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章 成长历练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负责举荐王子的官员刚一站出来,还未开口,底下便有了细微的议论声。一位与魏舒交好的老臣率先出列,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臣以为,嬴驷殿下自幼熟读诗书,深谙秦国律法,且为人沉稳,颇具王者之风。此次外放历练,定能不负大王所望,将新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此言一出,朝堂上不少人微微点头,显然认可这番说辞。
嬴渠梁端坐在王位之上,面无表情地听着朝臣们的发言。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最终落在了站在朝臣后方的樗里疾身上。
樗里疾感受到父王的目光,微微低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安。作为嬿筠所出的王子,他知道今日朝堂上关于王子外放的决定对他意味着什么。
站在嬴渠梁身侧的魏舒面色平静,目光却不时扫向樗里疾,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作为王后,她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嬴驷能够获得更多历练的机会,为日后继承王位做准备。
这时,一位与军方关系密切的大臣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一言。樗里疾殿下虽年幼,但聪慧过人,且近来习武勤勉,颇有军事才能。臣以为,可让樗里疾殿下前往北境,协助边防将领守卫边疆,既可历练其军事才能,又能熟悉边境状况,一举两得。";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北境边防是秦国最为重要的防线,若能前往历练,无疑是对王子能力的极大肯定。
嬴渠梁微微抬手,朝堂立刻安静下来。他看向提议的大臣,问道:";鉴于北境形势复杂,樗里疾年纪尚小,可有把握确保安全?";
大臣正欲回答,魏舒却先开口了:";陛下明鉴,北境虽为要地,但正因形势复杂,樗里疾殿下年纪尚小,恐难担此重任。臣妾以为,可令嬴驷殿下前往北境历练,而樗里疾殿下则可前往南疆,那里新归顺秦国,正需年轻有为的王子前去安抚民心。";
一位老臣点头赞同:";王后所言极是。南疆刚刚平定,百姓思想复杂,正需要文治安抚。樗里疾殿下近来在嬿筠娘娘的指导下,对楚地文化颇有研究,正适合前往南疆。";
朝堂上的气氛微妙地变化着,支持嬴驷的大臣们纷纷附和魏舒的提议,而另一派则坚持樗里疾应当前往北境历练。
嬴渠梁看着朝臣们争论不休,目光深沉。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关于王子历练的决定,更是朝堂势力的一场较量。
就在争论愈发激烈之际,一直沉默的嬿筠突然开口:";陛下,臣妾有一言。";
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位楚国公主身上。自从楚国撤回军队与秦国和谈后,嬿筠在秦宫的地位稳步提升,如今居然敢在朝堂之上直接发言,着实令人惊讶。
嬴渠梁微微点头:";爱妃请讲。";
嬿筠缓缓起身,目光清澈而坚定:";臣妾以为,两位殿下各有所长。嬴驷殿下长于文治,深谙秦国律法;樗里疾殿下则长于武略,对边境防御有独到见解。若能让两位殿下互相配合,嬴驷殿下主理北境内政,樗里疾殿下协助边防军事,既能发挥各自所长,又能让两位殿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嬴渠梁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问道:";爱妃是建议两位王子同往北境?";
嬿筠微微一笑:";正是。北境形势复杂,既需文治,又需武略。两位殿下若能同往,必能相得益彰,为北境的稳定做出贡献。";
朝堂上一片哗然,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赞同嬿筠的提议,认为这样可以让两位王子公平竞争;也有人担忧两位王子势力相争,会给北境带来不稳定因素。
