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厄当前,技术无忧
“这……这旱魃也太不是东西了,专挑这时候来捣乱!”李明狠狠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碗“叮当”乱响,里面的茶水都溅了出来,洒在了那张刚摊开的地图上,洇湿了一大片。
他却顾不上这些,只是死死地盯着地图上那片被朱砂重重圈出来的区域,仿佛要把那片土地盯出个洞来。
徐光启站在一旁,手里捻着几根被晒得蔫了吧唧的麦穗,眉头紧锁,脸色比锅底还黑。
“大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北方几省,素来十年九旱,百姓们……苦啊!”
李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也不是唉声叹气的时候,得赶紧想办法!
这可是他推广新技术的关键时刻,要是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旱灾给搅黄了,那他之前做的那些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
更别提那些指望着新技术过上好日子的老百姓了……
“不行!绝对不能让这帮老顽固得逞!”李明猛地站起身,椅子被他带得“吱呀”一声,差点翻倒。
他口中的“老顽固”,指的自然是那些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的守旧派。
这些人,平时就看他不顺眼,巴不得他出点什么岔子,好落井下石。
这下可好,天灾来了,他们还不趁机跳出来兴风作浪?
果然,不出李明所料,没过多久,就有几个受灾地区的农民代表找上门来。
这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一看就是被旱灾折磨得不轻。
“大人啊,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为首的一个老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这老天爷不开眼啊,地里都干得裂开了缝,庄稼都快旱死了!我们……我们实在是没有活路了啊!”
“是啊,大人!您之前推广的那些个……什么新技术,我们本来还指望着能有点用,可现在看来……唉!”另一个中年汉子也跟着叹气,一脸的愁容。
“大人,要不……咱们还是用老法子吧?虽然收成少点,可好歹……好歹能有点指望啊!”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话里话外,都是对新技术的不信任,甚至隐隐有要放弃的意思。
李明听着这些话,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他强压着心头的怒火,耐着性子解释道:“乡亲们,你们的心情我理解,可现在放弃,就真的前功尽弃了!新技术,不是说说的,它是真的能抗旱的!”
“抗旱?大人,您说得轻巧!”老汉抹了一把眼泪,梗着脖子说道,“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什么旱情没见过?可像今年这么厉害的,还真是头一回!您那些个新技术,我们看着是挺新鲜,可真到了这节骨眼上,能顶什么用?”
“就是!大人,您别怪我们说话难听,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要是信了您的,最后颗粒无收,我们……我们可就真的没活路了!”
“你们……”李明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
他指着这几个人,手指头都在哆嗦,“你们怎么就不相信我呢?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大人,我们不是不相信您,我们是不相信这贼老天!”老汉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它要是不下雨,您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变不出粮食来啊!”
“谁说我要变粮食了?”李明瞪大了眼睛,怒吼道,“我是要让你们用新技术,把这旱灾给扛过去!”
“扛过去?怎么扛?大人,您就别说笑了……”
眼看着双方争执不下,气氛越来越紧张,徐光启连忙站出来打圆场:“各位乡亲,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大人说的没错,新技术确实有抗旱的功效。这样吧,咱们现在就去田里看看,让事实说话,如何?”
“去就去!谁怕谁啊!”老汉也是个犟脾气,一听这话,立马站起身,带着几个人,气呼呼地往外走。
李明也顾不上跟他们置气,连忙带着徐光启,紧随其后。
一行人来到田边,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的土地干裂得像乌龟壳,庄稼都蔫头耷脑的,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看看,看看!这就是你们的新技术!”老汉指着田里的景象,痛心疾首地说道,“这要是再不下雨,我们……我们可就真的要绝收了!”
李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到一块试验田前。
这块田里,种的是他特意从现代带来的抗旱品种,采用了最新的滴灌技术。
只见这块田里的庄稼,虽然也受到了一些旱情的影响,但比起周围的田地,情况明显要好得多。
叶片依然保持着绿色,茎秆也还算挺拔。
“乡亲们,你们看!”李明指着这块试验田,大声说道,“这就是新技术的威力!它虽然不能让庄稼一点都不受旱情的影响,但至少,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证一定的收成!”
