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药香伴仁心 > 第104章 豫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1周的会诊,师徒三人告别李元松,继续开始了他们的游历。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又会是怎样的旅程呢?

豫城,一座历史悠久而充满现代气息的大都市,当他们乘车进入这座城市时,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与古典建筑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里凝结了几重意味。蒋师傅、文老与林婉儿三人心中都怀着对中医文化的热忱和敬意,他们此行的目的之一便是前往市内着名的中医博物馆,探寻那一段段被岁月淬炼的中医史料。

踏入博物馆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高大的匾额,上书“传承中医,厚植华夏”八个大字,楷书庄重有力。馆内光线柔和,布置古朴典雅,每一件展品似乎都在低声讲述着历史的故事。展厅里,一排排精心摆放的古籍、药典和医具,散发出淡淡的墨香和草木气息,让人不禁屏息凝神。文老走到一处展示架前,指着一本泛黄的古籍,轻声说道:“这本《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作,它不仅记录了医家治病的智慧,也传递了‘治病求本’的理念。”

林婉儿仔细端详着每一件展品,眼中闪烁着光芒。她看见一组展示台上陈列着各个时期着名中医的画像和手稿,有古代大医傅青主的真迹,也有清末民初中医大家的治疗记录。她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仿佛自己正站在这些先贤的肩膀上,吸取着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

文老走到一处展柜前,柜中陈列着一套古老的针灸器具,每一根银针、每一块铜人都历经沧桑,却依旧闪耀着历代医者传承的光芒。他轻声对婉儿说:“这些器具不仅是工具,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中医几千年的发展,也见证了无数医者的仁心仁术。”

文老目光中满是欣慰与自豪:“看着这些展品,我仿佛听到了古人的叹息与期许。中医之道,不仅仅在于治病救人,更在于那份传承与创新。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不只是为了解病,更是为了寻根问底,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医理之美。”

三人缓缓在博物馆中游走,时而驻足于精美的古籍旁,时而凝视着历代名医的遗物。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厚重,他们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虔诚。林婉儿心中暗想:“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医,我不仅要学好医术,更要继承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今天所见所感,必将成为我今后行医路上的灯塔。”

随着参观的深入,他们还看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展示区,那里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现了古代药材的采集、炮制以及诊治过程,使得中医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婉儿看得出神,轻声说道:“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技融合,既传承传统,又适应当下,这才是中医发展的未来之路。”

文老叹道:“医者仁心,治病救人,不仅在于我们怎样用药,更在于我们怎样传承那份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病人心灵的关怀。每一件展品,每一个医具,都在诉说着这份信念。”

夜幕降临时,豫城中医博物馆内外依旧热闹非凡。院内古朴的装饰、历代医具和悬挂的医书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中医文化的传承。馆外,排队看诊的病人络绎不绝,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令人振奋。三人站在门外,望着那些因病而来却满怀信心的面孔,心中无不感受到中医得以发扬光大的欣慰与自豪。

在豫城的中医博物馆参观结束后,文老、林婉儿和蒋师傅走出博物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街头,微风轻拂,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三人感受着博物馆内厚重的中医文化氛围,心中对中医的敬仰更加深厚。

“今天的收获不少,不仅看到了许多珍贵的中医史料,还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文老一边走着,一边感慨道。

婉儿点头赞同:“这些史料展示了中医千年的智慧,作为中医的传承人,真的感到自豪和责任重大。”

文老也露出微笑,补充道:“中医文化如此深远,我们要继承的不仅仅是药方和治疗方法,更是医者的仁心与责任。”

三人步伐轻松地走在街道上,决定去附近的小餐馆用餐,休息一下,聊聊今天的见闻。小餐馆看起来非常温馨,里面的桌椅整洁,墙上挂着几幅民俗画,充满了人情味。老板亲切地迎接他们,三人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的街景很有地方特色,老街的热闹与繁华,和餐馆里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服务员很快端上了热腾腾的饭菜,香味扑鼻,大家开始放松下来,聊起了中医博物馆里的展品,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正当三人享受着这顿简单却温暖的晚餐时,餐馆老板忽然走了过来,满面笑容,语气中带着敬意:“三位,听你们说是去了那个中医博物馆是吧,那可真是一个好地方。里面的展品我可听很多人说过,都是真的好东西呢。而且不是有那个名医馆吗,那里的名医可是有真才学的。我几年前得了严重的咽喉痛,去大医院看了好几次,开了很多药吃了都没什么效果。后来听说附近有家中医诊所,找了中医看诊,结果只给我开了一次药,没多久就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三人听到老板的叙述,心里也非常高兴,听到一个陌生人如此推崇中医,每一个中医爱好者的内心都是非常感动的。老板继续说道:“中医确实解决我大问题,别看咽喉痛,可是把我给折磨得难受得不得了。后来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也愿意去看中医,只是真的有点贵。”

文老眉头一挑,心里不禁有些警觉。婉儿问道:“贵,怎么个贵法呀?”

“就拿我那个咽喉痛来说吧,挂号费200,医生给我开了半个月的药,1500块,你看这就1700了。虽说真的就好了,但是价格上也算不得便宜。一般我们还是就买点成药,当然实在是成药吃不好的,贵也就贵点,他们是真能看好的。”

“1500元,一次就开半个月的药?”婉儿忍不住低声问道,“平时的呢,你们平时如果去看病都是这样吗?”

老板稍微有些尴尬,但仍然说道:“就是差不多这个价格,那个挂号费也贵啊,如果看个几次也要小一千的,光挂号费。”

蒋师傅从容地问道:“也就是说,病还是能看好的,但是价格基本上就是这样。是这个意思吗?”

老板有些不解地看着师徒三人:“对的,这可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医馆了。除了贵点没别的毛病。是真的给人治病的,比那些花了钱治不了的好多了。贵吧也就认了。”

文老轻轻点了点头,显然意识到这个中医馆的问题。“看病不在乎药量的多寡,而在于辨证施治的精确与否。”

婉儿补充道:“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而不是简单地一药适用所有人。过多的药物使用,特别是在治愈后依然重复开药,可能存在滥用药物的风险。”

蒋师傅也郑重其事地说:“不仅如此,价格过高的药品如果没有明确的疗效支持,反而可能伤害了患者的信任。这种治疗方式若是普遍存在,必定会影响中医的声誉。”

文老问道:“这么贵的价格,你们就没有人提出过质疑吗,或者监管部门也没有人来干涉过吗?”

餐馆老板说道:“这我们也不懂啊,人家治病也真的治好了的,也不是骗子。贵点就贵点吧。我去那个大医院没看好不也算了吗。”

老先生点点头也没再说什么,心中默默记下了此事。

婉儿看着师父严肃的表情也不敢多说什么,心中掂量着师父肯定生气了。这医馆虽说治病,但是这操作懂中医的人都知道。不知道多坑了多少钱。

第二日,师父也没有再说去什么景点转悠,而是去了当地的医药批发市场转转。看到当地的医药价格都比其他地方要贵两到三成,心中更是气愤不已。他辗转约到了一个当地的一个医药界的老朋友,两人约在了一个不错的茶馆相见,婉儿也陪同者着文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