魏舒听完嬿筠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微微点头:";嬿筠妹妹所言甚是。两位殿下共同历练,确实能够互补长短。不过,臣妾担心北境事务繁重,恐怕一时难以安排妥当。不如先让嬴驷殿下前往,待局势稳定后,再接樗里疾殿下前去?";
嬿筠不卑不亢地回应:";王后娘娘的顾虑有理。不过,臣妾以为,两位殿下若能同时抵达北境,共同面对挑战,必能更快地建立起协作关系。若是先后抵达,恐怕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反而不利于北境的稳定。";
朝堂上的争论再次热烈起来,支持魏舒的大臣与支持嬿筠的大臣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
嬴渠梁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目光在魏舒和嬿筠之间游移。他能感受到两位爱妃表面上的和谐下,暗藏的激烈较量。
最终,嬴渠梁挥手制止了争论:";朕意已决。嬴驷与樗里疾同往北境,共同历练。嬴驷主理民政,樗里疾协助军事。两位王子需互相配合,共同为北境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此言一出,朝堂上安静下来。魏舒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但握紧的双手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嬿筠则微微低头,掩饰眼中的喜色。
嬴渠梁继续道:";为确保两位王子能够顺利完成历练,朕决定派遣贵族大臣陪同前往。魏舒,你可有人选推荐?";
魏舒思索片刻,回答道:";臣妾推荐太尉之子李然。李然自幼与嬴驷情同手足,且深谙政务,可助嬴驷一臂之力。";
嬴渠梁点头,又看向嬿筠:";爱妃可有推荐?";
嬿筠回道:";臣妾推荐前将军之子赵辰。赵辰武艺高强,对边防事务颇有研究,可助樗里疾处理军事事务。";
嬴渠梁沉吟片刻,做出决定:";就依爱妃们之言。李然与赵辰皆可随行,协助两位王子。此外,朕将派老将军杨忠统领北境军队,确保两位王子的安全。北境总督一职由嬴驷暂代,樗里疾为副督。两位王子需向杨忠学习军事,向朝廷定期汇报政务。";
随后,嬴渠梁宣布:";两位王子一月之后启程,前往北境。退朝!";
朝臣们纷纷行礼告退,朝堂上很快只剩下嬴渠梁、魏舒和嬿筠三人。
嬴渠梁看着两位爱妃,意味深长地说:";朕希望两位爱妃能够和睦相处,不要将自己的争斗延伸到两位王子身上。王子历练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非后宫争斗的延续。";
魏舒恭敬地回答:";陛下教诲,臣妾谨记。";
嬿筠亦低头应是:";陛下明察秋毫,臣妾不敢有违圣意。";
嬴渠梁看着两位爱妃表面恭顺,内心各怀心思的模样,不禁暗自叹息。他挥手示意两人可以退下,独自一人留在朝堂之上,思索着这场王子历练背后的深意。
***
嬿筠回到寝宫后,青萝连忙迎上前来:";恭喜公主!陛下采纳了公主的建议,让两位王子同往北境历练。";
嬿筠微微一笑:";这只是第一步。北境之行,对樗里疾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青萝好奇地问:";公主为何要提议两位王子同往?这岂不是让樗里疾直接面对嬴驷的竞争?";
嬿筠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意味深长地说:";若是将樗里疾独自送往南疆,名义上是历练,实则是变相的软禁。他会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失去与嬴驷公平竞争的机会。";
她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反而是让两人同往北境,虽然表面上风险更大,但实际上给了樗里疾一个证明自己的舞台。北境形势复杂,若樗里疾能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必能赢得将领们的支持,为日后的储位之争积累力量。";
青萝恍然大悟:";公主深谋远虑!不过,魏舒娘娘恐怕不会轻易让樗里疾出头。";
嬿筠淡然一笑:";魏舒自然有她的盘算。但北境远离咸阳,她的影响力有限。更何况,我已经安排赵辰随行,他会暗中助樗里疾一臂之力。";
