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进了京城,百姓夹道欢迎,那震耳欲聋的山呼万岁声如滚滚惊雷,在耳边炸响。
阳光洒在街道上,明晃晃地刺痛人眼,李启骑在高头大马上,身着的金甲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刺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他意气风发,接受着万民的朝拜。
那扑面而来的,是百姓手中香榭散发的清幽香气,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目之所及,皆是欢欣鼓舞的面孔,五彩的香榭飘飞如轻盈的蝴蝶,鲜艳的彩旗在风中烈烈招展,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仿佛整个京城都沉浸在这场胜利的喜悦之中。
“皇上,您可算是回来了!”福安迎上前来,脸上堆满了笑容,激动得眼角都泛起了泪花,那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
“宫里一切都好,就等着您回来主持大局呢!”
“朕知道了。”李启翻身下马,手中缰绳的触感粗糙而真实,他将缰绳递给侍卫,龙行虎步地走向宫门,脚下的石板路冰冷而坚硬。
“前方战事吃紧,朕不在的这段日子,辛苦你了。”
福安连忙摆手,“不辛苦,不辛苦,能为皇上分忧,是奴才的福分。”
李启微微颔首,径直走进了宫门,身后跟着一众将领和侍从,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门内回荡。
乾清宫内,金碧辉煌,光芒晃得人眼睛生疼。
李启刚刚换下戎装,便有内侍通报:“皇上,宰相张肃求见。”
“宣。”李启端坐在龙椅上,接过宫女递来的茶盏,触手温热,轻抿一口,那茶水的苦涩在舌尖散开。
不一会儿,张肃便匆匆走进了大殿,脚步急促,带起一阵风,躬身行礼道:“臣张肃,参见皇上。”
“张爱卿平身。”李启放下茶盏,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张肃,“朕不在京城的这些日子,朝中一切可好?”
张肃起身,脸上却不见喜色,反而带着一丝凝重,“回皇上,前方战事虽然捷报频传,但后方却发生了一些事情……”
张肃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双手呈上,那奏折的纸张在手中摩挲,有些粗糙。
“皇上,这是臣整理的这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请您过目。”
李启接过奏折,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脸色逐渐变得阴沉下来。
奏折上所记载的事情,桩桩件件都触目惊心,让他心中升起一股不安的预感。
“张爱卿,你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理?”李启将奏折放在案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那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张肃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皇上,臣以为……”
“报——”
突然,殿外传来一声急促的通报声,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安静的空气,打断了张肃的话。
一个侍卫快步走进大殿,单膝跪地,高声禀报道:“皇上,宗泽将军求见!”
李启眉头微皱,“宣他进来。”
宗泽身着铠甲,铠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大步流星地走进大殿,抱拳行礼:“臣宗泽,参见皇上!”
“宗泽将军免礼。”李启抬手示意他起身,“前方战事如何?将士们可还安好?”
宗泽朗声道:“回皇上,此次出征,我军大获全胜,敌军溃不成军,已退守边境,短时间内不敢再犯!将士们虽略有疲惫,但士气高昂,皆期盼着能为大齐再立新功!”
李启欣慰地点了点头,“好!此番大捷,宗泽将军功不可没!朕定会好好嘉奖你们!”
宗泽神色一凛,抱拳道:“能为皇上效力,是臣的本分!臣还有一事要禀报皇上。”
“讲。”
“此次出征,多亏了刘勇将军率领的义士军相助,他们骁勇善战,屡立奇功,为我军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宗泽拱手说道。
“义士军?”李启微微沉吟,“朕听闻过这支军队,他们行踪不定,神出鬼没,朕一直想将他们招揽到麾下,却始终未能如愿。”
“臣此次也是偶然遇到了刘勇将军,并与之联手抗敌,这才有了今日的大捷。刘勇将军此次前来,正是想请求皇上对义士军论功行赏。”
话音刚落,一个身材魁梧,身穿黑色劲装的男子便从殿外走了进来,那黑色劲装在灯光下泛着暗沉的光,抱拳行礼:“义士军营将刘勇,参见皇上!”
李启打量着刘勇,只见他剑眉星目,不怒自威,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强烈的杀气,那杀气如冰冷的寒风,让人不寒而栗,一看便知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刘将军免礼。”李启说道,“宗泽将军已经将你们的事迹告诉了朕,朕心中甚慰。朕欲将义士军收编为大齐的正规军队,不知刘将军意下如何?”
刘勇”
李启听出了他话中的顾虑,笑着说道:“刘将军不必担心,朕可以给予义士军最大的自主权,只要你们忠于大齐,朕绝不会干涉你们的内部事务。”
刘勇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跪下叩首:“谢皇上隆恩!”
