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段家府邸位于县衙西侧官舍区。

林向安带着林远向西侧走去。

段昊初是段主簿的小儿子,林向安是在办学报一段时间后,从刘文昌口中得知的。

毕竟与刘文昌交好,与冯辰、薛文逸又是一种不同类型的公子做派,他也猜测过一二。

不过段昊初自己未明说,他也没在意。

段主簿可以说是县里的二把手。

段家考出一个举人,可以说非常荣光的大事。

怕是县里但凡有点份量的,都会前来赴宴。

这场功名晋升宴,可以说是最讲究了。

林向安家底蕴不行,各方面可以找平替。

但段家不一样,毕竟当地大族,书香世家,庆祝定会更浓重。

当他们抵达段府时,门前已是车马盈门,宾客络绎不绝。

段府的大门张灯结彩,红绸高挂。

前院的仪门上,挂着一块“鹏程万里”的牌匾,红绸飘扬。

两侧的朱漆楹联写道: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门房旁边设有题名簿,由账房负责记录每一位来宾的贺礼。

林向安送给段昊初的礼物用青布包裹,外系红绸,整齐端庄,由林远亲自拿着。

林远将名帖、礼单一起递给门房,门房接过后核对无误后,将礼单递给账房。

旁边的账房朗声报出:

乌程林老爷惠赐:湖笔四宝全副,魁星点斗字画一幅。

随后,管家恭敬地将人引进去:“林老爷,里面请!”

穿过前院的仪门,青砖地面下铺,临时搭建的三座芦棚,悬挂着“蟾宫折桂”的竹丝灯,别具一格。

长桌流水席正设在这里,显然是宴请乡邻百姓的场地。

穿过长廊后,进入中庭。

正厅外的廊柱上包裹着红绢,上面书写着: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林远被小厮引到侧院,而林向安则步入大厅。

段昊初正与一位客人交谈,看到门口的动静后,便向那位客人微笑示意,随即朝林向安走来。

段昊初气色红润,整个人如沐春风,精神昂扬,面带喜气。

“向安兄,终于来了,快快来落座。”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喜庆,又不失温和。

林向安微微一笑,作揖道:“实在不好意思,路上耽搁了些,失礼了。”

段昊初笑着示意林向安跟上,轻松地将他带到一旁的次座。

这张桌子上,正好有李修竹和张书淮两位新科举人也在,四人是同科举人,关系倒也更亲近。

李修竹和张书淮围坐在一张圆桌旁,低声交谈着。

林向安率先和两位打招呼,“李夫子,张兄。”

见林向安到来,李修竹率先抬头,温和地站起。“林贤契,这边坐。”

一边招呼,一边自然地将林向安引到自己身边。

林向安与李修竹素有师生之谊,既是师徒,又是同年考中举人,关系也能更亲近些。

贤契是科举仕途中,特有的师生互动称呼。

彰显举人社会地位跃升,同时维系师门纽带,彼此尊敬。

林向安笑着点点头。

张书淮站起身,温和一笑,开口道:“林兄,咱们四人难得是同科举人,我字怀远,不妨喊我字如何?”

说话语气温和,显然是希望与林向安拉近一些距离。

原本,彼此相识,却并未主动深交。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考量,尤其是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往往难得有人真正投桃报李。

但眼下情形不同,之后的道路上,彼此间总会有交集,难免需要相互照应。

回想起那天的鹿鸣宴,林向安带着李修竹、段昊初一起为官员敬酒,并且引荐两人时,张书淮心中悄然有了变化。

林向安此人颇有城府,不过他品性还不错。

是个愿意提携身边人的人。

与林向安结交,对他来说,并没有坏处。

林向安露出温和的笑容,表示同意。

“好,怀远兄。既然如此,你便喊我向安即可。”

张书淮的文采在众人中颇有名气,但他性格中带着几分傲气。

过去,林向安在升到甲班之后,常常与他碰面,彼此也就点头之交。

毕竟身处竞争关系,难免保持了些许距离。

然而,随着科举成绩一公布,彼此的身份与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张书淮此时主动拉近关系,显然不再只是以往的冷淡态度,而是希望通过结交来谋取未来的更多可能。

