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朱雄英 > 第156章 福建流民之乱(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6章 福建流民之乱(五)

听到这里朱标有些疑惑地看着朱元璋,皱起眉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和期待地问道:“难道,父亲您有办法治好我身上的这种病毒吗?”他的目光紧盯着朱元璋,似乎希望从对方的眼神中找到答案。

朱元璋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芒,轻声回答道:“你啊,怎么就没发现雄鹰那小子最近总是偷偷摸摸地在捣鼓些什么呢?”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暗示,似乎知道一些朱标并不知晓的事情。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话,心中不禁一动。他开始回忆起最近与雄鹰相处的点点滴滴,试图从中找出一些端倪。然而,由于平日里他并未特别关注雄鹰的举动,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朱标急切地问道:“父亲,您说的这个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啊?快告诉我吧!”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渴望和焦急,因为他深知自己的病情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朱元璋见状,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安慰道:“别急,孩子。等时机成熟了,自然会让你知道的。不过,你也要相信雄鹰,他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说完,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朱标点了点头,虽然心中仍然存在疑虑,但他还是选择相信父亲和雄鹰。毕竟,他们都是他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此刻,他只能默默祈祷着这个所谓的秘密武器真的能够治愈他的病,让他重新恢复健康。

朱元璋想到了一个问题,说道:标儿,咱虽然察觉雄鹰这孩子在搞什么秘密武器,但是怎么引导他给你治病?

想到这里,朱标说道:咱们可以有意无意的用语言来引导不是?毕竟咱们可是专业的!您说是不是?

听到这里朱元璋没好气的打了一下朱标的脑袋,说道:就你聪明!

想到了朝政之事,朱元璋的脑袋是一个头两个大!

为何朱元璋一想到朝政之事便感到头痛欲裂?若仅仅只是平定叛乱之类的问题,反倒容易解决。然而,朝政之事牵涉甚广,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绝非轻易能够处理妥当。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未来走向,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面对如此繁重的责任和压力,即便是坚毅如朱元璋者,也不禁感到力不从心。

看到朱元璋一脸沉重的样子,朱标心中不禁一紧,但他还是鼓起勇气,主动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病症。随着话音落下,朱标突然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和惬意涌上心头。仿佛压在身上的千斤重担瞬间消失不见,让他整个人都变得轻盈起来。

看到朱标一脸轻松的样子,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你倒是轻松了,朝政之事你得站好岗位!

听到这里朱标撇了撇嘴,好奇的问道:父皇,看你一脸沉重的样子,想必有啥难事不好解决吧,说出不就轻松了?

朱元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愤怒。他没好气儿地说道:“这福建流民之乱啊,仅仅是冰山一角罢了。真正让咱感到最为棘手、最为头疼的,乃是隐藏在这背后的官场黑暗啊!”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沉重和忧虑,仿佛对眼前的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洞察力。

想到这里朱元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开口说道:“标儿啊,你以前可是从来都不会主动把你自己身上的病痛告知于我的啊!难道说……难道说你已经想好了要把皇位交出来给雄鹰那孩子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和不解,同时也透露出了一丝丝的期待和希望。

就在这个时候,数量庞大的流民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气势汹汹地攻破了厦门这座繁华的城市。他们如同一群饥饿的野狼,疯狂地冲进当地的官仓,毫不留情地抢夺里面储存的粮食。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朝廷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一时间舆论哗然,人们震惊不已!

令人震惊的是,堂堂厦门府尹毓恪,居然在面对敌人时选择了不战而逃!他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慌慌张张地逃离了战场,一路逃窜到了汕头县城。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本该肩负守卫一方重任的官员,此刻却沉迷于花街柳巷之中,在那些烟花之地闲逛,肆意挥霍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平府府尹张超正在全力以赴地赈济灾民。他积极调配物资,组织救援队伍,竭尽所能地帮助那些遭受苦难的百姓。

由于张超的努力,南平府的地界逐渐恢复了平静,灾民们得到了及时的救助,生活也慢慢走上了正轨。相比之下,毓恪的行为简直就是对职责的亵渎,他的懦弱和逃避让人感到无比愤慨。

就在这个时候,徐辉祖率领着他的军队正在向这边赶来,他们的目标正是要平定这场流民之乱。当然,徐辉祖可不是一个傻瓜,他深知单凭自己的力量可能难以完全解决问题。

因此,在行动之前,他还特意派遣了一些使者前往当地的参将那里,向他们传达了自己的意图和计划,并请求他们给予支持和配合。这样一来,双方就可以更好地协同作战,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于是乎,朝廷之上掀起了一股热潮,众人纷纷呼吁徐辉祖加快进军速度,尽早平息这场叛乱!朝堂之上,群臣激昂慷慨地陈词着,他们目光坚定,神情肃穆,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叛乱的担忧和对胜利的渴望。他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如果不能迅速平定叛乱,国家将陷入混乱,百姓也将遭受苦难。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徐爱卿,朕命你速速进军,不得有丝毫耽搁!务必早日平定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徐辉祖接过圣旨,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自己肩负着朝廷和百姓的期望,必须全力以赴,不辱使命。他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议战略,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将领们个个摩拳擦掌,表示愿意追随徐辉祖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在徐辉祖的带领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士气高昂,步伐坚定,带着必胜的信念奔赴战场。沿途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为他们送行,祝福他们早日凯旋归来。徐辉祖望着热情的百姓,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不负众望,平定叛乱,让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