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3 章 建华水稻
百般抗拒的戴袀岁,终究还是畏惧老母亲的威严,当晚下工后便乖乖回了戴家村。至于相亲结果如何,戴星予既没参与,也没去打听。毕竟感情这事儿,旁观者再清醒,也唤不醒沉醉其中的人。
戴星予在霄澜的第七天,许权才回到裕泰恒。一听说戴星予前几日就来找过自己,他便马不停蹄地登门拜访。一见面便拱手致歉:“二少夫人,小人这几日到各县城巡查营生,让您久等了,实在是小人的不是。”
“许东家,理解理解。裕泰恒生意遍布大丰朝各地,辛苦你啦!我找你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前几日到裕安,看到棉花、棉布价格有所回落,想着来看看这边的售卖情况如何罢了。” 戴星予笑着回应道 。
“二少夫人,今年试种的棉花收成三万余斤,基本上能保证每百亩收成八千斤。除了部分送往军营,保障将士们御寒之外,剩余五千斤都投放到江北、广南等地售卖。明年,棉花种植面积会扩大至一千亩,如此一来,来年便能让更多百姓受益。” 许权详细汇报着这两个月棉花的相关数据。
戴星予听闻棉花种植面积已准备扩大,心里也安稳了许多,点头微笑道:“许东家,大丰朝真该给你记上一功。老百姓能吃饱穿暖,你功不可没呀。”
许权拱手附和道:“都是二公子、二少夫人提点小人,不然小人空有一颗为民谋福祉的心,也无处施展。”
戴星予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反而聊起建华水稻的事情:“建华水稻可有找到?” 其实她心里清楚,水稻肯定已经寻到了,毕竟灵境里的任务便是关于这水稻的推广。
“寻到了,二少夫人。而且派去的人在当地做过调查,建华水稻亩产比广南水稻亩产多出半石,且当地气候适宜,稻粒饱满。已有农户采用稻鸭共生法种植,这样一来每亩还能再多产出半石,最多的一户一亩产出了7石粮食。小人觉得可以在广南尝试三季种植。” 许权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信件递到戴星予面前,接着说道,“小人已在建华收了五千石粮食,其中二十石会送到戴家村,其余的均送到青江路与江茶路军营。”
戴星予接过信件,仔细查看起来,边看边叮嘱:“许权,收到的粮食不能一次性送到江南,不然容易引起怀疑,怕再生变故。”
许权点头应道:“是的,二少夫人。上月收了万石粮食,留下一半用于掩人耳目,会在店内正常销售,其余的分五次送到这两地。每月裕泰恒都有从广南、建华两地送粮食到江南以及京都等地,小人会多加留意的。”
戴星予听后,顿时觉得自己刚刚的指点有些班门弄斧了。许权在方面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她将刚才的信件交回给许权,笑着说道:“许权,往后这些事你自行看着安排就好。清婉如今临盆,我得兼顾筠香阁的生意。不过建华水稻的推广,你也要多费心。这可是造福百姓的大事,你和知府大人相熟,此事就托付给你了!”
正事谈完,戴星予知道许权今日刚回的穗兴,手头必然还有诸多事务亟待处理。留他用过午膳后便让他先去忙了。
戴星予回到戴家村时,许权送来的二十石粮食已经送到了,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大袋粮种,这可把她高兴坏了。她赶忙找到担任里正的二伯戴德信,兴奋地说道:“二伯,这袋稻种是从建华那边寻来的,比咱们现在种的稻种亩产能多出半石。要是用上咱们的种植法,最多能增产一石呢。而且,这稻种从种下到收成,只需三个月。咱们试种一批吧,一年或许可以种上三季也不好说。”
戴德信听到增收,无条件支持戴星予:“行,差不多也要春种了,正好拿这些稻种试种一季。我这两天就在村里问问有谁愿意试种的,你这稻种可够?”
“够的,别说咱村了,就算加上劲山村一同种植也是够的。你放心去安排。”戴星予信心满满地回应道 。
戴德信忙活了三天,最终的结果令人欣喜:戴家村与劲山村全体村民都决定试种新稻种。戴星予得知后,心里乐开了花,赶忙吩咐文远把稻种送到二伯家。这种稻种的种植方法并不复杂,没什么特别需要交代的,她满心期待着开春后的收成能给大家带来惊喜。
戴星予回到村里的第十天,许权再度来访,还带来了三个丫鬟。这三个丫鬟各有所长,一个擅长管账,一个厨艺精湛,另一个略通药理。此外,许权还送来了六个签了死契的木工。此前,孙钰韬、宋景威等人已回归各自的本职工作,新招来的木工在手艺上有些参差不齐。想必是李清婉向许权汇报过这一情况,所以这次许权贴心地把合适的人手都送来了。
新稻种下,人手充足,戴星予看着一切都在朝着好方向发展,她心中满是欣慰与憧憬,也盼望着身处江南的师凌裕也能事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