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9章她要建厂子

另外从服装店火爆的生意中,姜黎觉察到了,服装行业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姜黎寻思着往后可以直接在京市这边开一家服装店,不然每次都需要从胜利服装厂进货比较困难。

唯一的问题是现在私人办企业不容易,华美服饰能办起来,是因为借着大队的名义办的,说白了还是集体的资产。

但是如果她要办的话,就属于私人办厂,不是集体办厂,想要顺利的办起来不容易。

目前还没鼓励私人办企业的政策,但是姜黎和普通人还是不一样的。

回头去找一下杨老,如果杨老那边可以支持一下的话,那么这件事还是能办的。

除了服装厂,姜黎觉得未来家电行业同样有前景,比如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这些。

不过洗衣机,空调暂时可能流行不起来,姜黎记得,很多家庭0几年之后才开始用得起空调,愿意买洗衣机。

在八九十年代,能用得上空调洗衣机的真的不多。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彩色电视机却非常的热销,很多家庭有条件的都会想着去买电视机。

因为这时代的娱乐方式太少了,能买一台电视机回来,可以大大的丰富人民的娱乐生活。

姜黎对于家电行业的前景很看重,所以觉得回头可以安排一下弄个家电厂。

既然要弄一个家电厂,回头像一些家电行业的技术都是得弄回国的。

不然就以国内这些家电行业的技术,很难降成本量产,和外国的产品更是没得竞争。

姜黎打算下回去国外办事儿时,看看能不能买下一些技术生产线。

目前忙完了服装店的事情,姜黎暂时打算休息休息。

就算要干事业,也不用这么着急。

对比起来,姜黎还是觉得生活很重要。

因为这段时间忙着生意上的事情,姜黎都已经晾了穆景勋有一段时间了,要是再晾下去,估计穆景勋都快成怨妇了。

所以开业生意稳定了之后,姜黎便将时间用在了陪穆景勋上面。

白天这家伙在特案部工作,晚上便来缠着她没羞没臊的生活。

不过快乐的日子没几天,穆景勋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去处理。

面对上面安排的任务,穆景勋自然不能拒绝。

就是想到要离开姜黎一段时间有些舍不得而已。

除了穆景勋要过去,这一次白子荣跟着穆景勋一道出任务。

两人走的匆忙,姜黎都来不及的给穆景勋准备点吃的带上。

等着穆景勋一走,姜黎休息了几天,便去找了杨老。

她去找杨老,是冲着办厂的事情去的。

作为私人,姜黎想要成功的办厂子,得到杨老允许,办起来肯定很简单。

有杨老的支持,很多手续都能免了,上面能给她开后门。

杨老见姜黎竟然找上门,便知道这丫头肯定是冲着什么事情过来了,便询问了这丫头来的缘由。

姜黎在杨老面前也没藏着掖着,便将自己的计划安排和杨老说了一声。

杨老听完,没有先答应姜黎的要求,而是询问道,“姜同志,原本我还以为你只对玄学上的事情有研究,现在看来,你对经济方面也是有研究的。

按照你来看,咱们推行的这个经济改革政策有搞头不?”

其实这个经济改革的政策推出来之后,上面也是有不同的声音的。

有的觉得改革势在必行,有的则觉得这样做的风险性太大。

但是眼下国内经济情况逼着他们不得不做出来一些政策的改变。

这会儿杨老想要找姜黎聊一聊,或许这丫头能给出来什么意见嗯?

见杨老询问起来了这件事,姜黎自然也是愿意去聊聊这事儿的。

姜黎便冲杨老道,“杨老,我对经济方面不算擅长,毕竟我不是经济领域的专家。

不过您既然询问我,那么我发表点自己的看法还是可以的。”

姜黎毕竟是从后世来的,知道这一次改革的重要性。

知道在这个政策推行之初,肯定是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上面对于这一次的改革可能也没有太多的信心。

这就导致姜黎必须得肯定这一次的政策,给上面多点儿信心,也能给杨老改革的底气。

希望这个政策能继续推行下去,甚至能再继续进行更好的改革。

姜黎说着,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杨老说了。

两人这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

听完了姜黎的话,杨老也更加坚定地推行这个政策了。

国家想要强大,人民想富裕,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只有让这个国家富起来,人民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这个国家才能真正的发展。

虽然姜黎不是经济领域的专家,但是杨老却觉得这丫头说的比专家还要好。

“好好好,姜同志,我会让这个政策继续推行下去的。对于你提的这些意见,回头我会让手下的人去研究。”

两人聊着,才聊到了今天姜黎找杨老的目的。

姜黎将自己想要办厂子的事儿和杨老说了。

虽说现在还没有私人办厂的情况,但是杨老觉得就冲着方才和姜黎聊的那些,私人办厂也得被允许。

只有办得厂子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这个市场才能更好的运转起来。

加上又是姜黎亲自开口的事情,杨老便爽快道,“姜同志,这事儿简单,回头我让人帮你安排一下。”

有了杨老这句话,姜黎便放心了。

建厂的事情她按部就班的来就行了。

在杨老这边聊完,姜黎便回去了。

而有了杨老的吩咐,姜黎请求办厂的事儿很顺利,京市工商局的领导亲自来找了她,帮助着她处理办厂的事儿。

首先办厂需要解决的就是场地问题,先得拿地,再建厂。

这年代的土地都是国有的,私人想要拿到土地不容易。

尤其是在京市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想买大片的土地建厂子,没有上面的特别安排,私人哪有这样的机会?

一般能拿地的,都是一些国有单位,姜黎在杨老的帮衬下,算是开了先河。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往后这种情况却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