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1章 贾诩手段1

秦羽独坐案前,目光悠然穿透雕花窗棂,静静凝望东南方那渐渐泛白的天际。

檐角的铜铃在轻柔的晨风中微微颤动,清脆的声响仿佛一把时光的钥匙,将他悄然带回那些招贤纳士的往事之中。

犹记得招揽国渊之时,秦羽深知这位农学大家对农事器具的痴迷与执着,特意精心安排,命人将改良过的耧车整整齐齐地摆在通往大秦镇的官道旁。

为了确保能吸引国渊的注意,秦羽提前派人多方打听国渊的行程,算准他必经此路。

那耧车设计精巧,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

车身以坚韧的橡木打造,表面打磨得光滑如镜,在阳光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

耧斗的形状经过反复试验,能够精准地控制种子的播撒量,既保证了土地的利用率,又避免了种子的浪费。

耧腿则采用了特殊的弧度设计,入土轻松,行走平稳,即使在崎岖的田地上也能顺畅作业。

国渊行至此处,瞬间被这新颖的农具所吸引,他停下脚步,围绕着耧车反复观摩。

时而蹲下身子,凑近仔细端详耧斗的构造,用手轻轻拨弄着里面的机关。

时而伸手触摸耧腿,感受其材质与工艺,如此这般竟驻足了整整三日。

期间,国渊废寝忘食,饿了就啃几口干粮,困了便在一旁的树下打个盹。

他还不时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在纸上记录下对耧车的观察与思考。

就在国渊专注抚触耧腿时,秦羽扮作巡田官吏,不着痕迹地现身。

他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耧车旁,自然而然地执起耧车辕架,一边演示一边说道:“此物斜斗开三窍,恰合先生《农书》所言‘播贵在均’之理。”

国渊闻言,瞳孔猛地一缩。这部尚未刊印的农书手稿,一直被他视为心血结晶,深藏于家中,竟已被誊抄在领主书房,这怎能不让他又惊又喜。

惊讶于秦羽对他的关注细致入微,喜悦于自己的学识能被如此看重,当下便觉找到了知音。

贾文和,心思缜密,手段奇巧,为招揽程昱与陈宫,精心设计了一场连环局。

他以“治世良臣”为题,广发请柬,邀请四方贤才共赴雅集,品评时政。

为了让这场雅集更具吸引力,贾诩不仅请来了数位在文坛与政界颇具声望的名士,还准备了丰盛的酒菜与珍贵的礼品。

雅集的场地选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园林中,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营造出一种高雅而闲适的氛围。

程昱欣然赴会,席间众人高谈阔论,酒过三巡,程昱渐渐酒酣耳热,谈兴正浓。

他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对当下的局势分析得头头是道,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贾诩设宴时,特意将程昱席位安排在竹林七贤画像下。

当程昱论及“乱世重典”时,屏风后忽然转出捧着《法经》注疏的满宠。

满宠神色沉稳,眼中透着睿智,他一出现便与程昱就“刑名之术”展开激辩。

两人你来我往,妙语连珠,观点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这场激辩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案上漏壶的清水竟换了三次。

在这激烈的思想交锋中,程昱对满宠的才学暗暗赞赏,同时也对这场雅集背后的策划者充满好奇,更为大秦镇能有如此人才济济的氛围所触动。

恰在此时,陈宫神色匆匆,带着大秦镇有中兴之相的密报闯入。

陈宫故意气喘吁吁,满脸焦急,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他详细讲述了大秦镇在秦羽的治理下,如何发展经济、整顿治安、安抚百姓,言语间充满了对大秦镇的赞誉。

陈宫带来的密报实则暗藏玄机——帛书浸过特制药汁,唯有在藏书阁夜明珠下才能显出“颍川荀氏”四字水印。

待程昱与陈宫随暗探潜入大秦镇,陈宫找借口引程昱进入藏书阁。

当程昱在夜明珠的光芒下,无意间发现帛书上的水印时,心中大为震动。

这让他确信大秦镇已与士族大家暗通款曲,背后有着强大的势力支撑和深远的谋划,当下便决定投靠大秦镇,更是说服了陈宫一起投靠。

那夜,当他们踏入大秦镇,恰逢万户捣衣的市井喧闹与戍卫换岗的金柝之声交织在一起。

街道两旁的店铺灯火通明,人们或是在店内忙碌,或是在街上悠闲地散步。

孩子们在街边嬉笑玩耍,老人们则坐在门口谈天说地。戍卫们步伐整齐,神情严肃,彰显着大秦镇的威严与秩序。

昏黄的灯光下,街道上行人往来,井然有序,一片祥和。

程昱手抚剑柄,微微沉吟:“此间繁华气象,井然有序,竟似光武初年的太平盛世啊。”

那一刻,大秦镇的勃勃生机与安稳繁荣,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张昭踏入大秦镇的镇门,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为之惊叹。

朱雀大街上,酒旗在微风中猎猎招展,散发着诱人的酒香。

为了营造出这热闹的氛围,秦羽提前安排商家们精心布置店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与美食。

街道上还摆放着五彩斑斓的花灯,即使在白天,也显得格外绚丽。

一队蒙童,身着整洁的服饰,手捧着简牍,正列队而过,口中念念有词,那清脆的诵读声预示着他们是大秦镇未来的希望。

这些蒙童都是秦羽特意挑选出来的,他们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代表着大秦镇对教育的重视。

张昭驻足酒肆时,柜台后算账的赫然是乔装改扮的王诩。

王诩眼神敏锐,一边佯装算账,一边留意着张昭的反应。

当蒙童列队吟诵“王于兴师,修我甲兵”时,王诩状若无意道:“此童谣前三日刚由邶风堂谱成。”

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暗暗传递出大秦镇文化建设的活力与底蕴,让张昭心中一动,意识到这里不仅繁华,更有着深厚的文化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满宠则独自踱步至刑狱司的廊下,静静地聆听老吏讲解新修的《田讼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