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爷子将李明阳叫到自己跟前,压低嗓音就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清晰的说着。

“日后在外做事可要留个心眼,表面老实的人也不见得背地里不会算计到你头上。”

李明阳只觉得像是一盆冷水直接泼在自己身上一样,顿时浇了个透心凉。

嘴上却仍是恭恭敬敬的。

“您的教诲我记住了。”

与老爷子攀谈过后,李明阳便要回家去了。

回想起陈天明每一次来自己面前主动请教问题时的模样,李明阳心头变向是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

纵使陈家人做事还算光明磊落,可这样的方式,李明阳还是有些无法接受的。

回家之后,李明阳便着手准备了出发的东西。

这一走,这京城的宅院就得闲出来了。

就算是能带着几个丫鬟佣人一起,也终究是不能有太大的排场的。

能减半的东西,一切缩减,路上还得带好自家的口粮。

光是准备这些,就耗费了李明阳两天的时间。

但好歹是将一切都装在了车上。

李明阳走的那日,楚老爷子没来。

只是叫人送来了一盒点心。

送其他的东西似乎都有着一定目的性,但只有这和吃的才能表现心意。

楚老爷子交给他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如今送来的更像是作为长辈对小辈的一番疼爱。

李明阳小心的收好。

本想着自己在本地熟人不多,应该不会有多少人来相送。

没想到竟有几位学子特地从国子监出来,只为送李明阳一路。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话虽然说的大了些,但好歹是让学生们品出了其中的真谛。

就连柳谦修今日都特地骑在马上送别。

李明阳看着他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一抹笑。

“还有一年便又是开考的日子了,这一次无论如何要遵从自己的本心,别去管着先前的种种,只看未来。”

这一年李明阳与柳谦修是师是友。

柳谦修心中更多了,几分不舍得。

“此次一别,不知何时还能再见,我也没什么好送你的,没有一块玉佩。”

柳谦修说着从腰间取出一块玉佩来。

“这是我一直携带在身上的,虽然材质一般,但好歹还值些钱,你这一次带着,若是路上有什么需要的就只管将他用了,也算是我留给你的一件东西了。”

看着柳谦修的那双眼睛,李宁阳心头一暖,立刻将那玉佩拿在手上。

“你放心,我一定会保管到我们下次再见时的。”

两个少年四目相对,彼此没有再说其他。

清风吹拂着二人的头发,再见面已不知是何时。

二皇子与太子的人没来。

反倒是二皇子,今日不知是什么心情,竟主动去了太子那。

“听说国子监很快便要换一位新的博士了。”

二皇子说着抬头看向太子。

“兄长为何好好的给太孙换了个班级?让两个孩子一起上学,互相比较着不是很好吗?”

太子的脸上仍是带着一抹平和的笑。

可眼睛里却分明透着一丝微妙的寒光呢。

“只是忽然觉得互相攀比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还是应当放平心态的。”

二皇子什么也没说,但太子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他又怎能完全不知呢?

“皇兄的心态一般人倒是比不得呢,看来我也有许多需要与皇兄学习的地方。”

二人没说太多,但心底里都有着各自的算计。

打从太子这出来后,二皇子的人便吩咐着自己的手下。

“南源那一带的人都打点好了吗?”

手下人立刻答允着。

“都已经按照您所说的去做了,绝不会有半点差池的。”

二皇子点点头,就坐在马车上,这路上恰好碰见了李明阳离去的队伍。

二皇子也仅仅是远远的瞧着,嘴上是一个字也没说。

楚鹤迁是个怪人,教出的徒弟也是。

李明阳大概也是继承了他夫子的志愿,一门心思的想要做些实事呢。

“哼,这样的人想毁掉未免太简单了些。”

只要将他心中所坚持的一切全部推倒,他心头的高强竟然已经不复存在了。

年仅十岁便高中状元郎,却在十二岁时做了个碌碌无为,忙活了一年,也没折腾出什么风浪来的安抚使。

这样的消息若是传出去,皇上定会死心。

到时这改善南源做工作自然还会落实在别人的头上。

自己得不了的,也绝不能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二皇子想着放下了向外张望的帘子:“回去吧。”

而李明阳自然也是远远的瞧见了二皇子的身影。

对此李明阳什么也没说,只是叮嘱着自家人路上要多加小心。

此一去路上至少要折腾个六七天的光景。

再加上尚未开春,风大路滑,雪花还没融化呢,这慢下来就要快十天了。

李明阳一路顺着官道在走,又有人一路护送着,好歹是没受什么苦难。

临近一处驿站时,李明阳特地下了车来,几步便来到了路旁,竟发现这路上的雪几乎消融了大半。

“你们这儿的天气暖的就这么快。”

李明阳找到了驿站的管事,轻声询问着。

对方满是惊诧:“这天气还算是暖吗?”

李明阳指了指路边的雪花。

“先前经过的那两处驿站,雪花都足有脚背那么厚,到了你们这儿却是浅浅的一层,若不是天气转暖,又怎会融化的这么快?”

听着李明阳的话,对方脸上的笑容中多少带着一丝苦涩?

“大人是从北方来的,自然不懂这南面的气候,此处虽然天气寒冷,但冬日却下不来多少的雪,这已是全部了。”

竟只有这些。

李明阳的面色多少发生了些变化。

上辈子他虽然没有过种地的经验,但却读过不少农学类的书。

这辈子更是出自于农户之家,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种地的经验自然也是积了一些。

这地的养分是有限的,滋润程度也有不同。

等到冬日的雪一化开就能作为入春时的一场甘霖,将地皮打湿。

水为万物之源,也是唤醒地皮的一个法子。

却不想这干旱不仅是夏日,就连冬日也是如此,纵使是在大雪纷飞的季节,也只是浅浅的染白了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