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他
半个小时过去了,宁不二和方一唯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然后心有灵犀般地同时放下了手中的吉他。
宁言蹊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他们俩默契的互动,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奇怪的感觉。
她觉得自己在这一刻仿佛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就像那锃光瓦亮的电灯泡,突兀地存在于两人之间。
然而,就在刚才,宁言蹊被他们共同演绎的《吹梦到西洲》深深吸引住了。
那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过她的心田,让她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宁言蹊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哥哥会唱歌,可她从未想过他唱歌会这么好听。
以前,宁不二唱歌只有感情,没有一丝技巧。
就像之前在婚礼上唱的那首《嘉宾》,作为专业的歌手来说,从专业的角度评判的话,宁言蹊只能说是普通人的水准,也就是没跑调而已。
之所以当时会在网上爆火,那也大部分是因为歌词写的直入人心,加上当时他情绪渲染的很到位,让人听起来极其容易产生共情。
而后续他被拍到所唱的几首歌,也大都是应景、应情。
然而今天,当他与方一唯对唱时,宁言蹊惊讶地发现,宁不二展现出了许多专业性很强的技巧,这让她对哥哥的音乐才华有了全新的认识。
“要不,你们俩组队去接受挑战得了。”宁言蹊嘟囔着,小嘴微微撅起,似乎是对两人的对唱有些不满。
她的眼睛看向别处,流露出一丝吃味的神情。
宁不二听到这句话,嘴角不由得微微一抽,他看着宁言蹊那副模样,心中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只见他毫不客气地抬起手,在小丫头的头上轻轻拍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想什么呢?就我这两下子,上去不是给人当笑话看吗?”
他的语气虽然带着些许调侃,但也透露出对自己实力的自知之明。
宁不二自然自己的唱功不过是些花拳绣腿,上了台也只会丢人现眼,也明白这丫头此时是在吃着醋呢。
然而,往往就是这样,说者可能只是随口一说,并无他意,但听者却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将其话语中的深意铭记于心。
宁言蹊或许只是因为心中略微有些吃味,所以才会在不经意间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但她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句话对于方一唯来说,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宁不二其实从来都没有登上舞台的念头。
他更喜欢隐藏在舞台背后,默默地为方一唯和宁言蹊创作歌曲,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积累属于自己的小金库。
从一开始,他的目标就非常明确,那就是成为像方文山那样的人物,站在宁言蹊和方一唯的背后,用自己的才华和创意为她们的音乐之路添砖加瓦。
宁言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她能够轻松驾驭各种不同的曲种,这既是她的优势,也是她的劣势。
因为她可以在各种曲种之间自由切换,展现出全能歌手的实力,但同时也意味着她难以在某一个特定的曲种领域内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然而,方一唯则与众不同。她的音色不仅出众,而且极具辨识度,让人一听就能记住。
更为关键的是,即使没有宁不二的引导,只要给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她也必然会开创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古风曲种。
这也就意味着,方一唯可能无法在每个曲种中都取得卓越的成就,但她却有潜力成为古风曲种的奠基人以及创始者,为这个领域带来全新的风格和理念。
他很想看看,在自己的帮助下,宁言蹊和方一唯会在歌坛留下什么样的成就。
所以对于那种被聚光灯环绕、毫无个人隐私可言的生活方式,他压根儿就提不起半点兴趣。
在他看来,那样的生活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生活在聚光灯下,意味着他将失去自己的私人空间,一举一动都可能被人关注、议论,甚至被无端指责和攻击。
就像在原世界里,一旦成为公众人物,就仿佛失去了自由。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人拍下来,挂到网上,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遭受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
更可怕的是,那些狂热的粉丝们,为了能一睹偶像的真容,甚至会像狗仔队一样,整日蹲守在自家周围。
出门时,还得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连自己的亲人都可能认不出来。
这种毫无隐私、处处受限的生活,绝对不是宁不二所期望的。
只要一想到自己的生活将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他就会感到一阵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然而,方一唯却将这一切都听进了心里。
她的内心深处,其实一直都渴望着能够与宁不二同台演唱。
这原本只是她深埋在心底的一个秘密,一个不切实际、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说出口的小秘密。
可是,当宁言蹊随口说出那句话后,方一唯心中的渴望就像是被点燃的火焰一般,愈发熊熊燃烧起来。
她开始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冲动,无比期待着真的有那么一天,她能够和宁不二一同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唱着那些出自他手的歌曲。
他所写的每一首,她都很喜欢。
她沉迷于他的歌词与旋律之中,越是沉迷其中,就越想要靠近他,想要去了解他。
她发现所有人都对他有着误解。
曾几何时,自己知道宁言蹊有个哥哥的时候,她问过她,她哥哥是个什么样的人。
宁言蹊告诉她,她的哥哥是个混吃等死,吊儿郎当长不大的孩子。
当时她信以为真,可直到第一次遇见他。
她才发现,有些时候道听途说的故事是别人的片面之词,想知道事实的真相,只能靠自己去了解。
而宁不二正是这样一个让她产生无比浓厚兴趣的人。
他的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迷雾,每次她以为她跨过迷雾看到了最真实他自己的时候,他又转身进入了更深的迷雾之中。
她看不清,摸不到,更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