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
天幕继续播放,
【接下来登场的是曹操!
用曹操的口吻,带你了解曹操的一生。
有人说我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世奸雄,也有人说我是有勇有谋的救世英雄。
我叫曹操,出生于谯县,年少时期的我任性,放荡不羁。
因为爷爷是太监,被人嘲笑,看不起。
同时也因为这显赫的家事,我才能轻松在朝中混到职位。
20岁时举孝廉为郎。30岁时,东汉朝政腐败,爆发了黄巾起义,
我受命征讨黄巾军,大火全胜归来。
我不肯迎合权贵,托病回到乡里韬光养晦。
直到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我再次回到朝廷,被任命为典军校尉!
不久,汉灵帝驾崩,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把持朝政。
何进引董卓进京。
西凉军来了,何进死了,袁绍跑了。
董卓祸害后宫,荼毒天下。
35岁时,我从王司徒那里借来七星宝刀,想要刺杀董卓。
无奈宝刀耀眼,惊扰了熟睡之中的董卓。
还好我反应快,假装献刀。
才得以死里逃生。我骑马逃离,回到陈留。
要不是公台兄相助,我早已命丧黄泉!】
大秦位面。
秦始皇看得眼神眼神之中满是一抹感动,
“这曹操,看着是个忠良之辈啊!为什么会被称做乱世奸雄呢?
而且看他反应快,脑子灵活,刺杀失败,还能用计谋逃脱!
此人胸中有抱负,有天下。
应该是个忠心耿耿的忠臣才对!”
大汉位面。
霍光看着远处的天幕,神色闪过一丝欣赏,
“陛下,这曹操还是大汉的忠臣啊!他一心为了汉朝,想刺杀那祸乱天下的董卓,刺杀失败。
硬是凭借着过人的胆识,活着回到老家!
此人赤胆忠心,应该是大汉的最后一位忠臣了!”
汉武帝点了点头,
“嗯,此人有勇有谋,虽是宦官的孙,却没有半点宦官的谄媚!
言辞之中皆是为了大汉着想,但是那袁绍和何进还真是蠢啊!
此人若是和朕在一个时代,那寡人一定重用此人!”
三国位面。
曹操看着远处的天幕摸了摸呼吸不禁笑了出来,
“哈哈,这说的正是孤!
孤对大汉赤胆忠心,孤身闯入董卓所在的军营,只剩一人刺杀董卓老贼,却奈何宝刀的光芒让那董卓醒来。
孤立即反应过来,进献宝刀这才得以躲过一劫!
这些回想起来,都仿若昨日,还是历历在目啊!”
荀彧点了点头,不禁回想起来,此时的曹操还是那个对大汉中心耿耿的人。
可如今却!
“是啊,当初我正是因为丞相对大汉的赤胆忠心才慕名前来!”
天幕继续播放起来,
【本来公台兄是想跟着我成就一番霸业,但是我被董卓追杀疑心过重。
而错杀了吕伯奢一家!
不是我杀了吕伯奢一家,而是这个乱世杀了吕伯奢一家、
回到陈留之后,我散尽家财,组建了自己的队伍,号召天下英才讨董。
我星夜率兵追杀董卓,可是我回来一看,各位诸侯竟然在这饮酒作乐。
也是从此刻开始我知道这破败不堪的大汉王朝是彻底没救了。
38岁,我担任兖州刺史,开始奉天子已领诸侯。
42岁我讨伐了张绣,也正是此年,我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战死。
为此我痛心不已。
再后来我击败吕布,亲手斩了我的白月光陈宫。
文不得陈宫是我的遗憾,武不得关羽。
45岁在官渡之战,幸得许攸献计,才打败袁绍。
53岁我佣兵百万,于是率领百万大军进攻东吴。
孙权刘备联起手来对抗我,在赤壁之中大败。】
大秦位面。
秦始皇看着远处的天幕,颇为感慨,
“曹操,你说他是奸臣,可他刺杀董卓!你说他是忠臣,可是却杀了无辜的吕伯奢一家!