青萝又问:";那李然呢?他与嬴驷交好,会不会处处针对樗里疾?";
嬿筠沉思片刻:";李然确实是个变数。不过,他性格刚正,不会做出太过分的事情。况且,有杨忠在一旁监督,李然也不敢太过放肆。";
她走到书桌前,取出一封信,交给青萝:";将这封信秘密送给樗里疾。告诉他,北境之行至关重要,他必须谨言慎行,不可轻易与嬴驷起冲突。同时,要善用赵辰,在军事上寻求突破,赢得将领们的支持。";
青萝接过信,郑重地点头:";公主放心,奴婢一定亲自送到。";
嬿筠叹了口气:";樗里疾性格刚烈,做事常常冲动。这次北境之行,是考验他能否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王储。若他能沉稳应对,或许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青萝担忧地问:";若樗里疾与嬴驷起了冲突,该如何是好?";
嬿筠目光深远:";这也是我所担忧的。不过,北境情况复杂,两位王子若想完成历练任务,必须同心协力。我相信,面对共同的挑战,他们会找到合作的方式。";
她顿了顿,又道:";况且,杨忠是个明白人,他会平衡两位王子的关系,不让事态失控。";
青萝仍有疑虑:";魏舒娘娘会甘心让两位王子公平竞争吗?";
嬿筠微微一笑:";当然不会。不过,魏舒也有她的顾虑。若她过分偏袒嬴驷,不仅会引起朝臣的不满,也会让嬴渠梁产生猜疑。她必须在明面上保持公平,只能在暗地里施以援手。";
青萝恍然大悟:";所以公主才要提前布局,确保樗里疾能够在北境站稳脚跟。";
嬿筠点点头:";不错。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
魏舒寝宫内,杜兰正在汇报朝堂上的最新情况。
";夫人,朝臣们对两位王子同往北境的决定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嬿筠娘娘的胜利,也有人担心两位王子会在北境起冲突。";
魏舒冷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嬿筠确实聪明,她知道樗里疾若被派往南疆,将失去与嬴驷竞争的机会。所以她宁愿冒险让樗里疾与嬴驷同往北境,也要为他争取一个证明自己的舞台。";
杜兰担忧地说:";那夫人打算如何应对?";
魏舒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其实,两位王子同往北境,对嬴驷未必是坏事。嬴驷性格沉稳,擅长政务,而樗里疾性急气躁,容易犯错。在北境这样的复杂环境中,嬴驷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杜兰恍然大悟:";夫人是想让樗里疾在北境自己暴露缺点?";
魏舒微微一笑:";北境形势复杂,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稳健的决策。樗里疾虽有军事才能,但缺乏处理复杂政务的经验。只要嬴驷能够在政务上表现出色,自然能赢得朝臣的认可。";
杜兰点头:";夫人高明。不过,李然虽与嬴驷交好,但毕竟年轻,能否在北境帮助嬴驷立足?";
魏舒意味深长地说:";李然只是明面上的助力。我已经安排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幕僚暗中随行,他们会在政务上给予嬴驷指导。此外,杨忠虽表面上保持中立,但他与太尉交情甚深,自然会偏向嬴驷。";
杜兰又问:";那赵辰呢?他与樗里疾同行,会不会成为变数?";
魏舒淡然一笑:";赵辰确实是个变数。不过,北境将领多是老将,他们看重的是实力和谋略,而非年轻人的血气。赵辰虽有军事才能,但在那些老将面前,还是嫩了些。";
她顿了顿,又道:";况且,我已经安排人密切关注赵辰的一举一动。若他有任何对嬴驷不利的行动,我们会立即得知。";
杜兰恍然大悟:";夫人已经考虑周全。";
魏舒突然问道:";嬿筠今日回宫后,可有异常举动?";
杜兰回答:";嬿筠娘娘回宫后,曾写了一封信,派青萝送给樗里疾。内容不详,但想必是对樗里疾的指示。";
魏舒微微点头:";不出所料。嬿筠必定会给樗里疾详细的指导,教他如何在北境立足。";
杜兰好奇地问:";夫人不打算阻止?";
魏舒意味深长地说:";为何要阻止?让嬿筠和樗里疾尽情施展,才能看清他们的真实能力。嬴驷若连这点挑战都应对不了,又如何能担当未来的重任?";
