻。江北也送去稻种了。这边的事你无需操心,安心解决眼前的难题就行。” 戴星予细说着近期水稻上的安排,她知道师凌裕心系百姓,说这些事情也是为了让他安心对付秦定那一派人,也让他在心里有更大的底气,他们是在为百姓,为大丰消灭这颗毒瘤。
果不其然,靖安四十八年正月十五,一则消息轰动了整个大丰国,前太子尚在人世,此刻正在青江路起兵谋反。刹那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百姓们反应各异,有人震惊不已,有人满怀期待,种种猜测甚嚣尘上。
茶馆酒楼里,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茶盏酒杯,热烈地讨论着这一劲爆消息。众人之所以震惊,是因为四年前,在那场针对皇权的行动中,太子被贬为了庶人,仅仅过了三个月,他在前往流放地的途中,遭遇大火,一家七口,连同二十八名随从,全部葬身火海,无一生还。可如今,却突然传出他们还活着,并且起兵谋反,怎能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至于期待,皆因前太子肃权殿下在民间风评一直很好。无论对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还是对贫困人才的财力扶持,还有涉外时的强硬手段让边境二十多年来都没再生过一场战事,所有种种都让他在大丰朝拥有大批官员、民众的忠心追随。
可是不知秦相从哪里找来所谓的一份证据,指控肃权太子利用农业变革大量敛财。以致靖安帝在朝堂上怒而将他直接贬为了庶人,还流放到广南那偏远之地。
谁曾想,人还没到流放地,太子便遭了害。当时众说纷纭,私下传得最广的版本便是:当今天子自登基至今已有四十余载,却一直碌碌无为,眼见太子如此受人爱戴,不禁心生妒忌,甚至那份用来诬陷太子的证据,也是他捏造的。且故意流放到遥远的广南,就为了在路上好下手将他们一家残害。
对于肃权太子还在生的事,让整个大丰朝的百姓们情绪都十分高涨。自从太子被贬,他曾提议并推行的诸多惠民政策,都被朝廷一一否定、叫停。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因此对太子归来充满期盼,盼着能重回过往安稳日子 。
对于肃权太子起兵 “谋反” 一事,百姓们并不在意。在他们心中,谁能让他们日子过得安稳,不再为一日三餐发愁,谁就是好君主,何况太子本就是正统皇家嫡子。这消息在民间流传不过月余,青江路又突然传出一则更为轰动的消息:青江路平宁府城已被攻破,而领军将领竟是向来被认为一事无成、冷漠怪癖的翊钺殿下。
这消息不仅在百姓中掀起轩然大波,更令朝堂上下震惊不已,尤其是秦定一党。他们虽知晓翊钺殿下有习武,却从未料到他竟还懂谋略,能率兵打进青江路,且是压倒性击败平宁府内的二十万厢军。
凌家军似有神助,攻破了平宁府后,攻势锐不可当,一路长驱直下。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将青江路全境成功拿下 。
宰相府内此刻气氛异常安静,自建华路生变,他们便已经怀疑肃权太子之死有诈。可派人到建华路查看却又一切如常,建华路的三大监司均是他们安排的人员,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因肃权太子之死,有队厢军过于激动,早已被处理。而建华路每月送到相府的银钱也如常准时送达。
最让也们措手不及的是去年七月在江北、荆江路的那场战事,师弘承不费一兵一卒便把他们驻扎在山谷中的几十万大军收归到自己麾下。可谓损失惨重,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大量金钱养的几十万将士一夜间全被师弘承收为了正规军。可谓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