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灵枢·五味》趣译:舌尖上的中医养生经

在中医经典《灵枢》里,有一篇《五味》,别看它名字普普通通,这里面可藏着中医关于饮食养生的大学问呢,就像一本舌尖上的养生秘籍,今儿个咱就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这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翻译成咱们都能听得懂的白话文。

饮食与五脏的奇妙“对暗号”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岐伯对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黄帝这老爷子就像个好奇宝宝,拉着岐伯问:“岐伯啊,都说食物有五味,这五味进到咱身体里,是咋跟五脏对上号的呢?”岐伯就说了:“黄帝您听好了,这胃啊,就好比是五脏六腑的大食堂,啥水啊、粮食啊都先进到胃里,五脏六腑都得从胃这儿领‘粮草’。而且啊,这五味就像五个有个性的小屁孩,各有各喜欢去的地方。酸味的食物,就爱往肝那儿跑;苦味的呢,直奔心去;甜味的钟情于脾;辣味(辛味)的一股脑儿冲向肺;咸味的就认准了肾。”

您看,这就好比五味和五脏在玩“对暗号”的游戏,对得上,就能给相应的脏腑补充能量。就像吃了酸溜溜的山楂,那酸味就像个小信使,一路小跑就到肝那儿报到了,给肝来点“小惊喜”,让肝舒舒服服的。

五脏的“口味偏好”与养生之道

“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这说的是食物进到胃里,经过消化,有用的营养就像小士兵一样,随着身体的“交通网络”(营卫)四处跑,去给身体各部门提供能量,剩下的残渣就按顺序往下走,最后排出体外。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

这又开始讲五味吃多了的后果啦。酸味喜欢往筋那儿跑,要是酸味吃多了,就好比给筋这儿派了太多“小信使”,都快把路给堵了,最后让人小便不通畅,就像水管被堵住了一样。咸味往血里钻,吃多了,身体里就像变成了个小盐场,太咸了,人就会口渴,拼命想喝水来冲淡这咸味。辣味是往气那儿冲,吃多了,就像在心里点了把火,让人心里直冒火,火烧火燎的。苦味往骨头那儿跑,吃多了,胃就不乐意了,开始闹脾气,让人恶心呕吐。甜味喜欢肉,吃多了,就像给肉裹了一层厚厚的糖衣,让人心里烦闷,就像脑子被一团棉花堵住了,不清爽。

比如说,有人特别爱吃酸,一顿饭没醋就吃不下,那时间长了,说不定上厕所就不那么痛快了。爱吃咸的人,总觉得菜淡了没味儿,盐放一堆,最后发现自己老口渴,杯子不离手。所以啊,这口味偏好得悠着点,别让五脏“吃撑”了。

食物的“君臣佐使”与膳食搭配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这就像给五脏立了个“饮食规矩”。肝有毛病了,就别吃辣的,因为辣的劲儿太冲,会让肝“受不了”;心不舒服了,就少吃咸的,不然心脏这个“君主”就该发脾气了;脾不好,酸的就得少吃,酸会让脾的工作更乱套;肺不好,苦的就别多吃,苦味对肺来说有点“刺激”;肾不好,甜的就得悠着点,甜吃多了,肾负担重。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这里又开始讲五脏和食物的搭配了。您看,肝喜欢绿色,就像个喜欢绿色衣服的小姑娘,那就适合吃甜的。粳米、牛肉、枣、葵这些都是甜的,给肝吃了,就像给小姑娘穿上漂亮的绿裙子,舒舒服服的。心喜欢红色,那就适合吃酸的,小豆、犬肉、李、韭都是酸的,就像给心这个“热血青年”来点酸爽刺激,让它活力满满。脾喜欢黄色,适合吃咸的,大豆、豕肉、栗、藿这些咸咸的食物,就像给脾这个“黄土地”施点肥,让它更肥沃。肺喜欢白色,适合吃苦的,麦、羊肉、杏、薤这些苦味食物,就像给肺这个“白胖子”来个清爽的“苦口良药”,让它呼吸顺畅。肾喜欢黑色,适合吃辣的,黄黍、鸡肉、桃、葱这些辣辣的食物,就像给肾这个“黑衣人”加点劲儿,让它充满能量。

这就好比做饭的时候,食材得搭配好,每个脏腑都有它专属的“食材套餐”。咱们做饭就像排兵布阵,食物也有“君臣佐使”。主食粳米就像“君”,稳坐中军帐,提供主要能量;配菜牛肉、枣这些就像“臣”,辅助主食发挥作用;葵菜这些就像“佐使”,帮忙调和味道,让整个饮食搭配既美味又养生。

五味与疾病的“攻防战”

“凡此五者,各有所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豕肉、栗、藿;肝病者,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这又强调了一遍,不同脏腑生病的时候,对应的饮食。就像打仗一样,生病了,食物就是咱们身体的“援军”。脾生病了,粳米、牛肉、枣、葵就是“救兵”,赶紧吃,给脾补充能量,让脾恢复元气。心生病了,麦、羊肉、杏、薤就像带着“强心针”来帮忙,助力心脏恢复健康。肾生病了,大豆黄卷、豕肉、栗、藿就像“特种兵”,专门来攻克肾病。肝生病了,小豆、犬肉、李、韭就是“先锋队”,冲在前面帮肝抵御疾病。肺生病了,黄黍、鸡肉、桃、葱就像“白衣天使”,来拯救肺的不舒服。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辣味能让身体的气散开,就像给身体里的“闷气”开个窗,让新鲜空气进来。酸味呢,能把身体里的气收一收,就像把乱跑的“气娃娃”都召集回来。甜味能让身体的节奏慢下来,缓和一下。苦味能让身体变得坚实,就像给身体的“城墙”加固。咸味能让硬邦邦的东西变软,就像给身体里的“硬块”来个“软化手术”。

中药这些“毒药”(这里的毒药不是真的毒药,是指药性峻猛的药)是用来攻打邪气的,就像战场上的“重型武器”。而五谷是养生的根本,像家里的顶梁柱,给身体提供基本的营养。五果就像小伙伴,来帮忙辅助养生,给身体补充点维生素啥的。五畜能让身体更壮实,增加营养。五菜就像填充剂,把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都补充全乎。咱们把这些食物的味道和营养搭配好,吃下去,就能补充身体的精气。这五味啊,各有各的本事,在不同的季节,对应不同的五脏,生病的时候,就按照五味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食物,就像排兵布阵一样,让身体恢复健康。

您瞧瞧,这《灵枢·五味》里的智慧,就像一个充满趣味的饮食王国,里面的每一个规则、每一种搭配,都蕴含着老祖宗对我们健康的关怀。咱们要是能按照这些智慧来吃饭,那身体肯定倍儿棒,吃嘛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