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轩看着众人的反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意。他微微点头,目光深邃,“这海滨之地,定然藏有无尽宝藏,关乎百姓生计,今日我们定要好好探寻一番。”随后,他也下马,走到海边,感受着海风的吹拂,思考着这片海域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
沿着海岸线前行,他们很快发现了一片盐田。只见一块块方形的盐田错落有致,卤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盐工们正忙碌地劳作着,将晒好的盐巴收集起来。刘正轩下马,走到一位盐工身旁,亲切地询问:“老人家,如此劳作,一日能休憩多久?家中几口人依靠这盐田生活?”
盐工见了刘正轩的穿着,又看到他带着这一大帮人,连忙恭敬地行礼,回道:“大人,咱们起早贪黑,每天能睡上几个时辰就算不错了。家中老小都指望着这盐田糊口呢。”
刘正轩听后,神色凝重,随后又问起盐田的产出,盐工表示东阳的盐品质上乘,一直都是周边地区的紧俏货,只是这制盐工序繁杂,产量一直受到限制。
离开盐田,众人继续前行,来到一处港湾。港湾内,大小船只林立,渔民们正忙着修补渔网、整理渔具。刘正轩看着这繁忙的景象,心中一动。他叫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递上一壶酒,笑着说:“大伯,辛苦了,来喝口酒解解乏,咱们聊聊天。这港湾平日里出海捕鱼,收成如何?家中日子过得怎样?”
老渔民接过酒,喝了一口,感慨道:“大人,收成时好时坏,全看老天爷的脸色。日子嘛,勉强能够维持。”刘正轩接着问道:“那可与外地有贸易往来?”
老渔民捋了捋胡须,说道:“大人,咱们这港湾地势优良,渔业资源丰富,捕的鱼不仅能供应本地,还能销往周边郡县。只是如今世道不太平,海上常有海盗出没,贸易往来大受影响。”
刘正轩听闻,眉头紧皱气愤地说道:“这些海盗实在可恶,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整治一番。这港湾的贸易若能恢复繁荣,对东阳的发展意义重大。待我回去后,定要抽调人手,加强海上巡逻,保这一方海域安宁。”
刘正轩又对老渔民说:“大伯,我对咱这海船挺好奇,您给我讲讲这船的构造呗。”
老渔民来了兴致,带着刘正轩走到一艘船旁,指着说道:“大人您瞧,这船身用的是结实的木材,船底宽阔,能稳稳地浮在海上。船帆是用粗布做的,能借着风力走得更快。而且啊,咱们还在船里隔出了好些小舱,就算一个地方漏水,也不影响其他地方。”刘正轩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还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接着,他们又深入到东阳的山林之中。山林繁茂,古木参天,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二少爷,这山林资源丰富,若是合理砍伐,制作成木材,想必能带来不少收益。”李在林观察一番后说道。
刘正轩环顾四周,思索道:“木材虽好,但不可过度砍伐,坏了这山林的生机。咱们需制定规矩,有序开采。”
不知不觉,日头渐渐西斜。刘正轩一行人结束了一天的考察,返回东阳城。一路上,刘正轩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今日所见的盐田、港湾、山林。他深知,东阳地域资源丰富,只要合理开发利用,这里必将成为东晋北伐的坚实后盾。
回到营帐后,刘正轩与李矩相对而坐,桌上烛光摇曳。刘正轩神色认真,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与兴奋:“岳父,今日考察海边,我对盐场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咱们得从各地招募经验丰富的盐工,同时安排咱们的工匠研制新的制盐工具。您想想,要是用上铜制的蒸发器皿,就能更精准地控制火候与蒸发速度,产出的盐肯定既精致,产量又能大幅提升。”
李矩轻抚胡须,目光中透露出赞许,微微点头道:“正轩,你这想法甚好。这盐场关乎民生与军饷,马虎不得。资金方面,你无需担忧,我这就拨出一笔丰厚的款项,全力支持你。” 说着,李矩当即提笔,写下拨款手令,递给刘正轩。
紧接着,话题转到海带的后续开发上。刘正轩眼中闪烁着光芒,兴奋地比划着:“岳父,这海带的潜力可大了去了。咱们不仅要教渔民做凉拌海带和海带汤,还能把海带制成干海带,方便长期储存和携带。我还琢磨出一种海苔的制作方法,那味道,酥脆可口,特别适合行军时食用。”
李矩身子微微前倾,饶有兴致地问道:“海苔?这倒是个新鲜玩意儿,具体怎么做?”
