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亭上,传来朗朗读书声。
位于华中科技大学宜萱楼前的若水广场,是华科学子们每天必打卡的场地之一。周俞在“人约黄昏后”的长廊上盘腿而坐,正为元旦晚会准备朗诵节目。说来有趣,这个节目不是学校组织的,而是他自发策划的。因为又将度过一年的时光,他决定和玥蓉尽地主之谊,邀请吕蒙及其副将们在光谷步行街星巴克的包厢里畅玩通宵、欢饮达旦。
一个长头发女生,身着雪白羽绒衣,搭配黑色喇叭裤和白色帆布鞋,一身雪白又美艳的穿搭在周俞面前来回晃动。周围学生都忍不住多瞧几眼,可周俞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此毫无兴趣。
周俞忽而站起身,高歌一曲《不分手的恋爱》,瞬间引起轰动,众人纷纷凑过来拍照、听歌、索要签名。那女生一脸惊讶,又惊又喜,下意识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便匆匆离开。
周俞的手机铃声响起,大雾弥漫中,他听到玥蓉下课的消息,立刻一路小跑。跑上坡没力气时,又像飞毛腿一样加速。“玥蓉,我马上就过来了。”他不擅长跑步,却能在女朋友的催促下,在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的华科校园里左右穿行,且不撞到任何东西。他简单说声“让让”,路人惊愕回头,只觉一阵凉爽惬意的风穿过,唯独少了女生特有的芬芳。
看到朋友沉醉其中,旁边同学用书敲了敲他的头,将他唤醒:“别沉醉了,那是个男的!”一时间哄堂大笑,后面几个男生笑得人仰马翻,雾气中回荡着笑声。
“玥蓉,2022年12月8日,11时24分,我在四如楼铁门外围,你在哪?”周俞嗓音沙哑,咳嗽不断,累得双手撑腿,时而甩手抹干脸上的汗珠,长长的刘海被汗水湿透,发型凌乱。“走吧,大傻瓜!”玥蓉喜笑颜开,拿出纸巾细心地帮周俞擦拭、吹干脸上的汗液。几排树间,满是青春的惬意,人生能有几回这样的大学时光呢?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2022年12月12日,因重大洪灾,附近村庄及居民被紧急疏散。村长第一时间报告给村委办,村委办上报乡委会,消息层层传递,不到两小时,各地都展开了秘密调控。钟南山院士提醒,临近过年,全世界及中国都不能掉以轻心。
村长看着面露难色的村民,吩咐几个50岁上下的老人,有的拿锄头,有的拿铁锹,还有的叼着烟。这个村子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不是去北漂,就是去天津、上海,远的到珠三角。
村长叮嘱居民戴好口罩,寒风凛冽,冻得人嘴唇都难以张开。此时又下起密密麻麻的雪花,2022年注定多事。“村长,不好了!前面有人要闯关卡,还很暴躁。”“你赶紧过去,让他原路返回,咱村不让外人进。”“他说要去街上买点东西。”“你跟他说,这节骨眼上,命重要还是买东西重要,让他赶紧回去。”村长气急败坏地掐紧裤腿,点了根烟,忙里偷闲抽上一口。
经过几天连续整治,疫情终于得到控制。当晚10点左右,整个村庄、乡镇乃至县城都形成了密闭的封锁线。市委书记将防控规范传达给各地工作人员,要求严格筛选、严密防控。电视新闻里,大家都在为迎接新年做准备,人们围着火炉打牌,谈论着新中国政策,讨论着突发事件的防控重点。
天寒地冻,几只乌鸦在天上惨叫,北风呼啸,光秃秃的树上没有一片叶子,直接吹过人们的颈脖子,寒意刺骨。村长吩咐办事人员,自己要眯一会儿,准备骑电动车回家。一路上,他连滚带爬回到家,身心俱疲,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躺倒在地。妻子默默帮他换下水鞋,把他挪进被窝,打开暖气。北方的暖气和南方的空调不同,一开起来,整个屋子瞬间变得炎热干燥,若不用加湿器,人就会大量失水,对健康极为不利。
同样晚上10点,本是学生作息时间,华中科技大学的周俞看着全国新闻报道,提醒全国各地居民做好防护。他手心捏了把汗,第一时间给家里、玥蓉和吕蒙等人发信息,让他们注意防控,减少出行,确保健康。他心想,不出意外的话,华中科技大学本学期肯定无法如期正常放假,得做好随时返校的准备。整个宿舍为此炸开了锅,小潮哼了一声,关掉灯,大家才停止惶恐,沉浸在夜晚的睡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