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进来的仍然是一位女士,只见她神情疲惫,气色不佳,显得焦虑不安,进入时站在门口略显迟疑。文老和林婉儿静静地等待着。
问诊开始:
王女士(声音略显低沉,脸上带着焦虑):
“老先生,我的身体最近一直不太好,总是觉得很累,特别是胃不好,吃什么都不想吃。胃胀得很难受,胸口常常闷闷的,有时还会觉得心烦气躁。我现在整天觉得心情压抑,压力大,晚上总是睡不着,脑袋也常常沉沉的,感觉一事无成。”
文老(神情淡定,缓慢地开口,问道):
“你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有没有其他的症状,像是头痛、眩晕、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秘等?”
王女士(眼神闪烁,显得有些不安):
“已经有几个月了。头痛的话有时候也会发生,特别是早晨起床后,像有东西压在脑袋上。食欲不太好,吃了东西也没什么胃口。至于大便,有时会很干,几天才排一次,而且肚子经常会觉得胀胀的,按上去也有点痛。”
林婉儿(迅速记录病症,并作初步分析):
“这个患者的症状综合来看,考虑肝郁气滞导致脾胃虚弱,情绪长期不畅,肝气郁结,压迫脾胃,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出现了胃胀、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
文老(思考片刻,问道):
“那最近是不是压力特别大,或者心情不好,遇到过什么烦心事?”
王女士(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低声说道):
“是啊,最近工作一直很忙,而且一个人带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得我一个人做,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候心情也不好,觉得自己很累,但又做不完事情,晚上也睡不好,总是想着事情。”
林婉儿(结合症状分析,快速做出辨证推断):
“肝气郁结引起脾胃不和,脾胃运化失职,导致食欲减退,胸闷,便秘。王女士的失眠、头痛也和肝气郁滞相关,可能是情绪过度压抑,肝气无法疏泄,形成了气滞血瘀的局面。”
文老(轻轻点头,认可了林婉儿的分析,便开始问道):
“王女士,你的情况需要调理肝气,舒解情绪,疏通脾胃。既然你的症状由肝气郁滞和脾胃虚弱引起,那么我建议通过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来进行调理。”
文老继续开方:
方剂:
柴胡:9g(疏肝解郁,舒畅气机)
香附:9g(舒肝解郁,调和脾胃)
白术:10g(健脾益气,燥湿)
茯苓:10g(健脾利水,渗湿)
陈皮:6g(理气调中,燥湿健脾)
枳壳:6g(疏肝解郁,行气宽中)
甘草:3g(调和诸药,调和脾胃)
文老(端坐,慢慢开口,解释方药的作用):
“这个方子主要是针对你的气滞和脾胃虚弱。柴胡和香附疏肝解郁,帮助你舒解压力和情绪;白术和茯苓健脾益气,消除湿气;陈皮和枳壳理气宽中,帮助消化;甘草则是调和药性,帮助脾胃恢复。”
林婉儿(听着师父的讲解,认真记录,心中感叹文老对药方的细致把握):
“这个方子既针对气滞,又结合了脾胃虚弱的情况。师父非常注重患者整体的调理,考虑到了脾胃的运化功能。”
王女士(有些不解,但仍点头表示感谢):
“那这个方子需要煎服吗?怎么吃?”
文老(温和地回答):
“是的,煎服。每日三次,饭后40分钟服用。先泡20分钟,煎两次,第一遍30分钟,第二次40分钟,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注意保持情绪平和,避免过度劳累。”
王女士(显得有些释然,感激地点头):
“谢谢老先生,我会按照您的方子来调理的,之前确实是太压抑了。”
林婉儿(看着王女士逐渐松弛下来的神情,心里默默提醒自己,以后做医生,要关注的不仅是症状,还要用心去倾听患者的感受。她感到自己作为医生的责任在慢慢加重。)
这时,文老和林婉儿完成了这一病例的诊断和方药开具,患者王女士看着药方,感到一丝希望。这不仅是药方的力量,更是医者温暖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