这样的曹操,寡人倒是有些看不懂了!”
大汉位面。
汉武帝凝望着远处的天幕,
“大奸似忠!说得正是这曹操!若不是他,后世三国不知又会有几人称王!
他疑心重,错杀吕伯奢一家!陈公台放弃他而去。
几次失败,却也能死里逃生。
但每次失败,都是重振旗鼓重新再来。
此人的毅力,还有豁达也真是非常人能及!”
董仲舒点了点头,心中若有所思道: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说的好啊!
讨伐董卓,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心思。
曹操追杀董卓归来,而那些诸侯竟然还在吃喝玩乐!
诸侯心中早就没有大汉了!
这曹操天下人骂他狼子野心,可臣却看到了他的忠臣!
挟天子以令诸侯,固然有错!可那些诸侯就没错了?
他们难道就不想称王称霸了?”
三国位面。
曹操喝了酒,跌跌撞撞的走出了帐篷外,不由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世人骂我,说我是奸佞小人。说我曹操杀了恩人陈宫。说我误杀吕伯奢一家。
可后世之人懂我!
我曹操承认确实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可当时若换了一个人,指不定也会误杀他吕伯奢。
毕竟那个年代饭都吃饱,拿了10两黄金可是够一家老小一辈子吃喝不愁。
不是我杀了吕伯奢一家,而是这个时代杀了他。
人活一世,声名自留给后世去评论!”
荀彧眼底满是眼泪,这一刻他对曹操又多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知。
“主公,文若错怪你了!
你心中始终是有大汉的,但却遭受到世人的谩骂。
我对主公先从心底里臣服!”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看着远处的天幕,徐徐点了点头。
“这曹操啊,还真算的上是一大权臣,有能力,有手段!他的这种大忠似奸,大伪似善的说法还真是新鲜。
人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他做了什么。
曹操几次战败却能卷土重来,靠得不也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还有无所畏惧的品质?
咱很欣赏他!他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正如他所说,若不是他这世上还会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天幕继续播放起来,
【接下来登场的是严嵩!
他被称为大明第一奸臣,为了权利陷害恩人,只手遮天,打压异己!
他的儿子甚至猖狂到卖官鬻爵!
严嵩十岁通过县试,十九岁高中举人!
二十五岁成为进士,入选庶吉士。严嵩拼命讨好夏言,因此得到了夏言的推荐。
随后一路高升,于1536年任职礼部尚书!由于明世宗对礼仪的重视,所以礼部尚书的地位尤其显赫。
严嵩开始与明世宗频繁接触,后来的明世宗逐渐丧失了进取精神,崇拜仙道,追求长生。
严嵩摸清了世宗的喜好之后,加上本来就有不错的文笔,因此他写的青词深受世宗喜欢!
只是夏言反对皇帝沉迷道教,开始厌恶严嵩的支持和讨好。
严嵩的党羽遍布朝野,
他开始凭借皇帝的宠幸诽谤夏言,明世宗在一怒之下将夏言罢黜!
后来又把夏言复职位,高于严嵩。
夏言的手里掌握着严嵩儿子贪污的证据。
严嵩领着儿子亲自认错。
1544年,鞑靼向河套入侵,严嵩因此不顾河套危急,指使仇鸾诬告曾铣谎报军情,克扣军饷、贿赂夏言。
结果明世宗被严嵩的话征服,曾铣被杀,夏言入狱。
随后,严嵩又放出夏言辱骂皇帝的词。
明世宗将夏言斩首。
严嵩至此在朝中稳坐高位。
严嵩非常支持皇帝的为所欲为,因为在他眼里,讨喜皇帝,获得权势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的一举一动竟被严氏父子掌握,严世蕃甚至卖官。】
大秦位面。
始皇帝摇了摇头,眼神之中满是对于这个严嵩的不屑,
“这个严嵩还真的事胆大包天。
忘恩负义啊,夏言对他这么好,简直可以说对他有知遇之恩,他竟然干出这种事情来?