李启扶起刘勇,沉声说道:“如今南方战事已平,北方却依旧不太平,朕需要一支精锐之师,镇守边关,保卫大齐的疆土。不知刘将军可愿担此重任?”
刘勇毫不犹豫地抱拳道:“臣愿往!”
李启满意地点了点头,正要开口继续吩咐,忽然,福安快步走了进来,在李启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启脸色微变,对着刘勇和宗泽说道:“朕今日有些乏了,你们二位将军先下去休息吧,明日朕再与你们商议具体的安排。”
刘勇和宗泽行礼告退,福安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问道:“皇上,可是出了什么事?”
福安躬身退下,脚步轻快地穿梭于宫殿之间,他一边吩咐宫女太监们准备晚膳,一边安排着明日的朝会事宜。
御花园的花开得正好,那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如同温柔的绸缎轻拂脸颊,福安却无暇欣赏,他紧锁着眉头,心中盘算着如何才能让皇上满意。
处理完军事相关事务,李启的思绪又转到了民生方面,毕竟战争之后,百姓的生活才是国家稳定的根基。
乾清宫内,李启和张肃相对而坐,两人面前摆放着几份奏折,气氛有些凝重。
“张爱卿,南方战事虽然已经平定,但战后的民生问题却不容忽视。”李启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必须尽快恢复生产,稳定民心。”
张肃捋了捋胡须,沉声说道:“皇上所言极是,臣已经拟定了一份安置流民的方案,请皇上过目。”
李启接过方案,仔细地阅读起来。
方案中详细列举了安置流民的各项措施,包括提供粮食、种子、农具,以及减免赋税等等。
李启看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份方案考虑得很周全,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吧。”
“臣遵旨。”张肃恭敬地应道。
“还有,”李启顿了顿,继续说道,“南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朕打算在那里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让南方成为大齐的粮仓和经济中心。”
张肃眼前一亮,兴奋地说道:“皇上圣明!南方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如果能够好好发展,定能成为大齐的经济支柱!”
李启点了点头,”
夜色渐深,乾清宫内灯火通明,那明亮的光线刺得人眼睛酸胀。
李启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一份关于义士军的资料,陷入了沉思。
这支军队骁勇善战,却又行踪诡秘,该如何安排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又能保证他们的忠诚呢?
“皇上,夜深了,您该歇息了。”福安端着一碗参汤走了进来,那参汤的热气带着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轻声劝道。
李启抬起头,揉了揉眉心,接过参汤一饮而尽,那温热的参汤顺着喉咙流下,让身体暖烘烘的。
“朕还不困,你先下去吧。”
福安见状,也不敢再多言,默默地退了下去。
李启放下手中的资料,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那黑暗如浓稠的墨汁,心中思绪万千。
义士军的出现,或许会改变大齐的未来……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皇上,出事了!”
此时,宫殿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发出“噼啪”的声响,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险。
李启心中也隐隐有了不妙的预感。
李启凝视着手中的资料,义士军的过往战绩赫赫,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耀眼夺目。
这支军队,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用好了,能披荆斩棘,守护大齐江山;用不好,则可能反伤自身,成为动摇国本的隐患。
如何驾驭这股强大的力量,成了摆在李启面前的一道难题。
“皇上,这义士军桀骜不驯,只听命于刘勇一人,若贸然收编,恐难以掌控啊。”张肃的声音在李启耳边响起,带着一丝担忧。
李启微微一笑,他知道张肃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
“张爱卿所言甚是,朕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义士军骁勇善战,乃不可多得的精锐之师,若能为我所用,定能使大齐如虎添翼。”
“皇上圣明,只是这刘勇……”张肃欲言又止,
“刘勇此人,朕见过一面,虽久经沙场,却并非贪恋权势之辈,他所求的,不过是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李启语气坚定,“朕相信,只要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尊重,他定会对大齐忠心耿耿。”
宗泽则显得更为乐观,他大笑着说道:“皇上,末将与刘勇将军并肩作战多日,深知其为人,他乃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绝不会做出背叛大齐之事!皇上尽管放心大胆地重用他便是!”
李启点了点头,宗泽的话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璀璨的星空,心中豪情万丈。
义士军的加入,将为大齐带来新的希望,也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皇上,您在想什么?”福安的声音打破了李启的沉思。
李启回过头,目光深邃地望着福安,“朕在想,如何才能让大齐更加强大,如何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福安躬身道:“皇上圣明,大齐在您的治理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已是盛世景象。”
李启摇了摇头,“这还不够,朕要让大齐成为这世上最强大的国家,让任何敌人都无法撼动!”
福安眼中闪过一丝敬佩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跪倒在地,脸色苍白,“皇上……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