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翊心中焦急如焚,他深知此次调查恐怕不会公正,杜城很可能会被陷害。但他也明白,此刻再多说无益,只能另想办法。

在兵部尚书出发前往边疆的同时,沈翊暗中派人快马加鞭,将消息传递给杜城,让他早做准备。

“将军,这可怎么办?”副将急得来回踱步,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

杜城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道:“慌什么!我杜城行得正坐得端,岂会怕这些莫须有的罪名。”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副将停下脚步,看着杜城,语气中仍带着担忧:“将军,可如今圣上猜忌心极重,再加上有人在背后捣鬼,这事儿怕是不好办啊。”

杜城的目光缓缓黯淡下去,脸上浮现出一抹苦涩的笑意,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与无奈:“是啊,圣上如今猜忌心重,再加上小人作祟,我们怕是有口难辩。”

副将看着杜城,心中一紧,他从未见过将军如此失落的模样:“将军,难道我们就这么坐以待毙?”

杜城沉默良久,缓缓摇头:“我不甘心,可如今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你去传我的命令,让将士们整理好行装,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但不要轻举妄动。”

副将领命而去,杜城独自坐在营帐中,脑海中思绪万千。

他回想起自己多年来在边疆的浴血奋战,为了守护百姓,为了扞卫江山,他不惜一切代价。

可如今,却被人诬陷,被圣上猜忌。

他不怪圣上,毕竟圣上坐在高位,忧虑甚多,不信任他也是情理之中。

他只恨,恨那些朝廷蛀虫,为了一己私利,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妄图将他这颗眼中钉拔除。

——

此时,兵部尚书已经率领着调查队伍抵达了边疆。他趾高气昂地走进杜城的营帐,看着杜城阴沉的脸色,心中暗自得意。

“杜城,你可知罪?”兵部尚书冷冷地问道。

营帐外,风声呼啸,似在为他鸣不平。

杜城起身,缓缓走到营帐门口,望向远方连绵的山脉,那是他曾拼死守护的边疆。他的目光扫过这片熟悉的土地,一草一木、一城一池,都承载着他和将士们的血汗与回忆。

杜城抬起头,眼中满是怒火:“我何罪之有?我一心为国,却被你们这些小人污蔑!”

兵部尚书冷哼一声:“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圣上命我将你押解回京,你还是乖乖束手就擒吧!”

杜城握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强忍着心中的怒火:“我要面见圣上,我要当面向他澄清这一切!”

兵部尚书不屑地笑了笑:“圣上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你还是老老实实跟我回京,等待圣上的发落吧!”

就在这时,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乱。原来是杜城的一些将士得知将军要被押解回京,心中不满,想要反抗。

“放了将军!他是被冤枉的!”

“对,我们不服!”

将士们的呼声越来越高,场面一度失控。兵部尚书脸色大变,连忙下令让手下控制局面。

杜城见状,心中一阵感动,他走出营帐,看着那些为他鸣不平的将士们,眼眶微微泛红:“兄弟们,都冷静下来!不要冲动,我杜城不想看到你们因为我而受到牵连。”

将士们看着杜城,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将军,我们不能让他们把你带走!”

杜城摆了摆手:“放心,我杜城问心无愧,定会还自己一个清白。你们要听我命令,好好守护边疆。”

在杜城的劝说下,将士们逐渐安静下来。杜城被兵部尚书的人押解着,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

而此时,沈翊在京城中四处奔走,寻找能够为杜城洗刷冤屈的证据。

他深知杜城的为人,绝不相信他会做出谋反之事。

他暗中拜访了一些正直的大臣,希望他们能够为杜城说句公道话。

“杜将军忠肝义胆,定是被人陷害,还望大人能够在圣上跟前为他美言几句。”沈翊恳切地说道。

那位大臣叹了口气:“我也相信杜城是被冤枉的,可如今圣上正在气头上,谁要是为他求情,怕是会惹祸上身呐。”

沈翊心中焦急万分,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在京城中寻找线索,希望能够在杜城回京之前,找到足够的证据,为他洗清冤屈 。

“沈侍郎,有您的信。”一个小吏匆匆走进来,将一封用火漆密封的信件递到沈翊手中。沈翊心头一震,连忙接过,只见信封上虽未署名,但那熟悉的字迹,让他瞬间断定是杜城派人所送。

他迅速拆开信件,一行行刚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沈兄,我已被押解回京,请你珍重,我无碍,愿日后与你一同保江山社稷安稳。”

沈翊读完信,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许,可想到杜城虽称无碍,却仍身处险境,焦急之感再度涌上心头。

他深知杜城的为人,这简短的话语背后,定是不想让自己过于担忧。

“兵部尚书何时回京?”沈翊转头看向小吏,目光中带着几分急切。

小吏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有些紧张,赶忙回道:“回大人,据小人所知,兵部尚书押着杜将军,快马加鞭,预计三日后便能抵达京城。”

三日……

按照杜城的性子,绝不会这般坐以待毙,他既然传信说自己无碍,还提及日后共保江山,其中必定另有深意。沈翊越想越觉得杜城的信暗藏玄机,他来回踱步,试图从杜城的只言片语中寻出线索。

突然,沈翊停下脚步,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杜城被押解回京,这一路上戒备森严,他却能送出信件,背后定有可靠之人相助。而杜城如此镇定,说不定早已在暗中布局。沈翊决定从送信之人入手,他招来亲信,低声吩咐道:“你去悄悄打听,这封信是何人所送,务必查得清清楚楚,千万不能打草惊蛇。”

亲信领命而去,沈翊则开始梳理目前掌握的线索。

他想到之前拜访的大臣曾暗示他,朝中局势复杂,有些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