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三行遗书!
苏北紧接着开始刷起了下一个视频,
【三行遗书!】
大秦位面。
始皇帝那威严而深邃的双眸之中,此刻竟弥漫着浓浓的疑惑与不解之色。
他紧紧地盯着眼前那神秘出现的“三行遗书”,
心中暗自思忖:
“此人究竟遭遇了何等绝境,才会如此决绝地下笔写下这仅有三行的遗言?”
在这位千古一帝的认知里,遗书往往承载着一个人生前最后的心声和遗愿,通常都会洋洋洒洒地书写长篇大论,以尽可能详尽地交代后事。
然而,这所谓的“三行遗书”却打破了他的固有观念,让他不禁对其背后所隐藏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大汉位面。
与此同时,刘邦正昂首望天,那张略带痞气的脸庞之上,此时也浮现出了明显的不屑神情,但同时还夹杂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疑惑。
他轻撇嘴角,喃喃自语道:
“这后世之人竟然写遗书都只肯写上区区三行?
这可真是闻所未闻!
不过……为何偏偏就是三行呢?这其中定然有着不为人知的缘由吧。
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情感,才能促使他们只用三行文字来总结自己的一生?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又或者是发生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唏嘘不已的变故呢?”
【朋友的喜欢污秽不堪,你我的喜欢全是细糠。
今日主题,‘三行遗书!’
睡眠是死亡的小样!
今天,试试正装!
今晚不回家吃饭了,明晚也不回了!我爱你老妈!
我没有消失,只是换一种方式存在,当你想起我的时候!
来看我时别带酒了吧,我知道你不会喝!带一瓶嘴甜的饮料就好!
假如我真的变成了鬼,我不会吓人,我会爱你!
坟前种红豆,因为红豆生男模!
鲜花太贵了,用野草纪念我吧,遍地都是,生生不息!】
在那广袤无垠、繁荣昌盛的大唐位面里,
宏伟壮丽的太极宫宛如一座巨大的宫殿堡垒,矗立在长安城的中心地带。
此刻,在这座宫殿深处的一间静谧房间内,唐太宗李世民正静静地坐在御座之上,他那双深邃而威严的眼眸此时竟微微湿润,其中蕴含着晶莹的泪花。
透过那朦胧的泪光,可以看到他的眼底深处满是对于未来的深深思索和忧虑。
只见他缓缓地抬起头来,目光凝视着远方,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看到那遥远的后世景象。
“三行遗书……寡人实在难以想象,这些后世之人在面对死亡时竟然能够如此地坦然和释怀!”
李世民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叹与感慨。
“是啊,他们说得没错,人生在世之时,就应当尽情地去享受这个世界所赋予我们的一切美好,去追逐梦想,去体验各种不同的经历;
然而一旦生命走到尽头,便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了啊!”
想到此处,李世民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那些后世之人用如此轻松的口吻谈论着死亡,仿佛那只是一场再平常不过的旅程终点。
这种洒脱和淡然,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饱含着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无畏勇气,着实令人为之动容,心生感动。
大宋位面,广袤无垠的土地上,阳光洒落在儋州这片偏远之地。
已逾花甲之年的苏轼,历经岁月沧桑,此刻正站在海边,眺望着远方波涛汹涌的大海。
他那原本深邃而锐利的眼眸,如今已满是释然与平和。
海风轻拂着他花白的胡须和略显憔悴的面庞,但他的身姿依然挺拔如松。
只见他微微仰起头,轻声呢喃道:
“三行遗书,短短几个字,竟蕴含着如此深刻的人生哲理,道出了后世之人应有的豁达胸怀啊!
这其中更有一种处世淡然、不为世俗所扰的超脱态度。”
回想起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苏轼感慨万千。
他曾金榜题名,名动京城;也曾因直言进谏,遭受贬谪。
然而,无论身处何地,他始终坚守着内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即使在这远离朝堂、荒凉偏僻的儋州,他也未曾有过丝毫后悔之意。
“我东坡居士,此生都在追逐心中那个崇高的理想,哪怕路途崎岖,充满荆棘,亦从未退缩。”
苏轼缓缓地闭上双眼,任由思绪飘荡。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落寞、欢乐与痛苦,如同电影画面般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
但最终,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一抹淡淡的微笑,留在了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
此时的苏轼,已然看透了世间繁华背后的虚幻,领悟到了生命真正的意义所在。
他知道,人生就像这浩瀚海洋中的一叶扁舟,有时会被风浪推向低谷,有时又能借着风力驶向远方。
而无论遭遇怎样的境遇,只要保持一颗豁达坦然的心,便能在这无常的世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快乐。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朱元璋眼神闪烁着泪花,眼底满是动容,
“咱很是惊叹,后世的小娃娃面对死亡的时候竟然会如此的坦然。
短短几行字,却是能触动人心。
世人都怕死亡,而他们面对死亡却能泰然处之。
咱不急他们,咱总是放不下大明的江山,放不下逝去的妹子!”
想到马皇后的时候,朱元璋看着远处的天幕不禁红了双眼,
“妹子,你在等等咱,咱再过个几年就到底下去找你!”
正德年间,在那遥远而神秘的贵州龙场之地,王守仁静静地躺在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上,
他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胸口,感受着微弱但平稳的呼吸。
突然间,他紧闭多时的双眼猛地睁开,那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欣喜光芒。
\"这便是后人的处世态度吗?
竟是如此的豁然开朗!一直以来,我都在苦苦思索生命的真谛,如今看来,一切终是空幻。
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追求的无非是用心去感受、用身体去体验世间的种种罢了。
正如此时此刻,龙场拂面而来的微风,轻柔地拂过我的脸颊,带来丝丝温暖,让人心旷神怡。\" 王守仁喃喃自语道,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格物致知,自古以来便是我辈读书人所尊崇之理念,要求人们将知识与行动完美结合。
然而,当后世之人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却能展现出这般超凡脱俗的洒脱胸怀,他们对于生命终结的坦然和无畏,实在令我惊叹不已。
相比之下,或许他们的心境远比我更为强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