林向安心中清楚他的转变缘由,但并未感到不快。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争取,而能识得合适的合作伙伴,互帮互助,在仕途上更是常见的事。

既然他愿意主动伸手,林向安自然不会拒绝。

张书淮笑着道:“好,向安兄。”

见三人如此亲近,段昊初轻轻叹了口气,露出一丝惋惜的笑容。

“你们仨倒是亲近,真是让我有些羡慕,可惜我不能和你们一桌。”

林向安笑着调侃:

“今天你是主角,知道你事多,不必挂念我们,你忙你的,不用顾我们。”

毕竟今日县里的官员差不多都来了,还有一些段家族老宗亲,这些贵客都要段昊初要招待,怕是无暇顾及他们。

段昊初笑着点头:“行,日后有空了,咱们私下再聚。”

说罢,他便笑着离开了,去招待其他的客人。

三人坐定后,气氛逐渐轻松愉快。

不再拘谨和客套,话题变得随意,几人聊得自然自在。

还没聊多久,就有其他客人主动上前打招呼。

虽然几人都是新科举人,但在他们眼中,三人无疑是“香饽饽”,言辞间满是恭敬和奉承。

这些人并非仅仅因为交情。

而是看中了他们举人的身份,试图通过建立联系为未来铺路。

林向安礼貌回应,语气平和。

李修竹则面带淡然,轻轻点头,话不多。

张书淮也不再像刚才那般热情,表面客气,却透出一股疏离感。

这种态度反倒让更多人倾向于和林向安搭话。

尽管林向安年纪较轻,看似好说话,但他总能巧妙把握分寸。

常以笑容回应,沉默中流露出一种成熟的气度。

......

刚过午时,不久便开始了宴席。

在轻松的言谈中,林向安终于明白了段昊初之前所说“你来晚了”的含义。

因为错过了段家的祭祖仪式。

科举及第后,宴席开始之前,还需在知县和教谕的见证下,完成祭祖仪式。

只有在官方见证下完成祭祖,才能在《儒户黄册》上登记,正式标注为举人身份。

在辰时之前,知县、教谕等,以及士绅代表们早已到场,全程参与观礼。

林向安顿时觉得有些晕头转向。

祭祀和仪式要求如此之多,让他真是头大。

前院的乡邻百姓吃席时需要自带碗筷,而中庭则是不同阶层的宴席,餐具各不相同。

每一处细节都在提醒着众人,阶层差异。

幸好这次是来段家参与宴席,要是错过了这些规矩,明天怕是会出岔子。

早知道就该推迟几日再开宴席了。

刘知县、周教谕等人坐在主桌,段昊初则主桌作陪。

林向安他们则坐在右侧的次桌。

餐桌上摆满了精致的青瓷碟盘,菜肴极为讲究,整齐摆放,一共上了九簋一汤。

主菜有四道:蟹粉鱼脑、芙蓉银鱼脍、驼峰炙、鹿筋炖甲鱼

素菜有三道:金腿竹荪、糟酿白虾、莲房鱼包

点心两道:三丝春卷、水晶玫瑰糕

汤品一款:清汤燕窝。

看着端上来的菜肴,光是从外观上就能感受到其中复杂的工艺和精致的制作。

林向安不禁暗自感叹:这真是太麻烦了。

原本他还在纠结厨师和食材的问题,但看了段昊初家里这番安排后,他觉得直接交给专业的人来弄就好了。

自家根本没精力来协调这些吃食。

花点钱,能把事弄得圆满,就行了。

至于讲究细节,那还是算了。

吃饭的间隙,宴席上还有唱曲表演。

期间,段昊初还挨桌敬酒。

这顿饭,除了吃喝,还夹杂着文会和鉴赏。

大家讨论着诗词书画,气氛颇为雅致。

吃了差不多过了一个半时辰,宴席才慢慢散开。

离席后,不同的宾客回礼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林向安得到了一把定制的折扇。

由于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林向安并未多留。

他找到林远后,便告辞离开了段府。

两人直接去了镇上的翠云楼。

......

