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6章 鹿鸣宴(二)

x因站在前列,林向安能清楚地看见明远堂内的布置与动静。

堂前阶下,一位司仪官肃然而立,面向南方,静候主考官入场。

片刻后,随着堂内仪仗鸣锣,主考官自中门步入,地方官员分列左右,依次入座。

紧接着就听到司仪官喊道:

“吉时已至,鹿鸣宴启!诸官就位,举子入席——”

举人们则在司仪官的指引下,从侧门依序步入堂内。

此场合极为讲究礼制。

主考官端坐北面正位,面朝南方,象征皇权至高无上。

左右两侧的官员也依品级高低排列,左侧为尊,右侧次之。

林向安虽不认得所有官员,但依位次大致能推测身份.

东侧位,料想便是巡抚和布政使;

而西侧位,则是按察使,学政宋道衡正坐在其旁。

地方官员,依次落座。

此外,堂内还有几位未着官服的宾客端坐其中,想来是本地名儒、致仕官员或乡绅代表。

新晋举人也按照名次分立两列。

陆文卿站在东列首位,林向安与他相隔三人。

位置尚靠前,足以清晰地看见堂内众官员的神态举止。

林向安不动声色地打量前方,视线掠过上座官员,未料竟与宋道衡对上了目光。

宋道衡微微一笑,神色和煦,似有几分欣赏之意。

林向安心中一凛,随即迅速收回目光,不敢再往上观望。

转而环顾四周,观察整个宴席布置。

注意到,堂下西侧立着一队乐工,手执雅乐器具,显然是负责宴席奏乐的。

而东西廊下,则各有侍从肃立,虽无言,却自有威仪,令堂内气氛愈发庄重而肃穆。

整个场合人多,但异常严肃。

待辰时二刻,司仪官肃然上前,朗声宣读贺词,正式开启祭拜仪式。

祭拜仪式分为拜阙礼和拜考官。

拜阙礼,举人们在司仪官的指引下,整齐列队,面向京师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缓缓而慎重,以示对皇权的敬畏与感恩。

之后是拜考官,众举人须再行四拜礼,以示尊师重道,而主考官则微微拱手回礼。

整个过程,差不多快弄半个时辰,林向安觉得自己都要跪麻了。

终于,鹿鸣宴的正题来了。

司仪官高声喊道:“乐起——《鹿鸣》之章!诸举子诵诗——”

随着悠扬的乐声响起,众举人齐声诵道: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声铿锵,整齐有序,气氛庄重。

接着,布政使致辞。

“兹尔诸生,荷天子之洪恩,擢乡闱之俊秀……今日之举,非止荣身,更当思致君泽民之道……望诸君连捷春闱,光耀桑梓!”

一整套熟悉的官话。

但偏偏,整个致辞过程中,所有人都得肃立垂首,不能稍有懈怠。

尤其是当提及“皇恩”“圣训”时,众举人还需集体跪听。

致辞完毕,又得行跪拜礼。

林向安的心情,从中举的喜悦,在这不停跪拜之中瞬间消散了。

好不容易熬过这环节,迎来了三巡酒礼。

首杯,敬天地君亲,众人肃立,举杯不饮,而是倾酒于地,以示敬献。

次杯,敬考官,举人们躬身敬酒,主考官则优雅浅酌,象征性品尝一口。

第三杯,举人互敬,气氛终于稍微活跃了一点。

到了这时,席间终于开始上热膳。

林向安松了口气,心里只剩一个念头:

他妈的,总算能吃饭了!

原先桌上摆着四干果与四鲜果,寓意吉祥。

四干果,象征仁、义、礼、智,分别是桂圆、红枣、莲子、花。

四鲜果,则是当季时令水果,包含菱角、杨梅、枇杷、柑橘。

反正这些东西,哪怕不吃,光是摆着就能讨个好彩头。

第一道热菜,端上来,是一条寓意鲫鱼跃龙门的清蒸鲫鱼。

接着是鹿肉,这可是鹿鸣宴的象征,极其应景。

不过,南方鹿肉稀少,林向安看着眼前这道菜,心里默默感慨:

果然是财大气粗,有钱任性啊!

随后又上了糟鸡、板鸭,寓意科举吉兆。

再接着素斋,莲藕、豆腐,象征文人清廉操守。

看到豆腐,林向安莫名想起了家里人,得赶紧忙完回家啊!

又陆续上了莼菜羹、三丝汤。

主食则是各种寓意吉利的状元糕、定胜糕,还有糯米饭。

一顿饭,竟是各种吉祥寓意。

古人文人真是含蓄有文化。

席间饮的是绍兴黄酒。

看着桌上这一道道菜色,林向安心情瞬间又变好了。

他排第五,前面有四人,算不上最受瞩目的焦点,正好能安安稳稳吃饭。

再者,这种正式场合,官员不点你的名字,你不能随意开口,就算要和官员说话,也得先递名帖。

于是,新科举人依名次敬酒环节一过。

林向安便老老实实坐下来。

埋头干饭。

据说鹿鸣宴的吃食是由知府安排。

毕竟这么多上级官员齐聚一堂,吃食味道定然不错。

宴席是三个举人共用一桌。

席间,有人顾盼四周,与人寒暄交谈。

也有人拘谨端坐,小心翼翼地应对宴席礼仪。

旁边两人见林向安吃得香,也放下拘谨,默默跟着吃饭。

结果,全场没有哪桌比他们吃得更积极。

三人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桌上的菜肴消失得比其他桌快了许多,甚至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有人悄悄低语,有人投来诧异的目光,似乎不太理解。

怎么竟然有人能在这场隆重的宴席上吃得如此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