她顿了顿,神色变得凝重:";不过,有一点我确实担忧。";
杜兰连忙问道:";夫人有何顾虑?";
魏舒沉声道:";北境邻近戎狄,情况复杂。两位王子同时前往,若遭遇意外,对秦国将是巨大的损失。";
杜兰安慰道:";有杨忠在,两位王子的安全应无大碍。";
魏舒摇头:";杨忠虽是老将,但也不能掌控一切。我已经暗中安排了几位精锐护卫随行,专门负责嬴驷的安全。";
她看向杜兰,目光如炬:";另外,我需要你安排人密切关注北境的一切动向,尤其是两位王子之间的互动。若有任何异常,立即报告。";
杜兰领命而去,魏舒独自站在窗前,思索着这场即将开始的较量。她知道,北境之行不仅是两位王子的历练,更是她与嬿筠之间博弈的延续。
她轻叹一声:";嬿筠啊嬿筠,你终究还是赢了这一局。不过,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
***
深夜,嬴渠梁的寝宫内,嬴渠梁独自一人批阅奏章,眉头紧锁。
侍卫在外禀报:";陛下,老将军李卓求见。";
嬴渠梁微微一愣,随即道:";宣。";
不多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步入殿内,向嬴渠梁行礼:";老臣参见陛下。";
嬴渠梁示意他起身:";李将军深夜求见,所为何事?";
李卓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在侧,这才低声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北境传来密报,戎狄各部落近来活动频繁,似有大规模集结迹象。";
嬴渠梁脸色一变:";可有确切情报?";
李卓沉声道:";根据边关哨探回报,戎狄已在暗中集结兵力,似有南下意图。更令人担忧的是,有迹象表明,燕国、赵国可能暗中支持戎狄,意图借戎狄之手牵制秦国。";
嬴渠梁眉头紧锁:";此消息确切吗?";
李卓郑重回答:";八九不离十。臣派出的密探已深入戎狄腹地,发现有燕、赵两国商队频繁出入戎狄部落,疑似在提供军械物资。";
嬴渠梁沉思片刻,突然问道:";李将军,你对朕派两位王子同往北境,有何看法?";
李卓犹豫片刻,坦言道:";若北境真如密报所言险象环生,两位王子同往,恐有危险。";
嬴渠梁目光深沉:";朕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决定派杨忠统领北境军队。杨忠是秦国名将,足以应对突发情况。";
李卓仍有顾虑:";杨忠的能力自不必说,但两位王子同时面临戎狄威胁,风险实在太大。若有不测,秦国储位将出现空缺,恐引发朝堂动荡。";
嬴渠梁沉默良久,缓缓道:";李将军的顾虑,朕心中有数。不过,这次北境之行,不仅是对两位王子的历练,也是对他们能力的考验。";
他目光如炬:";戎狄若真有南下之意,两位王子正好可以在实战中证明自己的能力。朕会秘密增派兵力前往北境,确保两位王子的安全。同时,朕也想看看,面对真正的危机,两位王子会如何应对。";
李卓恍然大悟:";陛下是想借此考验两位王子的临危应变能力?";
嬴渠梁点头:";不错。和平时期的历练,终究有限。唯有在真正的危机面前,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质。";
李卓犹豫片刻,问道:";陛下是否要告知两位娘娘这一情况?";
嬴渠梁断然摇头:";不必。魏舒和嬿筠若知道北境可能有变,必定会干预王子历练。朕希望看到的是两位王子真实的表现,而非受到母亲指点后的应对。";
李卓领会了嬴渠梁的意图,郑重行礼:";陛下英明。老臣定会密切关注北境情况,及时向陛下汇报。";
嬴渠梁点头:";好。此事暂时保密,只有你我二人知晓。朕会暗中调兵增援北境,但表面上仍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李卓告退后,嬴渠梁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繁星,目光深邃。他知道,这次北境之行,将是对两位王子最严峻的考验,也是对魏舒和嬿筠心机的检验。
";且看这局棋,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嬴渠梁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深不可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