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章 皇甫云无法理解

这桩交易,黎煊和皇甫云二人没有拒绝的理由。

并且他们也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

从前太子朱无视的话中,皇甫云总结出数条关键信息,并第一时间和他的煊哥儿进行共享。

“第一,朱无视一体两分的秘密,除了咱们俩,大明朝其余人等知之甚少,我们可以暗中行事。”

“第二,皇帝陛下对这则秘密,同样讳莫如深。他对这个嫡长子的态度,始终保持暧昧,我们替朱无视行事,暂时没有性命之忧。”

“第三,圣君朱无视修为虽强,但面对大明朝和他的父皇,依旧十分谨慎。这说明他暗中积蓄的力量,还远不足以掀翻棋盘。”

“综上所述,我们俩此刻即使算是上了贼船,但至少能保证起码的人身安全。”

回归锦城的路上,皇甫云眼神沉静,他把观察到的一切和盘托出。

经他的小脑瓜所分析出来的信息,每一条都鞭辟入里,直达真相。

听完他的分析之后,黎煊又放心不少。

其实,他本来就觉着,朱无视既然敢以圣君之名召他们俩见面,就必定有把握保下他们俩的性命。

否则,这位前太子陛下何必大费周章的跟他俩谈这么久的条件?

当然,除此之外,黎煊其实还敏锐捕捉到了朱无视的情绪波动。

在星天号上之时,他并没有刻意压制,所以有【命定】加身的黎煊很容易便感受到了。

并且,他也坚信,以皇甫云的敏锐,不可能没有察觉到,如此重要的信息,他为什么偏偏不说?

是在逃避什么?

“皇甫。”

思虑再三,黎煊最终决定开口:“我觉得……你这位姑父对你父亲和你的感情,是绝对真心实意的,可以相信。”

皇甫云的脚步霎时间停在了原地。

他深低着眼帘,双肩止不住的微颤,似在努力压制着内心的情感波动。

许久,他才努力屏住眼泪,冷漠道:“当年我爹爹抛下年仅六岁的我,不顾身家性命助他登基称帝。”

“且在宫变失败后,依旧不离不弃,护着他一路杀到了逐龙海岸,最终一去不回。”

“如果说,我父亲做到这种地步,他对父亲的感情还有所掺假的话,那他也就不配做我的姑父,更不配为君!”

皇甫云的语气,并不平静。

那不是冷漠,而是近乎于憎恨!

憎恨那个为了兄弟情义而冒行悖逆之举的父亲,更憎恨他为了兄弟而置亲生儿子于不顾,从不回头的拔刀走向沧海。

“如果不是因为他,我又何必顶着罪人之后的姓名、孤苦无依的在这世上生活这二十多年?!!”

“这种荒唐至极的事,我不仅此刻不能理解,恐怕终此一生,永远也不能理解!!!”

皇甫云,满脸狰狞。

“皇甫……”

黎煊想去拍拍这位好朋友的肩膀,但抬起来的那只手最终是停滞在了半空。

他以为皇甫云这个小胖子从小锦衣玉食、生活无忧,却没想到他也是个苦命的娃娃。

“好在,我也不是完全没有人疼。”

转眼,皇甫云便强行抚平了心中暴涌的情绪。他的小脸蛋上衔起一抹温和的笑意,快步走向正在远处等候的凶屠和牛魔。

“叔父,让您久等了。”

牛魔快步走上前来,护着皇甫云一起向凶屠皇甫天翼见礼:“侄儿皇甫静澜,拜见叔父。”

“皇甫家的男人出征在外,没有这么多的礼数。”

皇甫天翼眼神一滞,想到了某位逝去的故人曾对他说过的话。

当时。

我们似乎也和静澜他们这般年轻张狂、这般无所畏惧。

“叔父,您怎么一个人来了?”

皇甫云怯怯的声音,打断了皇甫天翼的思绪。

他回过神来,冷峻如刀的面庞上现出温柔,“还不是怕你们这俩小崽子出事,所以抛下大军、轻装简行而来。”

“幸好我来的够及时,否则就凭你们这两个小辈,如何抵挡武田信的三万大军?”

皇甫天翼说的轻松,但即便对军规不是太懂的黎煊也清楚,身为主将、噬铁军的最高指挥官,擅离职守,那可是重罪。

此时一旦被明帝知晓,轻则重杖八十、禁足反省,重则,直接夺去兵职、降级流放!

仿佛是看穿了这两人内心的想法,皇甫天翼冷峻一笑,“我皇甫如虎行事,还不需要让你们俩个小辈担心。”

“本帅孤身一人深入敌军腹地,乃为挫败武田信奇袭天照区的阴谋。如今大事已成,我再传命噬铁大军星夜疾驰而来,天照区传檄可定。”

黎煊于此刻终于见识到了,化神境真君的政治手腕!

明明是担心自家晚辈而擅离职守,到这位真君口中,那便成了战略安排。

关键是,这份战表即便上交到凤霄帝的手中,他也挑不出一点毛病。

皇甫天翼背负起双手,双目真如凶虎一般扫视着天照区的大好山河,自信道:“天照区,号称拥有十八路诸侯,个个独立自治。此区的局势,可谓十分复杂。”

“而且。”

他又道:“武田信回去后,若是得知我跟三哥都是轻装而来,未率大军,他必定卷土重来,甚至……”

“有可能传信高丽国,一同举兵。”

“到时候,免不了一场大战。”

他的目光又落向黎煊和皇甫云,威严道:“你们俩的任务完成了。现在,可暂时把天照印交到本帅手中,且看本帅如何带你们……平定山河!”

“此一战,本帅要彻底打断扶桑国和高丽国的脊梁,绝了他们东侵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