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3章 更大的贡献

然而,每种技术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引进难度大,需要跨越复杂的国际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设备成本高昂,采购和运输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精心的安排。

“这些技术都很有潜力,但我们必须结合我国西部山区的实际地质条件和开采环境来选择。”苏云指着资料上的技术参数,目光坚定地对小张说道,“而且,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引进,还要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开采技术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能源发展的主动权,在未来的能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苏云的带领下,项目组迅速全面地展开了对各种先进开采技术的研究和评估工作。

他们频繁组织多轮专家论证会,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紧张。

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能源专家、地质学家们齐聚一堂,围绕着技术的可行性、适应性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一次论证会上,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国内知名高校能源专家忧心忡忡地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虽然这些国外技术在理论上非常先进,在其他地区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我们西部山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尤其是页岩层的深度和结构与其他地区存在显着差异,直接引进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导致开采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苏云沉思片刻后,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前瞻性的设想:“我们可以与国外的技术团队展开深度合作,邀请他们的专家来华,共同对这些技术进行本地化改造。

同时,加大对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的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他们开展自主研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开采技术。

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智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油开采之路。”这一设想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可和热烈掌声,也为项目组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在技术引进的艰难征程中,苏云亲自披挂上阵,穿梭于各个国际能源展会和技术交流活动之间。

他身着笔挺的西装,步伐矫健,眼神坚定,与各国的能源企业代表展开深入沟通和艰苦谈判。

在一次国际能源技术交流会上,苏云遇到了一家来自欧洲的知名能源设备制造商的代表。

对方身材高大,身着昂贵的定制西装,脸上带着一丝傲慢的神情。

当谈及我国的页岩油开采项目时,对方虽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技术转让和设备价格上却态度强硬,寸步不让。

“我们的技术和设备是行业内最先进的,价格自然不会低。

而且,技术转让涉及到知识产权等诸多复杂问题,我们需要谨慎考虑。”对方代表双手抱在胸前,傲慢地说道。

苏云微微一笑,笑容中透着自信与从容,不卑不亢地回应道:“我承认贵公司的技术和设备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全球能源领域也享有盛誉。

但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与我们合作,不仅能够为贵公司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还能共同推动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全球能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至于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协议来保障双方的权益,建立起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经过多轮艰苦卓绝的谈判,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每一个条款、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的磋商和博弈。

终于,在苏云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争取下,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这家欧洲企业同意向我国转让部分先进的页岩油开采技术,并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同时,苏云凭借着卓越的外交智慧和坚韧的谈判技巧,还与其他几家国际知名企业达成了类似的合作协议,为我国页岩油开采项目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犹如为项目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随着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陆续引进,项目组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紧张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

在西部山区的页岩油开采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巨大的钻井平台如钢铁巨人般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在崇山峻岭之间显得格外壮观。

各种先进的开采设备有序摆放,管道纵横交错,宛如一个庞大的工业迷宫。

工程师们身着厚重的工作服,头戴安全帽,脸上满是汗水和油污,在现场忙碌地穿梭着。

他们不畏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无论是烈日炎炎下的炙烤,还是狂风暴雨中的坚守,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不惧复杂的地质条件,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和顽强的毅力,日夜奋战,确保设备能够按时安装调试完毕,尽快投入生产。

在安装一台新型的水平井钻机时,遇到了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由于山区的地形崎岖蜿蜒,山峰陡峭,运输道路狭窄且崎岖不平,大型钻机的运输和安装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项目组的工程师们绞尽脑汁,围坐在一起反复讨论,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的建议拓宽道路,有的提议采用特殊的运输车辆,但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大家的心情也愈发焦急。

“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退缩,我们必须想办法克服。”苏云得知情况后,亲自来到现场。

他站在山坡上,俯瞰着整个施工现场,仔细观察着地形和设备的情况,与工程师们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山风呼啸,吹起他的头发,但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利用直升机吊运钻机的关键部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