翠云楼的管事早已收到了老爷的消息,早早地等候在大厅内。

“林老爷,小的恭候多时,家里老爷已经叮嘱过了,您直接吩咐便是。”

管事恭敬地解释道。

薛老爷和薛公子两边都派人送了口信过来,管事从上午一直等到了现在。

林向安点了点头,示意管事坐下细聊。

“明日家中有宴请贵客,可能需要贵楼这边帮忙安排一些人手。”

管事从少东家口里,知道了这事,提前就做好了安排。

只需要配合林向安即可。

“林老爷,既然如此,您是希望我们这边安排人手,还是您自己安排?”

“明日早上宴席就要开始,时间紧迫,不知道你们这边能不能赶上?”

林向安继续道,“这次有将近四十名贵客,我们会单独安排贵客的食物,普通百姓的席面就由家里自备。”

“明白了,林老爷。”

所谓的贵客,定是指县里的贵客老爷们。

如今虽不知道林举人是县里的知名人物啊!

这种席面一般都是八珍席。

“您想安排八珍席,传统的八珍席需要熊掌、鹿筋、驼峰、豹胎、猩唇这类山珍,因地制宜,我们这边靠近太湖,多是以海味为主。比如花鲢鱼、银鱼、阳澄湖蟹、燕窝、驼峰、鹿筋、甲鱼、白虾这些食材。”

林向安点点头,各地食材不同,显然有很大的差距。

太湖周边的鱼虾蟹自然丰富,但驼峰和鹿筋怕是不容易搞到。

随后便询问管事:“这些食材今天还能订到吗?明天的宴席来得及吗?”

管事稍微沉吟了一下。

“即便是我们翠云楼这边协调,这驼峰和鹿筋份量怕是不够。”

林向安心里早有准备,便问道:

“那有没有什么食材可以替代它们?”

“驼峰可以考虑用太湖草鱼腩来替代,”管事迅速提出建议,“草鱼腩肉质肥厚,炭烤之后油脂丰润,口感接近。至于鹿筋,可以用牛筋来替代,口感相似,且更容易获取。”

“这样也可以。”

太湖这一带鱼虾蟹比较丰富,即便时间着急,也能订到货。

而王家那边送了牛,食材想来也凑齐了。

管事松了口气:“那就好,若没有其他问题,其他的食材我们都会准备齐全,确保不出差错。”

“那就麻烦你了。”林向安笑着道,“不过,由于时间紧急,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希望能直接安排好人手,最好能一次性解决。麻烦你列个清单,我让家里的人配合。”

管事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林老爷放心,我们这边给您直接安排。”

食材定下了,但是餐具也得准备。

这种一般都需要定制,来不及,还不如租借来的快。

“餐具一类,也得麻烦帮忙安排一下,家里的不适合给贵客用。”

今日已经知道餐具有差异,索性让薛家帮忙安排得了。

于是他从衣袖里掏出三百两银票,递给管事:“这是定金,三百两不够的,你列清单跟阿远说,他自会补上。”

林向安指了指林远,将这事交给他来协助。

薛家不会狮子大开口,林向安还是相信薛文逸的。

因为这种价格比较透明,虽然一打听就知道了。

没必要因为这种钱财,伤了彼此的感情。

林远被林向安一指,顿时来了精神,朝着管事点点头,接过话茬:

“管事,有什么问题尽管和我说。”

管事看到林向安如此豪爽,不禁笑了笑,接过银票:

“多谢林老爷,交给我来安排,包您满意。”

随后,他们一起商定了宴席的细节,管事写下了契约。

并承诺一切会按林向安的要求准备好,确保明日的宴席顺利进行。

这件事交代好后,这才离开翠云楼,赶回家中。

也不知道其他事情安排的怎么样了。

这种事情,还是他一一过问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