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抄家王 > 第198章 沈战给崇祯长知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成国公被沈战给抄家了。

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势力被沈战连根拔起。

晋党、齐党、浙党、楚党在朝堂上的势力也被沈战给灭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系列抄家行动导致的结果就是京师附近的土地大量向皇权集中。

沈战以培育高产作物和兴建公主城的名义在崇祯那里讹来了六十万亩良田。

结果你猜怎么着,崇祯自己手里还剩余260万亩的良田。

你就说朝中这些勋贵和大臣们兼并了多少土地吧。

最关键的是沈战抄来的这些土地在之前一粒粮食的税都不给朝廷交!

为此,沈战在龙腾军内部立了规矩。

军官们天然拥有地主的身份。

但是谁不给朝廷缴税谁就会失去土地。

这个规矩很好地保证了朝廷的正常运转。

而第一个照规矩办事的人就是沈战自己。

长平公主朱媺娖进宫告诉她的父皇和母后。

公主府下辖的45万亩良田会在秋收后按时缴税。

缴税的标准为:每亩地向朝廷缴纳100斤粮食。

那一刻,朱媺娖变成了皇家所有人的活祖宗。

崇祯看沈战这边的兴农运动搞得风风火火。

他的心里也开始长草了。

皇庄周边的大量土地都还荒着呢,为啥?

因为崇祯自己的地产量上不去。

他给不了农民那么多的好处自然就没人帮他种地。

人家公主府每亩地给佃户的酬劳是300斤粮食。

你再看看皇庄的耕地。

卧槽,全年亩产才他喵的200斤。

没法比,地比地得扔啊!

崇祯在皇宫里生了一顿闷气之后也算是反应过来了。

不是皇家的地不好,而是他崇祯的种子不给力。

要是能搞到公主府那种亩产千斤的牛逼种子。

他崇祯的地能产出更多的粮食。

公主府说了算的不是公主,而是驸马。

于是,崇祯不得不拉下脸来跟沈战要种子。

皇帝开一回口,沈战自然不能驳了对方的面子。

“启禀陛下,臣可以为陛下挤出来100万斤玉米和地瓜的种子。

那土豆您就别要了。

待来年臣收获一季之后再给您!”

沈战已经是给了崇祯天大的面子。

100万斤作物种子要消耗沈战1000个系统点。

也就是沈战的系统点够充裕。

兼之现在没必要因为一点小事跟崇祯闹得不痛快。

要是换了别人沈战一斤种子都不带给他的。

“噢,这三类种子有何不同,能给朕讲讲吗?”崇祯感兴趣地问道。

不得不说崇祯这个皇帝还是很勤政的。

向这种关乎民生的事情他一直在努力地学习。

沈战暂时没有换一个皇帝的打算。

于是便耐着性子给崇祯讲起了三类种子的不同。

“地瓜的投入产出比最高。

一亩地仅需投入十斤种子。

要是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来年的产量能达到三千斤左右。

陛下您不妨算一算这个投入产出比是多少?”

“一比三百!”崇祯惊得眼珠子都突出来了。

一旁听乐子的王承恩嘴张得老大。

我滴妈呀,亩产三千斤的粮食仅需十斤种子。

这也太他玛滴吓人了吧!

沈战:“陛下圣明!

地瓜对解决饥荒的帮助最大。

臣这一季准备种二十万亩地瓜。

这地瓜种子臣就匀给陛下八十万斤。

陛下这一季就以种地瓜为主!”

“好好好,朕就种地瓜!”崇祯兴奋地拍着巴掌。

按照沈战的说法,八十万斤地瓜种子种下去。

到了秋收的时候崇祯就可以收获2.4亿斤粮食。

这些粮食够崇祯养活六十万人。

“哎呀,太美妙了!”崇祯感觉自己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了。

沈战:“臣再给陛下二十万斤玉米种子。

每亩地需用玉米种子四斤,可产粮八百斤左右!”

