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 > 第209章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启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9章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启迪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启迪

在城市一隅的安静咖啡馆里,柔和的灯光洒在桌面。晓妍坐在靠窗的位置,翻开一本关于约翰·华生的心理学着作,准备探寻这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先驱所带来的人生成长智慧。

华生开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摒弃对不可捉摸的心理意识的探究。这一理念乍看之下有些简单粗暴,但深入了解后,晓妍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华生认为,人的行为大多是后天环境塑造的结果,而非先天遗传决定。这让晓妍联想到自己身边的许多例子。她有一位朋友,小时候性格内向胆小,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但后来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承担起更多责任,频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久而久之,这位朋友变得开朗自信,在公开场合也能侃侃而谈。华生的理论解释了这种转变,正是环境的改变促使了行为的改变,进而影响了性格。

华生着名的 “小阿尔伯特实验” 更是让晓妍印象深刻。在这个实验中,原本不害怕白鼠的婴儿阿尔伯特,经过一系列条件反射的训练,逐渐对白鼠产生恐惧。这揭示了恐惧等情绪反应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晓妍由此想到,生活中的许多恐惧和不良习惯或许并非天生,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习得的。既然如此,那么通过改变环境和训练方式,也有可能消除这些不良的行为和情绪。

基于此,晓妍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习惯。她一直以来都害怕在公众场合演讲,每次上台都会紧张得心跳加速、大脑空白。按照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这种恐惧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克服的。于是,她决定制定一个计划,从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分享小故事开始,逐渐增加听众人数和场合的正式程度,通过不断重复练习,让自己适应公众演讲的环境。

华生的行为主义还强调奖励和惩罚对行为塑造的作用。晓妍回忆起学生时代,老师经常通过表扬和奖励小红花等方式激励同学们积极学习,而对于违反纪律的行为则给予批评惩罚。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确实有效地规范了大家的行为。在生活中,晓妍意识到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行为。比如,为了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奖励机制,如果一周内每天都完成了阅读任务,周末就可以去看一场喜欢的电影。相反,如果没有完成,就要减少娱乐时间用来补读。

此外,华生的理论也让晓妍重新审视亲子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正面的引导和适当的奖惩机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孩子的天赋,忽略了后天环境的重要性。

合上书本,咖啡的香气仍在空气中弥漫。晓妍心中充满了新的感悟。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但它所提供的关于行为塑造、环境影响以及奖惩机制等观点,为人生成长提供了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思考方式。这些智慧将帮助她更好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同时也为她未来在教育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