枉顾恩师对他的提鞋之义,这种只会溜须拍马屁的朝臣要来干嘛?”
大汉位面。
汉武帝凝望着远处的天幕,眼里的憎恶清晰可见。
“这皇帝莫非是只顾炼丹,根本不管朝政吗?
怎么会轻易就相信了那严嵩的话,自己的大将曾铣被杀,夏言也被迫害至死!
这人和秦桧奸臣查不了太多!
只顾着内斗,还有对皇帝迎合,有这样的朝臣,大明不走向衰败才怪了!”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眼底满是愤怒,
“咱最恨的就是贪官,还有阿谀奉承的小人!
这严嵩两样都占了!
要是他在咱的洪武朝,非得给他剥皮抽筋,重草不可!
这朱厚熜是眼睛瞎了吗?只顾着炼丹修仙,不顾咱的大明王朝!
大明都有衰败的趋势,他还不管不顾,放任奸臣当道!
好个朱老四,都生出一些混账玩意儿!咱非打死他不可!”
说着,朱元璋挥舞着手中的皮鞭朝着朱棣身上招呼过去。
大清位面。
乾隆帝眼眸之中带着笑意的看着远处的天幕,
“这严嵩父子还真是权倾朝野啊!敢买官卖官,这不是连皇帝的官位都被架空了?
和爱卿,你说咱的大清有没有这样的权臣?”
和珅汗如雨下,连忙低下头行礼道:
“奴才不知,但大清肯定没有像严嵩这样的奸臣!”
......
苏北紧接着又刷起了下一个视频,
【站在你面前的是少年举人,进士,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左柱国,太子太师,张太岳张居正!
为大明续命70年!
张居正曾经和海瑞一样,认为‘道明之术’在于学术教化。
但渐渐地,他改变了这个观点。
他认为这个国家此时更加需要的是制度建设。
他不像年轻时急躁了,他见证了一轮又一轮的内阁斗争。
看到了太多人前赴后继地倒在了自己眼下。
张居正,决定要结束这一切,那就是牢牢掌握权力。
权力只是实现理想的工具,
他要做的是一个有力量能造福天下的臣子,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饬感激。
加强君对臣的统属。
张居正进献‘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员把工作任务登记在账簿上。
逐月逐级考核。
公元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丈全国土地。
三年后,他将实行‘一条鞭法’,推行全国。
他出任首辅的10年是明帝国发展的10年,正在走下坡路的明朝出现了重心气象。
军事上重用名将戚继光,农业上重用河道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
这也是张居正人生的最后十年。
十年里他主导的内阁几乎架空了皇权,他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权臣。
皇帝太后对他言听计从。
公元1562 年,张居正病逝。】
大秦位面。
秦始皇看着远处的天幕,眼神之中满是敬佩。
“好个张居正,强行为大明续命70年!是他的改革让腐朽的王朝再次焕发生机!
在财政方面推行了‘一条鞭法’,军事上用重用抗倭名将,在吏治方面用‘考成法’加强了大明内部王朝的联系。
这样的权臣才是真正为国为名,为百姓的权臣!”
大明位面。
正在批阅奏折的朱元璋停下手中的笔,看了起来,眼底满是敬佩!
“张居正,他的出现了拯救了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
是他让百病丛生的王朝,从腐木之中重新焕发生机!
这样的能臣,能辅佐在大明的王朝,在心中是止不住的高兴。
要是大明能在多几个像他一样的能臣,就好了!”
朱标眼神之中满是对张居正的钦佩,
“张居正,是他成功让大明王朝在续命70年。
我对他的这个‘一条鞭法’很是好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能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这样的能臣,大明要是多有几人,指不定还能在为大明延续几百年!”
李善长双眼通红,眼神之中的敬意不言而喻。
“微臣,佩服这张居正!
臣一直看天幕,知道大明后期实际上已经——
但这张居正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排除万难,强行为大明续命70年。
这样的人,这样的风骨,实在是我等改模!
尤其是他的官职,竟然这样多!当时的大明皇帝应该是对他极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