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之孔明那里你要多费点心思,我看他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苏卓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其实早在他和左慈出发前,就已达成协议。

如果顺利寻得玉虚印,并解开此物的秘密,二人将共享其中的成果。

不但如此,苏卓还要将女儿嫁于左慈最为器重的弟子,这样一来既可保证秘密不会被扩散,又可将他师兄弟二人牢牢绑一起,这样不用担心日久生变。

如今左慈和他弟子都已死绝,如果孔明交出玉虚印,那么他不履行之前的约定,也不算毁约,毕竟孔明只是一介凡人,根本不知道其中厉害。

当初他们联手夺得玉虚印后,便被一群神秘修士围追堵截,迫于无奈,左慈携宝引开神秘修士,这才让他有机会逃回宗门。

“玉虚印到底在没在他身上?”

苏卓站在大殿中,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而此时的孔明,已经离开了大殿,回到了左慈的清修之地,不过那两名带他回来的弟子却并没有离去的意思,看向他的目光也有些不怀好意。

孔明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监禁了起来,但他并未露出任何惊慌的神色,反而心中泛起一丝冷笑。

看来那枚玉符还真不简单,只要东西还在自己手上,苏卓想要得到此物,必不会取他性命。此时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唯有静观其变,寻找机会。

夜幕渐渐降临,清修之地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孔明独盘坐在屋内,闲来无事,默练起了前世所参悟的《三易》。

相传,三易乃先上古圣人所着,兴于周文王姬昌,精于道教祖师老子。

易经,连山,归藏并称为三易,其中易经有六十四卦,也是他前世专研最深的法门,他的八阵图就是从其中演化而来。

而连山,归藏则早已失传,不过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寻得连山残本,里面记载着先秦炼气士的修炼法门,只可惜到了他那个年代,灵气早已干涸,里面的法门根本无法修炼。

而如今,此方世界,修士多如牛毛,料想灵气必然充裕。

孔明在卧榻上盘膝而坐,按照连山上的法门,将灵气引入体内,经过经脉,最终汇聚于丹田之中。

初时,灵气犹如丝线一般,入体之后几乎难以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感觉到体内有一股暖流在缓缓流动,那是灵气在经脉中流动的感觉,很快孔明便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次日,天明。

孔明渐渐从入定中醒来,他发现整个人神清气爽,并没有因为彻夜未眠而感到疲惫。他微微闭目,一丝丝灵气汇聚成一股涓涓细流,虽然微弱,但却真实存在。

孔明心中大喜,他明白自己或许已经徘徊在修仙门槛的边缘。

这时,外面送餐食的仙童将房门推开,孔明装作刚睡醒的样子,慵懒地打了个哈欠,眼中却闪过一丝精芒。

他接过仙童递过来的餐食,轻声道谢后,便开始享用起来。

孔明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一边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他知道,有些东西自己不能暴露,一个山野村夫哪来的修炼手段?加上苏卓对自的态度不明,在没能力自保的阶段,当孙子也不丢人。

孔明推开房门,看到两名清岚宗弟子依然盘坐在庭院内。那二人双眼也是微微开合,目光不善的盯着孔明。

“辛苦两位师兄值守,在房内待的太过烦闷,想出来透口气。”孔明拱手道,脸上满是谦卑的笑容。

那两名弟子也是点了点头,其中一人道:“你若想活动,只可在庭院及周围,切莫走出这片区域,否则后果自负。”

“多谢师兄提醒!”孔明再次拱手,随后便在院内缓缓踱步。

两个月后……

孔明盘坐于卧榻上,脸上肌肉抖动,汗滴顺着脸颊向下滑落,此刻他的体内翻江倒海,气息紊乱。

灵力在奇经八脉中四处乱窜,而丹田之中仿佛已再难容纳和储备。

轰……

突然,体内传出一声沉闷的炸响,孔明只觉得身体仿佛被一股巨力撕裂开来,疼痛传遍全身,仿佛要将他整个人撕裂成碎片。

然而,在这极致的痛苦之中,他却感到一丝异样的清凉从丹田处升起,迅速扩散至全身。

他紧闭双眼,任由那股清凉的力量在体内游走,将四处乱窜的灵力一点点引导回丹田。渐渐地,疼痛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舒适感。

当孔明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痛苦,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澈和明亮。他感到自己的体内仿佛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轻轻吐出一口浊气,孔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已经踏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他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周围的灵气流动,甚至能够调动一些灵气为自己所用。

“这就是炼气期么?”孔明心中低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前世钻研了一辈子的连山,都不见任何成效,没想到如今短短两月时间,就一举突破到炼气期,这要是放在以前的世界里,真的连想都不敢想。

一旦突破到炼气,那就意味着寿命将会大幅度提升,可享一百五十载光阴。

想到前世,区区五十四岁便已油尽灯枯,不禁感慨万分,这也证明此方世界的灵气远超他的想象。

如今修为低微,或许无人觉察到什么,等再过些时日,必会被人看出端倪,苦于没法正大光明的修炼。

孔明手持羽扇,走出房门,时已至隆冬,山坡上翠竹被白雪覆盖,而那两名清岚宗修士依然盘坐在庭院内,他对此已见怪不怪。

望着山下那奔腾的江河,和漫山的银装,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孔明对故乡和往事的缅怀。

他羽扇轻摇,遂大声吟唱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故里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唯可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