崇祯听后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个玉米的投入产出比是一比两百。

跟大明的传统作物比优势太明显了。

不过朕还是喜欢那地瓜。

玉米的八百斤亩产在地瓜的三千斤亩产面前还是差点意思!”

“噗嗤!”沈战轻笑,“陛下有所不知,百姓不可常食地瓜。

否则一些人会生出大肚子病。

这种病不是因为营养过剩。

而是因为地瓜吃多了无法消化。

长此以往对百姓的健康极为不利。

所以臣才会同时推广玉米和土豆。

来年臣还会推广各种蔬菜。

各种食物换着吃,搭配着吃才是王道!”

崇祯听得脑瓜子嗡嗡滴。

还他喵的换着吃、搭配着吃,这不就是皇帝的生活嘛。

不过崇祯也听懂了一个浅显的道理。

地瓜的产量虽然牛逼克拉斯。

但这玩意不能一直吃,否则会出事的。

“那洋芋呢,啊不,是土豆!”崇祯继续问道。

沈战:“土豆是最费种子的。

平均一亩地要消耗掉四百斤种子。

来年能打出两千斤粮食。

不过这东西的用途是最广泛的。

它不仅可以作为主粮来吃。

还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的菜肴。

这个陛下应该深有体会吧?”

崇祯点头应是。

“确实,土豆炖牛肉,青椒炒土豆,凉拌土豆丝皆人间美味!

就是这个土豆太费种子了。

朕还是不种了。

等公主府有用不完的种子时朕再种不迟。”

看到崇祯作为皇帝如此关心农事。

沈战也感动于对方的勤政爱民。

“唉,要是他没那么多致命的短板就好了!”沈战微微叹息。

既然进宫了,沈战也不想白来一回。

他刻意跟崇祯提了一下兴修水利设施的问题。

“陛下,我大明连年大旱,多年无雨。

然上天终究是眷顾我大明的。

自从去年开始降雨量逐渐恢复。

而各种水利设施却年久失修。

臣决定以公主府的名义给工部捐款三十万两白银。

以便帮助朝廷修缮水利设施。

唯有水利设施有保障。

我们刚刚讨论的那些亩产才会落到实处。

否则……”

否则什么亩产两千斤、三千斤的都是纸上谈兵!

崇祯不傻,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他还是能听懂的。

眼睛微微红润的崇祯感动于沈战的格局和爱国。

虽然他极度戒备武将做大,但真是舍不得沈战这样的全才。

“大都督之言实令朕羞愧。

此事本应由朕牵头来做。

这样吧,既然公主府为国捐款朕也不阻止。

朕便再从内帑拿出七十万两银子。

咱们一齐凑个一百万两的整数给工部。

既然要兴修水利就大刀阔斧地修。

等我大明京师的粮食产量上去了。

今后便再也不用看南方粮商的脸色了!”

“陛下圣明,京师百姓有福了!”沈战诚心说道。

崇祯出多少钱沈战倒不是很在乎。

关键有了皇帝牵头之后这个事儿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沈战进了一趟宫。

不仅成功打发了崇祯皇帝。

还顺便把兴修水利的事情给完美解决了。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土地、佃户、种子、水利设施。

当这些全部到位的时候,京师的粮食产量便有了充足的保障。

来年把地瓜、玉米和土豆种子分发到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省。

那么大明北方就再也不会受制于粮食问题。

百姓能吃饱饭就不会造反。

士兵能吃饱饭就有力气打仗。

粮之一字可谓是与国运息息相关。

从根上解决了粮食问题后沈战心情大好。

他出征前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要做。

承诺给自己小媳妇的公主府该提上日程了。

属于龙腾军的军事要塞公主城也该同步提上日程了。

工部侍郎宋金星让人给沈战带来了口信。

水泥工艺已经实验成功,随时可以大规模量产。

沈战:那还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