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李德昌果然如柏宇轩所料,支支吾吾,难以自圆其说。
柏宇轩早已掌握了他贪污受贿、阳奉阴违的铁证,当即便在大殿之上将其革职查办,并下令彻查其党羽。
李德昌脸色惨白,瘫软在地,悔之晚矣。
这只是第一步,杀鸡儆猴。
接下来,柏宇轩雷厉风行,亲自前往几个阳奉阴违严重的地区“微服私访”。
他乔装打扮,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暗中收集证据。
这些地方官员做梦也想不到,摄政王会突然出现在他们治下。
他们依旧我行我素,欺上瞒下,甚至还在私底下嘲笑柏宇轩的新政不过是纸上谈兵。
然而,当柏宇轩带着铁证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如同见了鬼魅一般。
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这些官员再也无法狡辩,只得俯首认罪。
柏宇轩毫不留情,将他们一一革职查办,并立刻任命新的官员接替他们的职位。
新上任的官员深知柏宇轩的行事风格,自然不敢怠慢,纷纷积极推行新政。
消息传开,各地官员无不凛然,再也不敢阳奉阴违,新政得以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
回到京城后,柏宇轩并没有放松警惕。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在书房中与南诗雅商议着接下来的计划,南诗雅一袭红衣,慵懒地倚在软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眼波流转间,尽是聪慧狡黠。
“下一步,该敲打敲打那些邻国了……”她漫不经心地说道。
柏宇轩点了点头,目光深邃,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落日,喃喃道:“是啊,该让他们知道,大梁,可不是好惹的……” 突然,一个暗卫急匆匆地进来,单膝跪地:“王爷,边关急报!”
暗卫呈上边关急报,柏宇轩快速浏览,脸色骤然阴沉。
南诗雅见状,也收起了慵懒的神情,走到他身旁,一同查看。
信上所言,北狄趁着大梁新政推行之际,频频在边境挑衅,烧杀抢掠,扰民滋事,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看来,他们是想趁火打劫。”南诗雅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他们打错了算盘。”柏宇轩将手中的信笺捏成一团,眼中精光闪烁,“新政初成,正需一场对外战争来震慑宵小,稳定民心。”他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众将之中,不乏主战派,一听北狄来犯,纷纷请缨出战,叫嚣着要给北狄一个教训。
柏宇轩却并未立刻下令出兵,而是冷静地分析局势,制定战略。
他派遣心腹爱将岳飞扬率领一支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赶往边关,同时,又派出使臣前往与北狄交好的西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暗示若西戎不约束北狄,大梁将不排除与其断交的可能。
西戎本就忌惮大梁日益强盛的国力,如今见大梁新政推行顺利,更是心生畏惧。
他们不愿为了北狄而得罪大梁,于是立刻派人前往北狄,劝说他们停止挑衅。
北狄原本以为大梁内政动荡,无力对外用兵,却没想到大梁反应如此迅速,而且还使出了外交手段,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北狄王庭,气氛凝重。
“大梁摄政王,果然名不虚传……”北狄可汗面色阴沉,重重地将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传令下去,大军集结!” 一个斥候慌慌张张地跑进王庭:“报!大梁……大梁……”
斥候上气不接下气,“大梁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北狄可汗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大梁的反应如此神速,大军竟然已经到了城下!
他急忙下令迎战,然而,为时已晚。
岳飞扬率领的大梁精锐骑兵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北狄军队仓促应战,节节败退。
岳飞扬按照柏宇轩的指示,采用灵活的战术,先佯装败退,引诱敌军深入,然后突然从两侧包抄,将敌军分割包围。
战场上杀声震天,鼓角齐鸣,大梁士兵奋勇杀敌,北狄军队阵脚大乱,死伤惨重。
北狄可汗眼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岳飞扬并未乘胜追击,而是按照柏宇轩的命令,收兵回营,固守边关。
京城,柏宇轩正在书房批阅奏折,连日来的操劳让他感到有些疲惫。
南诗雅端着精心准备的美食和美酒,款款走入书房。
她将酒温好,盛了一碗递给柏宇轩,又拿起一块糕点,轻轻地喂给他。
“辛苦你了。”南诗雅柔声说道,眼神中满是关切。
柏宇轩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掌心的温暖,疲惫的身心得到了些许舒缓。
“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这点辛苦不算什么。”他笑了笑,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南诗雅看着他,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却又说不出究竟是什么。
“对了,”柏宇轩放下酒碗,目光转向窗外,“岳飞扬应该快回来了吧……” 南诗雅微微一怔,随即笑道:“是啊,他此战大捷,王爷定要好好赏赐他才是。”
柏宇轩却摇了摇头,“赏赐是必然的,但……”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他去做……”
岳飞扬凯旋而归,京城百姓夹道欢迎,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庆功宴上,柏宇轩论功行赏,岳飞扬被封为冠军侯,赏赐黄金千两,良田百顷。
然而,在一片欢庆的气氛中,柏宇轩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没有乘胜追击,彻底击溃北狄,而是派出了使臣,向北狄递出了和平谈判的橄榄枝。
消息一出,举朝哗然。
主战派纷纷反对,认为这是养虎为患,错失良机。
就连一向支持柏宇轩的南诗雅也对此感到不解,私下里询问他的用意。
柏宇轩只是淡淡一笑,说道:“穷寇莫追,此乃兵家大忌。更何况,我意不在灭国,而在震慑。”他胸有成竹地解释,如今大梁新政初成,百废待兴,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彻底击溃北狄,必然会引起其他邻国的忌惮,甚至联合起来对抗大梁,这对于大梁来说并非好事。
与其穷兵黩武,不如以德服人,化干戈为玉帛。
他提出的和平条件也十分优厚,只要北狄不再侵犯大梁边境,两国便可以互通商贸,共同发展。
北狄可汗原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柏宇轩竟然会主动提出和谈,而且条件如此优厚,心中又惊又喜,连忙答应下来。
消息传到西戎等国,他们也对柏宇轩的大度和智慧赞叹不已,纷纷表示愿意与大梁加强友好往来。
一时间,大梁的国际声望达到了顶峰,柏宇轩也成为了各国君主敬佩的对象。
然而,就在柏宇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时候,国内却暗流涌动。
一些心怀不满的官员和世家大族,对柏宇轩的新政阳奉阴违,甚至暗中串联,密谋造反。
他们认为柏宇轩的改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想要将其推翻,恢复旧秩序。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几个黑衣人潜入了柏宇轩的书房,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一封密信,低声说道:“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时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