刘正轩详细地讲解了一番,李矩听完后,拍了拍刘正轩的肩膀,鼓励道:“正轩,此事你抓紧去办,若是能成功,对咱们军队和百姓都是一大幸事。”
张贴告示回收海带后,刘正轩再次来到港湾。渔民们围拢过来,眼神中充满好奇。一位老渔民率先开口:“大人,这告示上说的海带吃法,真有那么多种吗?还有那海苔,到底是啥样的美味?”
刘正轩笑着回应:“大伯,您放心,这海带吃法多样,每一种都别有风味。就说这海苔,是把海带切成薄片,烘干后撒上盐和油,吃起来又香又脆。等我们做出来,您尝了就知道,保准喜欢。”
这时,一个年轻渔民凑过来,急切地问:“大人,那咱们捞上来的海带,您真能都收了?”
刘正轩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只要大家按要求打捞,我一定以合理的价格全部收购。” 渔民们听了,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期待与干劲。
在询问渔民造船高手的过程中,刘正轩得知了张大海的消息。虽然刘正轩想建造船厂,可现在还没画船厂、大型船坞、战舰的图纸,所以刘正轩没去打扰,想着下次回来时再去拜访。
事情交代清楚了,大军继续进发,这次随军带了很多的干海带,士兵们的伙食也丰富了。
在尘土漫天的官道之上,一支由四十人构成的镖师队伍,正浩浩荡荡地朝着清河村挺进。队伍的中央,几匹膘肥体壮的驮马稳稳地驮着沉甸甸的火油罐,在日光的映照下,泛出别样的光泽。
当队伍踏入清河村,瞬间打破了村子原有的宁静。村民们纷纷从屋内走出,脸上满是热情的笑容,他们对这些镖师早已熟悉无比。“哟,你们可算回来了!”“这次出去,一路还顺遂吧?”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和镖师们打着招呼。
为首的镖师一边笑着回应村民,一边指挥众人前往镖师营地。安置好驮马与火油之后,镖师正欲安排镖师们休息,这时,凌峰的传令兵匆匆赶来。“队长,凌营长有请,他就在后山兵工厂,和杨云清道长一同等着接收火油和重要信件呢。”传令兵说道。
镖师队长当即点头,稍作整理后,便带着装有信件的匣子,跟着传令兵前往后山兵工厂。
此时,后山兵工厂内,杨云清道长和徒弟正在仔细查看新生产的子弹。听到脚步声,道长抬起头,看到镖师走进来。
“杨道长,一路奔波,总算把东西安然送到了。这是二少爷让我务必亲手交给您的信,火油也都安置在咱们营地了。”镖师双手递上信件说道。
杨云清道长接过信,满怀感激地说:“诸位辛苦了,此次任务意义非凡,多亏了你们。”
随后,杨云清道长迫不及待地打开信件,只见信中详尽地阐述了简单提炼柴油的方法。他眉头微皱,认真研读着每一个步骤,心中暗自慨叹:“侯爷真是深谋远虑,竟能想出这般方法。”
接着,杨云清道长叫来自己的徒弟吴海阳,说道:“徒儿,侯爷在信中教了咱们提炼柴油之法,这对咱们蒸汽机的研发至关重要。咱们这就和镖师去把火油取来,尽快着手提炼。”