老汉等人将信将疑地走上前,仔细观察着这块试验田。
他们摸摸叶片,看看茎秆,又扒开土壤,查看根系的情况。
“咦?这……这地里怎么还湿漉漉的?”一个眼尖的汉子突然惊呼道。
“是啊!这……这是怎么回事?”其他人也发现了异常。
徐光启捋着胡子,得意地解释道:“这就是滴灌技术的神奇之处!它可以直接将水和养分输送到作物的根部,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即使在干旱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这……这么神奇?”老汉等人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当然神奇!”李明斩钉截铁地说道,“这还只是其中一种抗旱措施,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办法,可以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大人,您……您真的有办法?”老汉的语气明显软了下来,眼中闪烁着希冀的光芒。
“当然!”李明信心满满地说道,“只要你们相信我,跟我一起干,我保证,今年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好!我们相信您!”老汉等人齐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希望。
“走,我们去下一块地看看,顺便看看这几处水井打得如何了。”李明挥手,示意众人动身,徐光启紧跟其后,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却未做任何交谈,步履匆匆,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砰砰砰!”几声闷响,像是有人在擂鼓,又像是谁家的傻小子在拿头撞墙——好吧,其实是李明在敲打那块特制的“抗旱成果展示板”。
这板子,是他特意请京城最有名的木匠老刘头打造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各种数据和图表,花花绿绿的,跟开了染坊似的。
“都来看,都来瞧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新技术抗旱,效果杠杠的!”李明扯着嗓子,活像个走街串巷的小贩。
不过,他这“吆喝”还真管用,不一会儿,展示板前就围了一圈人,黑压压的一片,脑袋攒动,像极了一群等着投喂的……咳咳,总之,人很多就是了。
李明清了清嗓子,指着展示板上那条高高翘起的曲线,声情并茂地说道:“乡亲们,你们看看,这条线,像不像你们过年时放的窜天猴?嗖的一下就上去了!这就是咱们采用新技术后,粮食产量的增长曲线!看到了吧?这可不是我吹牛,都是实打实的数据!”
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这……真的假的?看着也太夸张了吧?”
“嘿,你还别不信!我家隔壁老王,就是用了这新技术,今年他家那几亩薄田,硬是比往年多收了三成!你说神不神?”
“三成?乖乖,那可不得了!这要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听着众人的议论,李明心里那叫一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
他故意顿了顿,等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才接着说道:“我知道,一开始,大家伙儿心里都没底,觉得这新技术不靠谱,怕是瞎折腾。可现在呢?事实胜于雄辩!新技术,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说着,他指了指展示板上另一块区域,那里贴着几张照片,都是各地农民丰收时喜笑颜开的场景。
“你们看看,这些笑脸,就是最好的证明!新技术,不仅能抗旱,还能增产!让大家伙儿吃饱饭,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李大人,您真是我们的活菩萨啊!”一个老大爷激动地握着李明的手,老泪纵横。
“是啊,李大人!要不是您,我们今年可就惨了!”
“李大人,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听着这些感激的话语,李明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采用新技术。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大江南北。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在传颂着新技术的“神奇”。
总之,新技术的推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粮食产量,噌噌噌地往上涨,简直比坐火箭还快!
看着全国各地发来的捷报,李明笑得合不拢嘴。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游戏里的主角,一路开挂,所向披靡。
当然了,他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要想让新技术真正地造福百姓,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大人,您看这……”徐光启拿着一沓厚厚的资料,走到李明身边,欲言又止,神色间似乎隐隐有些担忧。
“怎么,光启兄,莫非是又有难处?”李明收起了几分笑意,微微皱眉问。
“正是,大人且细看……”徐光启的话还没说完,李明摆了摆手,示意他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