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枪管还没做出来吗?”

王川突兀的开口问道。

正懊恼的几人顿时一惊,接着猛地转头看去。

见到来人是元首,几人松了一口气,毕竟这地方不是谁都能进的,然后站直身体。

这个时候,一名年过半百,身材矮小,留有胡须的老铁匠从几人中走出,羞愧的低垂着脑袋,说道:

“元首,很遗憾,枪管我们未能造出来,辜负了您的期望,火统的枪管根本达不到您提的要求,我们甚至包了三层铁皮,最后的结果依旧是炸膛。”

王川轻轻一笑,拍了拍他肩膀,宽慰道:

“这不怪你们,这东西不是想造就能造出来的,对了,我给你们的图纸,你们手戳出来了吗?”

那老铁匠点点头,说道:

“做出来了!”

王川眼睛顿时一亮,急忙催促道:

“快带我去看看。”

那老铁匠侧开身体,做了个请的手势,恭敬道:

“元首这边。”

很快,王川跟随老铁匠穿过一个工棚,来到另一个工棚,入眼便见一台简易版手动子弹冲压机。

其旁摆着各种机械加工的工具。

例如,钳工锤、台虎钳、套筒……

王川脸上笑容都没停过,忽然庆幸自己是学机械工程的,如果是文科生,那就完蛋了,想搞工业革命,光是很多机械加工理论都不知道。

甚至工具都不知道有什么。

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却是手戳机床的前提条件,有了机床,工业发展才有先决条件。

当前的拦路虎就是钢材的问题。

而王川唯一知道,就是汉阳造和马克沁枪管都是用中碳钢做的,像火铳用铁皮包两层枪管绝对不行。

得用蒸汽锻打机捶打中碳钢,得到铁棍,在用机床钻孔,然后拉出膛线,这样出来的枪管才能用。

动力方面自然不是问题。

毕竟有蒸汽机提供动力,

他走到一台钻孔机面前,小心翼翼伸手抚摸着,仿佛在摸什么珍稀宝贝一样,生怕用力过大给它摸坏。

“钻头做出来了没有?”

那老铁匠摇了摇头,遗憾道:

“没能做出来。”

听得这话,王川并不奇怪,连中碳钢都没能搞出来,何况是高碳钢,毕竟钻头制作需要高碳钢。

“带我去炼铁区。”

那老铁匠立刻在前带路。

王川在后面跟着,不停的四处打量,他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来工业区这边了,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首先人员方面多了不少。

其次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规划合理,不像以前就几个破烂棚子。

很快。

他来到炼铁区,这里有数十座高炉,此刻正冒着浓烟,有人不停加入燃料、有人不停的拉风箱、有人铸铁……场面极其壮观。

“将负责人叫过来。”

他冲老铁匠吩咐道。

那老铁匠并没有动作,而是转过身来,说道:

“元首,我就是负责人。”

“哦!”

王川饶有兴趣的打量起老铁匠,一时间竟想不起名字,问道:“老先生如何称呼?”

毕竟能成为两个研究方向的负责人,没点真材实料肯定是不行的。

那老铁匠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答道:

“我叫金允华。”

王川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我给关于炼铁方面的书籍看了吗?”

金允华答道:“看了,很多还是上夜校才认识的字,不过很多无法理解,这一年多时间里我都在钻研那本书,但收获有限。”

“原来如此!”

王川恍然大悟,毕竟古人没有经历过系统学习,工匠大多数都是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缺乏。

虽然他对冶金方面不是很了解,但却知道一种原始的炼制中碳钢的方法。

贝塞麦转炉法。

十九世纪中期发明。

将熔融生铁倒入梨形转炉,吹入空气氧化杂质,通过控制吹气时间,吹气时间越长,碳氧化越彻底,碳含量越低。

一般通过工匠观察火焰颜色与亮度,来决定停止吹炼的时机。

当即王川命金允华拿来铅笔和纸张,画出梨形转炉图纸,并且标注其要求,然后拿给金允华,吩咐道:

“给我将这东西搞出来。”

金允华接过图纸,细细看了起来,越看他眉头皱得越深,因为他看不出这东西用来做什么,但也知道,不该知道的别问。

于是他转身离开。

来到炼铁高炉旁,叫来七八人研究了下图纸,当即开始动工。

随着蒸汽机锻打机启动,咚咚咚的声音响起,王川则是坐在不远处,看着几人锻造,时间一晃而过,来到黄昏,一个水桶大小的梨形转炉被造了出来。

“很好!”王川围住梨形转炉看了看,隔热做了,留出了隔热空间,“准备好铁水,浇灌进这里面去。”

那几人立刻将梨形转炉带到高炉旁,吩咐工人将铁水倒入。

“快,吹气。”

王川语气急促的命令道。

几名负责拉鼓风机的铁匠,立刻卖力吹气,累得满头大汗,即使手发酸也不敢停下丝毫。

而王川眼睛则是一眨不眨的盯着火焰亮度和颜色。

不知过了多久,他猛地抬起手,声如洪钟下令:

“够了!”

那负责吹风的几名铁匠。

此刻,全身被汗水打湿,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王川围着那梨形转炉查看,脸上满是喜色,他成功了,中碳钢他大学时期经常接触,绝不会认错。

当即他哈哈一笑,看向金允华,问道:

“刚才的步骤可看清晰?可记清楚?

金允华点了点头,答道:

“看清晰,连火焰颜色和亮度我都记清楚了。”

王川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吩咐道:

“将这钢加热,在用蒸汽机锻打给我反复捶打,锻造成圆柱形长条。”

“是!”

金允华带着几名铁匠就来到蒸汽机锻打前,开始按照王川的要求锻打。

一个时辰后。

王川拿着大拇指粗的中碳钢圆柱长条,嘴角根本压不住。

或许一年前的工业基础造不出来。

但现在的工业基础,只要有技术支持,绝对能造出来,随即暗自道:

“接下来就是高碳钢钻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