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农家子,科举当自强! > 第58章 造谣是要付出代价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章 造谣是要付出代价的

只是这些,就足够帮到村里人不少了。

“各位若仍有不懂,可来书院内寻我。”

此刻李明阳满脸写着认真,在她的脸上更瞧不见一个七岁的孩子应有的稚气。

举手投足之间,除了书卷气,还带着一丝老成。

仿佛这一刻,他并不是一个七岁的年轻人,而是个有着丰富人生阅历之人。

送走了这些农户后,李明阳这才回头看向楚鹤迁。

“夫子今日早些给书院内的其他弟子放了假,连我也是要休息的吗?”

楚鹤迁被他说的有些错愕,随后才明白李明阳的话外意。

“你倒是聪明。”随后便带着李明阳直奔自己的房间。

能单独与夫子接触的机会不多,如今有了,自然是要好好把握的。

不一会儿,楚鹤迁的房间中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看着李明阳三两遍就将书本上的内容记了下来,楚鹤迁的眼中更多了一丝欣赏。

在他的身上,楚鹤迁竟瞧见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终于,在李明阳将水渠灌溉的事传授下去的五天后,老天终于舍得降下一场雨了。

整整二十几日不见一滴水,家里有精壮汉子的都累趴下了不知多少,而那些仅有老幼孺妇的人家,只能将一切寄托于神明。

倒是由李明阳指导的那些村落的日子好过些,靠着竹筒分流就能浇灌,好歹是不至于毁了庄稼。

晌午的阳光总是格外炙热,高高的挂在天上,像要将世上的一切都烤化了一样。

从绣楼出来,张氏才刚刚换了几百文钱,转头便要去给李明阳买些纸笔。

银子左手收进来,又从右手花出去,这么一折腾,真正能留下的也不过两百文。

但只是这些,张氏就已经够高兴得了。

而李宝成则是带着自家刚刚养肥的兔子来到了集市上。

大半年的光景,送到夫子手中,又转送到乡间的兔子已经够多了。

剩下的这些就要自行变卖了。

县里人能吃到野味的机会可不如乡村,这四五只兔子才刚刚放到市场上,没一会儿就全卖光了。

看着手中多出来的银钱,李宝成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狗娃还真是给咱家找了个不错的赚钱法子。”

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三九寒冬,兔子这东西总能产下几窝来。

不仅解决了自家吃肉的问题,还能变卖出钱来。

关键是李明阳如今有了秀才的身份,这一大片地若是都算在李明阳的名下,还能节省下不少开支。

“在外面就别叫狗娃子了。”

张氏赶紧提醒:“咱家儿子以后是能成大事的,在县里一口一个狗娃不好听。”

李宝成尴尬的挠头:“是,要叫李明阳了。”

哪知这话才刚一出口,便有人满脸差异的凑了过来,愣是将李明阳从头到脚的打量了一番。

“你便是李明阳?”

此人看着十分陌生,应该不是曾经认识的。

李明不明所以,点了点头:“正是。”

没想到那人听说了后,竟一下将自家孩子叫了过来。

“你瞧瞧这位,那可是城中有名的神童,才七岁,才学可是比得上那些上了岁数的夫子,还不赶紧去和人家聊聊?”

别说是李家夫妇惊讶。

就连李明阳自己都没想到,如今自己在这县城里机竟会有些名气。

偏偏那男人家的孩子是个闷葫芦,半天都说不出一句来。

气的男人在自家孩子身上敲打了两下。

再看向李明阳时,眼神不像是在看孩子,更像是在看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夫子。

“能够连中三甲,确实不易,听说你还改进过水渠?”

这个年代,消息总是穿的十分慢,榜单上只见名字,这个年代又没有照片,许多人都是知道县里出了这么个神童,却没人知道这神童到底长什么样子,只能心中胡乱猜测。

再加上乡下这些农户进县城买卖东西时,时不时的会念叨得了一个七岁孩子的济,就让李明阳这名字更传的广远了。

起初才是一人,慢慢的竟有七八个凑上前来。

他们看着李明阳的眼神或崇拜,或惊讶,让见过了大场面的李明阳竟有些受宠若惊。

等到这些人散了,李明阳的耳根子这才算清净了些。

再看自家爹娘,脸上早已写满了惊喜。

李家出了个神童,如何能不让他们骄傲?

这时间一耽误,已是正午时分。

若是饥肠辘辘赶回家去,恐怕真是要饿坏了。

李宝成今日也是高兴,带着娘俩找了附近一家面馆。

张氏原本还有些心疼,却被李宝成提醒。

“如今咱家狗……李明阳,可是有出息了,一年到头不光能给咱家省钱,还能赚到不少,这点钱不必心疼。”

张氏一听倒也是笑了出来。

“还真是。”

而李明阳的名字再次被提起时,也引来了不少人的目光。

不过,有人赞扬,就有人对此不爽。

街上立刻有人冷笑出声。

“不过是个毛头小子,还真被你们当成是神童了,说不定这考试都是替考来的。”

对方的语气中满是讥讽的味道。

替考二字一处,现场气氛瞬间变了。

七岁的孩子连中三甲,确实有些超乎常人的认知了。

那之前,他做出的那些贡献,也是别人帮衬着才有的成就?

两旁人正议论,李明阳却坐不住了。

一下站起身来朝着街上看去。

正瞧见一人满脸不屑的站在街上,时不时地朝着里面看来。

此人满脸横肉,虽是一副书生打扮,可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说不上的蛮劲儿。

最关键的是额头上还带着一道疤痕。

乍一看,李明阳对这人还没什么印象。

但仔细辨认,顿时恍然。

这不正是之前参加县试时待在自己旁边,想着要看自己答案,还弄断他一支笔的人么?

名字李明阳是记不得了。

但这张脸倒是十分眼熟。

先前在县试时找他的麻烦还不够,如今竟打上坏他名声的主意了。

“造谣生事,毁人清誉,实乃小人之为,君子所不齿也。”

一句后,李明阳直接走出了店面,来到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