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8章 妙手空空

【叮!恭喜宿主成功掠夺蓝色词条“妙手空空”,获得掠夺值150点!】

那王二刚伸出手去,却突然觉得手一抖,平日里十分娴熟的技巧,此刻竟然全然使不出了。

“谁?!好啊!你这泼贼,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行窃,走,跟我去见官!”

就在他一个愣神之际,险些被他偷了的那人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腕,当即就要将其扭送到衙门。

恰好在这满座的观众当中,正有一个县衙的差役,见此情形,当即上前,一把就把那王二给按在了地上。

“好啊,王二,又是你,你还真是屡教不改啊!”

“差爷,小的不敢了,您就放小的一马吧。”

“少废话,走!”那差役说着,押解着王二就朝县衙去了。

恐怕那王二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么多年赖以为生的偷盗本事,怎么就不灵了呢?

张尘看着这一幕,心里却满是欣慰。

哎,又拯救了一个失足青年,小兄弟,你可得好好感谢我啊!

张尘笑了笑,悄悄朝那伙计走了过去。

一错身,那伙计袖中的字条就出现在了张尘的手中。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就仿佛是肌肉记忆一样。

别说,还挺好用。

不多时,台上戏已落幕,台下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喝彩。

戏终人散,屏风撤去,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走到了台前。

那正是“画影楼”的班主,真名叫什么无人知晓,只知道他姓李,有个外号叫“傀儡李”。

傀儡李走到众人面前,抱拳道:“各位,今日的戏就到此为止了,多谢各位捧场,我李某人在此拜谢了!”

“李老板的戏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彩啊!”

“是啊,真是意犹未尽呐!”

……

现场,立时便是一片赞扬之声。

张尘心中却是暗自思索起来。

这人虽然只是明面上的幌子,但想来,和幕后老板定然也有关联!

张尘心下想着,微微一笑。

【姓名:傀儡李】

【拥有词条:牵丝百戏(紫)、黄巾余党(蓝)、细作(蓝)】

黄巾余党?!

张尘不禁大惊,竟然是黄巾余党!

难道这一切,都是黄巾乱党搞出来的?那他们,是要向我寻仇吗?

这些家伙,还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可是,黄巾如今还有谁?

管亥、张燕已相继亡故,张宁功力尽失,隐姓埋名,漂泊江湖,还有谁能组织起一方势力?

青州的黄巾军?

那些人是真的黄巾余党,还是打着黄巾旗号招摇过市的流寇,犹未可知。

不过,如果真是他们,那事情倒是好办,那些家伙不过乌合之众,只要派兵征讨,弹指可灭。

而且,青州黄巾少说也有五十余万众,历史上,曹操就是靠征讨青州黄巾,收降了三十万青州兵,实力才突飞猛进。

这些兵马,早晚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要是这么急着找死,张尘也绝不介意提前料理了他们。

李老板向台下众人拱着手,赔着笑脸送走了各位看客,却突然看到张尘正站在原地,盯着自己,脸上还带着讳莫如深的微笑。

张尘的目光让他觉得有点不自在,于是走上前,施了一礼道:“这位客官,可是对在下的戏有什么不满?”

张尘笑了笑,对李老板道:“李老板哪里的话,您这牵丝戏法出神入化,这皮影举手投足,都已传神。只是,皮影终究是别人手中的傀儡,凡事由不得自己。”

“客官说笑了,牵丝之戏,自然是用手中丝绳牵动傀儡,若是这傀儡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那这戏还怎么唱呀?”

“不错,说得好。可是,这人要是也成了别人的傀儡,那这戏,可就是另一种唱法了。您说是吧,李老板?”

张尘说着,双眸凝视着李老板,眼神中满含着审视。

李老板只觉脊背一阵发凉,道:“在下,不明白客官的意思。”

“不明白也好,李老板的戏甚为精彩,在下明日定当再来观赏!”张尘说着,从身上取出一块金子,递到了李老板的手里,微笑道:“告辞。”

张尘说罢,转身便离开了“画影楼”。

此时,已近戌时,天色已暗,但街市上万家灯火,还颇为热闹。

张尘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转了几圈,确认无人跟踪,这才抄小路返回县衙。

回到县衙,张尘便急匆匆地来寻沮授,将在“画影楼”的所见与他一一讲述了一番。

今日“画影楼”一行,收获不小,至少知道了这幕后之人,与黄巾贼竟有勾连!

当然,张尘并没有说是通过“洞察之眼”得知对的身份,只说是找到了些蛛丝马迹,才发现这帮人竟是黄巾余孽。

沮授闻言,也着实吃惊不小。

“公与,此事你怎么看?”

“主公,属下以为黄巾余党绝非幕后主使。”沮授道,“黄巾不过乌合之众,断不会想出如此周密的计策。”

张尘听罢,点了点头。

他也有同感,更大的可能是,有人收买了黄巾贼党,帮他们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恐怕那些失踪的人,就是被黄巾贼党给抓去的。

可惜,今天没有见到华歆所说的那个黑袍人。

对了!字条!

张尘突然想到了什么,忙从袖中取出那张字条,轻轻展开。

只一眼,张尘便脸色骤变,阴沉的似要滴出水来。

“黄巾不日将劫掠北海,以待使君正位,平原之事当尽速了结,不可迟误。”

黄巾?北海?使君?

张尘的脸色愈发凝重。

这短短的一行字,似乎包含了无数内情,黄巾果然是受人驱使,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北海?

北海,孔融,孔文举?

那使君又是谁?

劫掠北海,恭迎使君?

张尘将字条递给了沮授,随即细细地思索起来。

他记得,书中记载,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攻打徐州,陶谦不敌,急令别驾糜竺求救于北海孔融。孔融正欲点兵相救,却逢管亥率领数万黄巾流寇,攻打北海。幸得东莱太史慈,单枪匹马,杀出重围,请了刘备一行前来救应,这才大破管亥,解了北海之围。

这一世,历史的轨迹已经完全改变,管亥已死,曹操也还未曾染指徐州,从时间上来讲,此时也还早了整整三年。

看着字条上的意思,黄巾大军不日将要攻打北海,而攻打北海的目的,是恭迎那位“使君”?

哪位使君?

此时,沮授也是默默沉吟道:“恭迎使君,莫非黄巾劫掠北海,是想拥立他人为主,取代孔融?”

嗯?!

沮授这一言,似乎提醒了他。

历史上,管亥攻打北海,太史慈杀出重围,请来刘备,解北海之围。

难道,这个使君,是刘备?!

刘备勾结黄巾,劫掠北海,而后再前来相救,趁机谋夺北海?!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张尘的脑海中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